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的祖先有多好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5-20 2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6-5-20 22:28 編輯

 發布日期:2016年05月18日  科學公園

  我們的祖先有多好戰?取決於他們的謀生方式。最近在肯亞的圖爾卡納湖邊發現的狩獵採集時代的戰爭死難者,重又激起了學術爭議。我們前農業時期的祖先們是好戰的還是愛好和平的?戰爭是指群體間的暴力衝突,它與常見於所有社會時期的個體殺人事件不同。這個問題之所以能夠觸動人們的神經,是因為它促使我們考量祖先更像盧梭眼中的優雅原始人,抑或更像托馬斯.霍布斯眼中的嗜血殺手。

  

  我們的祖先有多好戰?

  取決於他們的謀生方式

  最近在肯亞的圖爾卡納湖邊發現的狩獵採集時代的戰爭死難者,重又激起了學術爭議。我們前農業時期的祖先們是好戰的還是愛好和平的?戰爭是指群體間的暴力衝突,它與常見於所有社會時期的個體殺人事件不同。

  這個問題之所以能夠觸動人們的神經,是因為它促使我們考量祖先更像盧梭眼中的優雅原始人,抑或更像托馬斯.霍布斯眼中的嗜血殺手。

  考古學對決人種學:完美的學術僵局

  考古學研究那些逝去的文明,而人種學描述活著的人,兩者之間存在矛盾。

  人類學家勞倫斯.基利(Lawrence Keeley)是祖先好戰觀點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他在論證自己觀點時引用了人種學的案例證據,有文獻記載,嗜血的南美黑洛瓦獵人社群中有大約60%的男性死於戰鬥。基利的結論稱,平均而言,人類學家研究的群體戰鬥中,約有四分之一的男性命喪戰場。

  沒人懷疑人種學中充斥著群體間的暴力。然而,認為遙遠的祖先也如此是有疑問的,尤其對於考古學家,他們找不到關於1萬5千年前戰爭的任何證據。

  考古學家布萊恩.佛古森(Brian Ferguson)在2013年指出,在安納托利亞(現在的土耳其)、美索不達米亞(現在的伊拉克)和歐洲發生的戰爭,與農業的興起是同步的。他寫道(備註3,第227頁):

  在南黎凡特(現在的敘利亞和以色列)有最有趣味的發掘。從距今13100年的納圖夫人時期開始,到公元前3200年的青銅時期,通過遺骸推斷出的暴力致死者數量很少:發現的兩名頭骨破裂后未來得及癒合的納圖夫人(一名不明性別的成年人和一名老婦人),和一名槍尖殘留體中的成年男性;在艾因.哈撒爾發現的可能的致命傷口;在哈瓦爾發現的一名頜骨遭受戳創的老婦人;在巴斯塔發現的一名被重擊頭部致死的男孩;在沙克米姆發現的一名被亂毆致死的少男......不過,從將近10000年中發生的7個案例中僅有1名或2名成年男性是很值得一提的記錄:這些證據不支持當時存在戰爭的論斷。

  一些針對基利觀點的批評者指出,在人種學研究中大約四分之一的狩獵採集社群中沒有戰爭。這些社群中的人,包括姆布蒂人、色芒人和庫珀愛斯基摩人,他們的社群由大約30人的狩獵採集者組成,生活在人煙稀疏的地區。

  人類學家拉伊蒙德.凱利(Raymond Kelly)相信(備註4),正像考古證據展示的那樣,這些沒有戰爭的社群更像是我們祖先的典型代表。

  蘇丹傑貝爾.薩哈巴遺址中發現了最久遠的戰爭證據。據凱利推斷:

  最早的有考古學證據的戰爭發生在距今12000至14000年前。在如今的蘇丹城鎮傑貝爾.薩哈巴附近的墓地中發現了這些證據。這個努比亞人公墓遺址坐落在離尼羅河大約一公里的小山丘頂部。公墓中發掘出59具遺骸,其中有24具或40.7%的個體可被證明是暴力致死的。這些證據包括了嵌入屍體內或者散布屍體周圍的石彈、石箭頭、石鉤,。在這些墓葬中總共發現了110件打制的石質物品。

  有證據顯示大多數個體遺骸存在多重傷害。在凱利寫下那段話之後的時間裡,那個遺址的存在時間被推遲近2000年,但這並未讓之前關於它是最早戰爭證據的結論失去效力。公墓區的墓葬表明當時存在定居的居民,一些人類學家認為,怒比亞墓是農耕文明比狩獵採集文明更容易發生戰爭的實例。圖爾卡納湖的證據表明10000年前的戰爭中,有狩獵採集者捲入其中。

  圖爾卡納湖的發現解決了什麼問題?

  看上去似乎是一群狩獵採集者襲擊了另一群人,屠殺掉其中的大多數,在湖邊留下一堆屍體,有男人有女人也有兒童,這些屍體隨後被淤泥覆蓋保存。在該遺址發現的27具遺骸顯示了暴力致死的證據,包括骨骼上的槍傷、箭傷和其它石質武器傷。

  研究者將這一事件看作是預謀攻擊,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不同尋常的大面積死亡表明他們曾遭遇襲擊。攻擊用的武器,如帶柄的石質槍頭是不可能用於圍獵的,更可能是專門為了預謀攻擊而帶到現場的。

  圖爾卡納湖濱是狩獵採集者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直到今天,湖裡豐富的漁產仍然為當地土著提供著生計。前來飲水的大批動物,讓有經驗的弓箭手和投槍手們可以輕鬆地圍獵。充裕的魚肉資源,往往意味著人口聚集。在這種情境下,基本資源的爭奪地點會比較集中,也比較容易防禦。

  對我們遙遠的祖先來說,上述情境並不典型,他們沒什麼可以為之一戰的。因此,圖爾卡納湖的發現意味著,狩獵採集者的確會成為戰爭的犧牲者。考古學記錄表明,發生在圖爾卡納湖的那種情況不常見也不典型。比起霍布斯的看法,我們的祖先更像是盧梭眼中的那樣。

  備註:

  1 Mirazon Lahr, M., Rivera, F., Power, R. K., Mounier, A., Copsey. M. B., Crivellaro, F., et al. (2016). Inter-group violence among early Holocene hunter-gatherers of west Turkana, Kenya. Nature, 529, 394-398.

  2 Keeley, L. H. (1997). War before civi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Ferguson, R. B. (2013). The prehistory of war and peace in Europe and the Near East. In Douglas P. Fry (ed.), War, peace, and human nature (pp. 191-24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Kelly, R. C. (2000). Warless societies and the origin of war.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作者:尼格爾.巴爾博,演化心理學家,博士,心理學科普作家,著有Why Parents Matter和The Science of Romance等書。

  翻譯:搗蛋之父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7: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