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人巧言勸讀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古人向來重視讀書,為了勸人多讀書,他們絞盡腦汁,說了許多讀書的道理和好處,可謂巧言妙語,不僅對古人有用,對現代人也大有裨益。
  
  孟郊在《勸學》中說:「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石頭擊打才會有火花,不擊打的話,一點煙都沒有。人也一樣,只有多讀書,才能掌握知識,否則,知識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除了讀書,還要多思考,多實踐,這樣那些知識才能變成自己的。青春轉瞬即逝,趕緊抓緊時間讀書吧。
  
  宋真宗的《勸學》極具誘惑性:「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看見了嗎?只要好好讀書,將來就會大有作為,吃穿不愁,住高樓,騎駿馬,還有數不盡的隨從,娶妻更是不用愁,即使沒有媒婆,依然能娶到美女。雖然俗了點,但都是大實話,知識能換來一切,一點都不假啊。
  
  陸遊則在《寒夜讀書》里講述了自己的讀書經歷:「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抄那計年。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癲。」用來系書的繩子都斷了好幾次,鐵做的硯台都被磨穿,又是口誦又是手抄,堅持了許多年。我愛書勝過了性命,即使別人笑我書癲也無所謂。這是以身作則,從側面給人警醒。你們看,我讀書已經如此用功了,如果你們想超越我,就必須比我更勤奮。
  
  清代的袁枚寫了一首《讀書詩》:「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是啊,光讀書還不行啊,還要細細讀,理解書中的意思。否則囫圇吞棗,一知半解,死讀硬背,根本沒用。這個意思比前輩更深一層,告誡大家,不光要讀書,還要讀懂,這樣才有用。
  
  清代還有一位叫法式善的人也寫了一首《讀書》:「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讀書和樹木一樣,不可能一夜之間就長高。樹木在山林中,迎接日來月往,經年累月,才終於長成參天大樹。讀書也一樣,急功近利,想一夜之間就變得滿腹經綸,一點都不現實,要靜下心來,讓知識日積月累,終有一天會學有所成。這是從心態上給人提醒,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是三兩天就可以見成效的,因為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9: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