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FT社評:中國應練好「市場經濟」內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5-13 02: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幾個月來,歐美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處於緊張狀態,而且緊張程度仍在上升,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大選初選階段冒出的淺薄的保護主義論調。

  對布魯塞爾、華盛頓以及其它國家的首都來說,現在要做出是否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MES)的決定在時機上有點尷尬;這種地位將讓更多廉價中國產品進入歐美市場。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周四開會討論這個問題,結果很可能是強烈反對。尚不清楚這個立法機構的觀點將產生多大影響:適用這個問題的規則的艱深法律語言使問題更加複雜。顯而易見的是,真正的解決方案是由中國進一步大力深化經濟改革,以阻止國家主導的扭曲產生全球衝擊力。

  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使外部世界更難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開徵反傾銷稅。它將要求貿易夥伴在計算相關產品的價格是否低得不公平時,將本國市場的價格與中國國內經濟中的價格進行比較。目前,有關各國政府可以挑一個第三國的價格作為比較基準,這讓他們能夠挑挑揀揀,選擇一個有利於自己主張的價格。

  這類第三國條款長期受到濫用,向一個需要透明度和公平的政策體制引入了任意和不公平元素。但是,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應當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一直是北京方面國際經濟外交的主要目標之一。迄今只有澳大利亞和南非等少數國家承認中國屬於市場經濟,其背景是這些國家與中國在雙方都作出讓步的情況下達成了全面貿易協定。

  但北京方面一直更加熱衷於依靠遊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不是改革本國經濟,憑藉真實表現獲得這一地位。多數國家相當合理地得出結論:在基本上不受國家指導的情況下作出放貸和生產決定這一條上,中國達不到標準。

  北京方面辯稱,2001年的入世協議規定了中國將在15年後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直到幾年前,這種解釋一直普遍被認為是正確的;但它已日益受到貿易律師的挑戰,他們提出,這種解釋是基於對協議中措辭含糊的相關部分的誤讀。北京方面威脅要把此事提交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這似乎是處理這個特定法律問題的合理途徑。

  很難明確指出擺脫這團亂麻的出路。尤其是考慮到國家指令性放貸在中國造成的巨大扭曲,辯稱中國是市場經濟是很難站得住腳的。與此同時,如果支持自動授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法律主張勝訴,而各大經濟體仍拒不給予中國這種地位,那將是對國際貿易體系中的法治的沉重打擊。

  最好的結局將是歐盟(EU)和其他大型經濟體收緊並澄清其反傾銷制度,而不是依靠適用非市場經濟體的武斷規則。另一種辦法是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對脆弱行業出台保護措施。

  無論歐盟和美國選擇什麼戰術,他們都必須試圖推動中國在真正開放經濟的道路上繼續前進;迄今中國在這條道路上取得的進展,遠遠少於它當初加入世貿組織時作出的承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