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描繪無人駕駛汽車新時代:擁堵或不減反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5-17 2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05-17 11:25:50 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楊寧昱

  核心提示:在無人駕駛這條道路上有一個分岔路口。報告預言,無人駕駛汽車的前景將要麼是烏托邦,要麼是噩夢。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道 外媒稱,無人駕駛汽車預計將在移動、安全和便利方面開創新時代。交通研究人員說,問題在於人們將過度使用這類汽車。

  據美聯社5月15日報道,專家預見到,這些機器人車輛將送孩子去上學、上舞蹈課和進行棒球訓練;殘疾人和老年人將獲得新的出行能力;通勤者將可以在上班路上工作、睡覺、吃東西或看電影;人們可能會更多待在家裡,因為他們可以派自己的汽車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去取網上訂購的雜貨。

  研究人員認為,行駛里程將飆升。雖然不太確定這是否意味著交通擁堵情況會相應增加,但顯然存在這種可能。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汽車業專家加里·西爾伯格把這比作智能手機的問世。他說:「它將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預計未來5至10年就能見到可在有限條件下行駛的無人駕駛汽車。而在未來10到20年或許會見到在大多數條件下都能行駛的無人駕駛汽車。

  根據位於亞特蘭大、丹佛和芝加哥的焦點團體的調查結果,畢馬威預測,無人駕駛汽車的按需服務——想想通過優步(Uber)和利夫特(Lyft)等打車應用叫到的無人駕駛汽車——將導致兩個年齡群體的出行量呈兩位數上升,分別是65歲以上人群和16至24歲之間的人群。

  美國去年的汽車行駛里程創下3.1萬億英里(約5萬億公里)紀錄。根據畢馬威的計算,到2050年時,上述兩個年齡群體對無人駕駛汽車使用的增多將使每年的里程數再增加2萬億英里。

  報道稱,無人駕駛汽車預計將讓出行變得更安全廉價。鑒於90%的交通事故都是人為錯誤造成的,無人駕駛汽車預計將大幅減少事故量,並令保險和維修開支減少。

  科進│柏誠公司可持續運輸業務經理勞倫·艾薩克在一份報告中說,在無人駕駛這條道路上有一個分岔路口。該報告預言,無人駕駛汽車的前景將要麼是烏托邦,要麼是噩夢。

  在最理想的情形下,擁堵將減少,因為無人駕駛汽車和卡車更安全,行駛速度也更快,行車間距也將縮短。公路車道可能變窄,因為汽車不需要現在這麼大的余量。導致交通擁堵的事故量將減少。但是,只要無人駕駛汽車與常規汽車共享道路(這種局面可能持續數十年),上述優勢就將是有限的。

  但是,到時候的情形將取決於一場社會轉變:即人們從駕駛私家車轉向通過一款手機軟體迅速叫一輛專門提供商業服務的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汽車將成為超級高效的車隊,接送前往同一個方向的多名乘客。

  艾薩克說,如果無法說服一大部分人高效地與陌生人分享機器人車輛並繼續使用公共交通方式,那麼擁堵噩夢將隨之而來。

  研究發現,只要半數出行仍然通過常規汽車來完成,那麼行駛總里程就將增加30%到90%。這說明,哪怕大規模分享無人駕駛汽車,也將意味著交通擁堵加劇的狀況將持續很長時間。

  隨著人們選擇時速遠超100英里的汽車而不是乘飛機前往數百英里以外的城市,航空公司也可能面臨新的競爭。為了保持競爭力,運輸部門將必須重新考慮自身的服務,特別是考慮到無人駕駛方式將令拼車服務更廉價。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4月12日,長安汽車2000公里超級無人駕駛出征儀式在重慶舉行。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5-17 22:32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外媒:中國將成無人駕駛汽車全球最大市場 佔比超1/4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6日,在兩輛無人駕駛汽車順利從重慶駛抵北京后,研發團隊在車前合影留念。(路透社)

  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道 外媒稱,在設計無人駕駛汽車的競賽中,中國製造商和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激烈追逐它們的美國同行,但通往市場的道路依然崎嶇不平。

  據法新社4月23日報道,谷歌公司致力於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已有至少6年時間,尾隨其後的是寶馬、沃爾沃和豐田之類的汽車公司。接下來,從網際網路搜索巨頭百度公司到汽車製造商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企業也加入了這場競賽。

  報道稱,本月,在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25日開幕前,兩輛長安無人駕駛汽車從山城重慶出發,途經約2000公里抵達北京。這是國內無人駕駛汽車的首次長途路測。

  中國另一網際網路巨頭「樂視」也正在涉足無人駕駛技術。本月20日,樂視在北京發布了一款能自動停車以及能夠通過智能手機被召喚到車主所在位置的電動車。

  去年年底,百度測試了中國首款本土設計的無人駕駛汽車——一輛改裝的寶馬汽車。這輛汽車在北京街頭進行了30公里的線路測試。

  報道稱,雖然中國進入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相對較晚,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在更有利的管理和消費環境下,中國可能成為無人駕駛汽車的一個主要市場。據波士頓諮詢公司預計,到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的銷量將達1200萬輛,其中超過四分之一將是在中國出售的。

  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哈維爾·莫斯克特向法新社表示,能根據實時交通信息來自動調整路線的汽車可以解決中國大城市的長期交通堵塞問題。他表示:「如果他們認為這能緩解交通堵塞,那麼中國當局將盡一切可能來發展這種技術,然後將其投入使用。」

  另據路透社4月23日報道,在發展無人駕駛汽車的競賽中,美歐在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不過中國正迅速從外圍趕上,其管理結構可能讓它領先於其他國家,在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頭普及無人駕駛汽車。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的李主任表示,中國最早可能在今年出台關於在3到5年內讓無人駕駛汽車上高速公路、到2025年在城市啟用無人駕駛汽車的路線圖草案。他是起草這個計劃的委員會負責人。該小組委員會得到工信部的支持。

  報道稱,草案將對無人駕駛汽車確立一套技術標準,包括使用某種通用語言以便汽車之間進行溝通,以及在基礎設施和管理方面的指導方針——它將制定一個統一的框架,不同於美國由各州制定法律和標準的做法。

  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前安全主管戴維·斯特里克蘭本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個活動上表示,不經過協調的話,這可能會妨礙無人駕駛汽車在美國的發展。

  報道稱,中國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可能會使其超越美國和歐洲——在美歐,政府一般讓汽車製造商自己來商定採用什麼樣的行業標準。大力發展無人駕駛汽車和電動車也符合北京對經濟進行轉型的努力,後者旨在讓經濟轉向高科技和消費行業,而不是依靠重工業和低端製造業來帶動經濟增長。

  長安汽車的無人駕駛項目負責人李玉生(音)表示:「如果我們能說服政府,每家公司和道路上的每輛汽車必須使用這個(單一標準),那麼中國就有機會(在普及無人駕駛汽車方面)打敗其他國家。」

  中國迎接無人駕駛汽車時代到來的條件已經成熟。它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那裡有著令人窒息的空氣污染和交通堵塞,司機的駕駛技術常常不穩定。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中國有超過20萬人死於道路交通事故。

  報道稱,作為相對較新的汽車車主,中國人往往不像西方人那麼愛開車。世界經濟論壇在2015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的中國人表示更願意乘坐無人駕駛汽車,相比之下,只有一半的美國人表示願意接受無人駕駛汽車。波士頓諮詢公司稱,20年內中國將成為無人駕駛汽車的最大市場,佔全球需求的至少四分之一。

  (2016-04-25 11:18:32)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5-17 22: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6-5-17 22:34 編輯

  【延伸閱讀】中國計劃2年後批量生產無人駕駛車 比奧迪早兩年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道 俄媒稱,中國汽車製造商長安汽車計劃2018年開始批量生產無人駕駛汽車。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4月13日援引該公司官網消息,這可能比世界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領頭羊——德國汽車巨頭奧迪早兩年。

  報道稱,兩輛重慶產無人駕駛汽車正在接受測試,它們已從重慶出發正開往北京,全程2000公里。長安汽車表示:「公司將成為中國首個實現長距離無人駕駛的汽車企業。」預計,測試汽車將於4月17日抵京。

  新華社援引長安汽車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黎予生的話稱,這兩輛無人駕駛汽車在標準路況下展示出良好性能,但如果沒有司機控制,就無法自助加油和交費。

  (2016-04-13 20:17:5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4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5-17 22:35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長安無人駕駛汽車將進行2000公里路測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4月12日,長安汽車2000公里超級無人駕駛出征儀式在重慶舉行。當日,長安汽車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從重慶出發,駛往北京,進行行程長達2000公里的道路測試。據介紹,長安汽車進行重慶到北京無人駕駛測試的汽車,達到了自動駕駛三級水平,能夠實現結構化道路自動駕駛,包括全速自適應巡航、交通擁堵輔助、車道對中、交通信息識別、自動換道和非結構化道路接管提醒等。這些技術都是未來幾年汽車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通過本次重慶到北京的實路演示,長安汽車三級自動駕駛的主要功能和技術進行真實道路測試,為後續工程開發和性能匹配提供實踐經驗。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4月12日,長安汽車2000公里超級無人駕駛出征儀式在重慶舉行。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5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5-17 22:52 | 只看該作者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4月12日,測試員乘坐無人駕駛汽車進入高速公路。無人駕駛汽車在一些匝道或進站加油等部分,需要依靠人工介入。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4月12日,無人駕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2016-04-13 07:48:00)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6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5-17 22:52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無人駕駛汽車離我們的生活還有多遠?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51年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預言,無人駕駛汽車將改變世界的未來。如今,這個預言似乎正在實現。今年2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由人工智慧系統駕駛的谷歌無人駕駛車,將被認為符合聯邦法律。該決議文件在本周被谷歌發布在了官方網站上。這被視為道路車輛自動化上重要的一大步。

  無人駕駛汽車已成為時下科技領域最熱門的技術之一,特斯拉、谷歌、優步、蘋果、百度等汽車和科技公司都爭先恐後地進入到這一戰場中。「百度到今天最大的資本投資項目,就是無人駕駛汽車。」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表示,「今年百度將在全國範圍內選取十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作為百度無人車的投放試點城市。」

  無人駕駛汽車走進我們的生活已是大勢所趨,然而在這之前,仍有不少難題亟待解決。

  技術和成本是關鍵

  雖然無人駕駛汽車一直以來標榜的是安全性,但事實證明它也會犯錯並造成車禍。例如,谷歌無人駕駛汽車2月14日發生的車禍。當天,這輛汽車為了躲避路邊下水道入口處堆積的沙袋,先停車、再啟動,轉向內側車道,接著撞上一輛公交客車的側面,所幸無人受傷。

  這一事故說明,面對複雜的路況和道路法規,無人駕駛技術還未能安全無誤地操作方向盤。畢竟,無人駕駛技術是基於預先的信息存儲,再加上感測器對現場作出一定程度的感知。然而,現實中的情況千變萬化,目前來說,按規則去做的計算機顯示遠比不上人腦靈活。

  無人駕駛汽車的成本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目前用於測試的無人駕駛汽車所裝配的感測器非常昂貴,這也提高了無人駕駛汽車的購買門檻,在拉斯維加斯 CES 大會上,某豪華品牌在其演示的無人駕駛汽車上使用了 4 個 IBEO 製造的激光感測器。根據公開資料,這種感測器的價格在每個 2 萬美元以上。

  若事故無法避免,當如何處理?

  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問題並不是最大的難題,真正考驗的是如何讓無人駕駛汽車具備「道德」。例如,若你坐在一輛賓士中的無人駕駛汽車上,突然一輛大貨車突然變道直奔車頭而來,無人駕駛汽車應當如何選擇?是向左撞向SUV呢,還是往右避閃沖向小轎車?

  從物理學角度講,無人駕駛汽車應當選擇撞向一輛更重的SUV,可以更好地吸收碰撞動能,避免更大傷害。但物理學並非唯一需要考慮的因素。選擇撞一個東西而不是另一個,這本身就是個糟糕的抽籤。比如無人駕駛系統通過 「優化撞車」的演演算法做出了撞向大型車輛的決定,但被選中的車主得承受這一後果,即使他們什麼錯都沒有,錯就錯在他們注重安全。這聽上去合理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大型車和SUV的車主理所應當對那些優先撞他們而非小型車的無人駕駛車製造商產生強烈的不滿。

  因此,從道德層面來講,無人駕駛技術如何在編程和技術上既能做到保障車和人的安全,同時又不會陷入道德困境,這是無人駕駛技術需要深刻探討的問題。

  此外,一旦意外發生,責任歸屬問題依然是難題。如果無人駕駛汽車遭遇交通事故,是由汽車製造商還是無人駕駛系統供應商承擔責任?再有,無人駕駛汽車的汽車保險適用何種法律?這些問題目前都尚未有定論。

  消費觀念有待轉變

  對於把交通安全交付給機器人,不少民眾對此還是心懷顧慮。美國汽車協會在上個月初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有四分之三的美國車主害怕乘坐無人駕駛汽車,僅五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信賴此類汽車。不過,調查也發現,儘管一開始大家對無人駕駛汽車心存顧慮,但逐漸體驗此類汽車有助於減少人們的擔憂——調查顯示,擁有半自動無人駕駛汽車的車主對無人駕駛技術的信任度比初次駕駛者高75%。

  除了安全方面的考慮,也有人提出,駕駛愛好者並不會對無人駕駛汽車「感冒」,因為顯然他們的駕駛樂趣被剝奪了。

  無人駕駛汽車成為汽車消費主流仍需時日。除了技術必須進一步完善外,無人駕駛汽車的成本必須要降低,相關的交通安全法規也必須要跟進完善。 (光明網記者蒲瀟 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蒲瀟]

  (2016-04-01 20:33:0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7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5-17 22:53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研究稱無人駕駛技術負面效益更大:加速環境污染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道 台媒稱,全球知名科技公司從Google到Uber,近年來無不押注大量資源研發自駕車,甚至連傳統汽車製造商Volvo也加入了這場遊戲。儘管這項科技創新為人類帶來無限希望,但近日有研究指出,無人駕駛技術將會對地球環境造成的影響遠超人們想像。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3月1日援引外國媒體《Mic》報道,這項研究由華盛頓大學、英國里茲大學和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合作進行。研究發現,若未來世界路上擠滿自動駕駛車,過量的碳排放將會加重地球現正面臨的暖化問題。華盛頓大學運輸工程學研究助理教授麥肯基表示:「若缺乏政策規範,自動化不僅無法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生活,甚至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報道稱,科學界稍早針對自駕車進行的研究時,多半關注這項科技能帶來的正面效益。其中包含了減少交通阻塞問題、增加安全性、減少燃油消耗和降低停車費用等。但麥肯基的研究團隊卻認為,正是因為自駕車具備高效性、可接近性的優點,未來路面上行駛的車輛將比現在更多。

  一些本來無法開車的族群,例如年長者或殘疾人士,將能廣泛地使用自駕車通勤。除此之外,自駕車燃油消耗較低的特性,能給予企業足夠誘因將運輸方式從傳統的火車等運輸工具,改成使用自動駕駛車。而自駕技術也會讓本來在美國就不太盛行的大眾運輸方式大受影響。麥肯基說:「目前擁車人口過多造成的污染問題尚未解決,就算我們有自動駕駛技術,若未來汽車數量仍持續增加,問題只會惡化不會變好」。

  報道稱,除了汽車的數量變多之外,自駕車的出現也將無可避免地讓長途駕駛的機會大幅增加。在風景單調的公路上行駛,時常讓人感到無聊和疲倦,自駕技術讓駕駛可以選擇在這段期間內工作或看部電影,提升人們長途駕駛的意願。但更多的駕駛時數和頻率,同時也代表更多的碳排放和環境污染。此外,自駕車通常內建許多耗能的影音器材,這些器材會增加自駕車的耗能。

  麥肯錫說:「其實自駕技術究竟是否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端看各國政府對這項新科技的法律規範而定。舉例來說,若各國政府鼓勵發展電動車或氫氣車等能源汽車,自駕技術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將比預期來的低;鼓勵市民選擇以共享經濟概念經營的自駕車租賃服務也是另一種方法」。

  麥肯基表示,使用在共享經濟理念下經營的自駕車租賃服務,能大幅減少資源的消耗。舉例來說,依據不同乘客人數搭配不同的車輛體型,將能大幅減少空間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因此在自動駕駛技術呼聲高漲的年代,人們應該注意的不僅是技術的革新,公家單位和私人企業如何在這議題上合作,降低科技可能造成的環境風險也是相當重要的。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台灣中時電子報)

  (2016-03-01 14:09:00)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8: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