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近平:摸索接續產業發展路子

[複製鏈接]

292

主題

292

帖子

1836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3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onkey456 發表於 2016-5-25 1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接續產業是指在資源型城市舊有產業衰落的前提條件下,為使城市經濟持續發展,依託現有資源條件和基礎,利用高新技術,通過產業延伸和替代發展起來的產業。發展接續產業是資源型城市的最大課題,是轉型發展的根本任務。東北作為我國的林業基地和老工業基地,過去都為我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現在都面臨更換理念、產業轉型升級或結構調整的陣痛,如何縮短並快速度過陣痛期,讓產業接續、發展持續是當前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心繫東北振興,並親自對東北的可持續發展進行深入研究。繼今年兩會期間與黑龍江代表團討論此問題之後,5月23日又親赴黑龍江考察調研,摸索接續產業發展的新路。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6年5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省考察調研。習近平來到伊春上甘嶺林業局溪水經營所林場老職工劉養順家。

發展思路決定發展出路,樹立正確的發展思路是探索接續產業發展新路的首要問題。5月23日,習近平到黑龍江省伊春考察調研時指出:「要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思路,摸索接續產業發展路子。」 這樣的發展思路已不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了。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黑龍江省代表團審議時就曾指出:「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總書記生動形象而又飽含哲理的比喻至少告訴我們,探索接續產業發展新路必須堅持兩個重要原則。

第一,發展接續產業必須保護生態環境。習近平指出:「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生產力。由於資源型城市過去較長時期內進行掠奪式開採,粗放式利用,不僅資源接近或已經枯竭,而且生態環境也已惡化,森林銳減、耕地退化、水源告急等問題接踵而至。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並呈進一步惡化的趨勢,有的已嚴重危及到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習近平指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第二,發展接續產業必須因地制宜。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必須注重實行差異化轉型,科學選擇轉型的接續產業,以本地區的發展階段為立足點,充分發揮本地所獨有的優勢,走出個性化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之路。本地的才是獨特的,獨特的才是可持續的。黑龍江的資源地理都很有特色,一望無際的沃野、一望無際的森林、一望無際的冰雪、蜿蜒數千里的松花江都是黑土地的誘人之處。有山水的保護好山水,有冰雪的保護好冰雪。依山可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日,傍水可觀「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之景;近林可達「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之境。只有做獨特的我,才是美麗的我,有希望的我。

圖為:2016年5月23日,習近平走進紅松林深處,同正在巡山的護林員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

發展方向決定發展成敗,產業結構調整必須規劃好發展方向,才能少走彎路、見效快。產業結構的合理配套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必備條件之一,而我國的大多數資源型城市,除資源型產業外,普遍缺少較突出的其它產業優勢,這是制約資源型城市發展的一個突出因素。產業結構單一、缺少接續產業,使資源型城市發展後勁不足,可持續性差。因此,產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習近平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時指出:「傳統林業轉型方向主要集中在與農產品有關的產業上,但要打開思路,不要單打一,注重多元化。」總書記提出的多元化發展方向為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指明了方向。

第一,完善傳統資源產業鏈條。具體來說,就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資源產業的層次和水平,把資源產業做大做強,做精做好,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斷提高資源的轉化能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傳統資源產業未必就是夕陽產業,只要能夠保持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傳統資源產業依然可以煥發青春。習近平指出:「傳統產業是經濟的基礎, 現在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需要繼續促進其發展。」他強調:「許多傳統產業是不可替代的, 而且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仍要靠傳統產業集聚的財力和物力來支撐。」改造傳統資源產業的核心是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要讓傳統資源產業融入網際網路,插上科技的翅膀,展翅翱翔,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2001年習近平任福建省省長時就指出:「要正確處理髮展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係, 不能將傳統產業視如敝屣拋在一邊, 去專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這既不正確, 也不現實。而是要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 抓緊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使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經濟效益和產業素質得到新的提高。」只有完善傳統資源產業鏈條,使其向高端環節轉換,才能保持經濟增長持久動力。

第二,擴展產業鏈,培育新興產業。只有積極創新,培育新的主導產業,才能從根本上擺脫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實現可持續發展。培育新的主導產業,最核心的是要走科技化的接續產業道路。習近平指出:「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從實際出發,著眼於全球產業發展和變革大趨勢,瞄準世界產業發展制高點,以提高技術含量、延長產業價值鏈、增加附加值、增強競爭力為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先進位造業,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儘快形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抓這件事情,就抓住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應以科技園區為載體,以科技資源的開發和整合為支撐,以科技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實現高起點上的產業轉型。應以多元化為方向,構建一個科技引領、結構完整、功能齊備的新產業結構體系,使發展邁上新台階。

發展方式決定發展好壞,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發展方式十分重要。5月23日,習近平到黑龍江省伊春考察調研時指出:「林區轉型發展既要保護好生態,也要保障好民生。」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民生是我們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發展為民生,民生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最關心的事。在此次考察調研中,習近平動情地對護林員說:「廣大林業職工當年從事伐木,支援國家建設,為國家作出重要貢獻。現在時代不同了,我們要對有限林業資源實行保護。當年砍是必要的,現在護更是必要。全面停伐后,林業職工工作生活情況我很惦記。」習近平要求:「林區轉型發展過程中要採取措施,搞好幫扶、做好低保工作,確保林業工人平穩轉型、生產生活上有序過渡,同時要積極培育林業工人掌握新本領、新技能。只要勤勞肯干,守著綠水青山一定能收穫金山銀山。」

聚焦才有力量,自知才能自明,自明才有自信。聚焦中心,揚長避短才能快速發展、健康發展。2016年3月7日,習近平在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恆心是干任何事業不可缺少的因素,當下東北的經濟轉型、發展接續產業,本質也是一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有恆心、有信心、有決心。5月16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要樹立必勝信念,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在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要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要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向選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發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發展保障決定發展時長,黨和國家的政策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東北發展接續產業、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離不開國家政策保障和扶持。習近平指出:「在過渡階段有不少困難,國家會繼續給予扶持,通過發展接續產業,開闢更加美好的前景。」

為加快東北等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和發展接續產業,多年來,國家相繼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早在2001年12月,擁有過亞洲最大火力發電廠的「中國煤電之都」阜新,就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地區,由此,我國正式拉開了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大幕。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支持以資源開採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這為資源型城市如何通過轉變產業結構來實現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2007年《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公布,提出在2010年前,資源枯竭城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得到基本解決。這是中國對資源型城市轉型問題第一次列出了問題解決的時間表。也是我國首個專門針對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制定出台的綜合性政策文件,更重要的是該文件提出建立健全制定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也非常重視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2013年,國務院出台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下稱《規劃》)針對這一問題給出指導性意見。《規劃》明確提出建設和完善開發秩序約束機制、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利益分配共享機制、接續替代產業扶持機制,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這將對長期以來資源型城市過度開發資源、致使生態壓力不斷增大的發展模式,以及開發方獲利最大的商業模式提出挑戰。這也是我國首次在全國界定262個資源型城市,並將這些城市分為成長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四種類型,進行分類指導。此次習近平在黑龍江伊春考察調研時指出:「黨中央始終關心大家,黨和政府的政策會一以貫之,大家還要自力更生,找到新的門路,讓伊春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家將在接續產業扶持機制上對資源型城市給予更多扶持,促進接續產業更好發展。

發展接續產業是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必然選擇,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習近平指出:「通過發展接續產業,開闢更加美好的前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