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94 年,雅虎成為了第一家進軍互聯網搜索領域的公司,但這種領導地位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雅虎在當時使用的是所謂的『瀏覽樹』分層搜索體系,但由於缺少智能化引擎的支撐,因此和 Google 公司的搜索結果對比,雅虎搜索引擎的反饋結果顯得非常愚蠢,根本一無是處。最終,雅虎被迫對其他搜索引擎發起許可,例如 Google 和 Bing。
如果你曾經閱讀過雅虎公司在過去十幾年中的故事,想必你會有種乘坐過山車的感覺。每一任 CEO 的離去所代表的都是一個谷底,而每一位新任 CEO 的到來都會再次引爆樂觀情緒。
不論是聯合創始人兼前任 CEO 楊致遠(Jerry Yang)、蒂莫西?庫格爾(Timothy Koogle)、帶熾烈色彩的卡羅爾·巴茨(Carol Bartz)、帶好萊塢色彩的特里·塞梅爾(Terry Semel)、斯科特·湯普森(Scott Thompson)還是現任 CEO 瑪麗莎·梅耶爾,每一任領導人都為雅虎公司的前進路徑而想破腦殼。每一任領導人為雅虎公司制定的企業使命也大相庭徑。
當曲終人散,梅耶爾離開雅虎,且雅虎被分拆出售的時候,人們或許會開始質疑她是否為 CEO 的最佳人選。筆者並非這個群體的一員,從梅耶爾任職 Google 期間的表現及其對眾多應用面極廣的產品(包括搜索引擎、Gmail 和 Google 地圖等)所施加的影響力看來,她的能力根本毋庸置疑。
那麼,梅耶爾是否過於偏向媒體行業,以至於忽略了雅虎作為科技公司的核心呢?後者顯然更加接近梅耶爾的老東家 Google 的戰略,她為何會對其置之不理呢?她明明可以在上任期間出售雅虎公司的媒體業務,並用出售業務所賺取的資金以及雅虎公司手握的阿里巴巴 20% 的股權打造出優秀的產品。憑藉這些條件,雅虎甚至可以進軍硬體行業。
梅耶爾擁有從事人工智慧業務的背景,她完全可以打造出雅虎專屬的 Siri,甚至是和亞馬遜公司的 Echo 相類似的智能機器人。如果梅耶爾能先知先覺,她甚至有可能先於亞馬遜公司打造出依託人工智慧技術的機器人。當然,想要進入硬體行業並非易事(這一點只需詢問 Google 就知道),因此這個嘗試或許也會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