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麥家 | 小說里的故事要有心跳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4-30 02: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麥家:我不是寫諜戰小說的

  原標題 / 麥家:真正有才華的作家,每次出發都走一條新路

  出版於2002年的《解密》是麥家的首部長篇小說。該書2014年被收入「企鵝經典」文庫,由企鵝蘭登出版集團和美國FSG出版公司聯袂出版; 同年,由PLANETA出版社出版的西班牙語版,首印達到30000冊。《經濟學人》周刊評論《解密》稱:「我們從這部小說中可以看到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也能讀到像彼得·凱里的小說那樣被完全帶入一個全新世界的神秘主義」。

  今年3月,德國「萊比錫讀書節」和丹麥霍森斯作家節都向中國作家麥家發出了邀請,麥家攜《解密》德文版和丹麥文版與歐洲讀者見面,再度引發關注。日前,本報記者就文學走出去等相關問題對麥家進行了專訪。

  記者:《解密》2014年被企鵝蘭登出版集團和美國FSG出版集團聯合出版,之後迅速受到國外媒體的關注,還被《經濟學人》周刊評為2014年 全球十大小說。據我了解,《解密》已經被翻譯成30多個語種。對於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學來說,這是一個不俗的成績。《解密》為什麼會這樣受歡迎?

  麥家:坦率地說,沒有什麼成績,只是有點意外之喜而已。也許我不得不指出,中國文學在海外的影響還是不大盡如人意的,當然,莫言、曹文軒、劉慈欣等作家近年來在世界上摘得了一些大獎,這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國文學受到世界關注,但還沒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尤其是和外國文學在中國的熱度相比,中國文學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是很有限的。在這種大背景下,《解密》這些年在海外受關注的程度確實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首先,它被翻譯的語種已經多達33 種;其次,《解密》的出版商大多是當地的國際知名大出版社,他們在推廣《解密》方面下足了功夫,所以也在當地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也是這本書能夠在海外迅速被翻譯成那麼多種文字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既不代表我麥家的東西寫得好,也不說明中國文學就此在世界上有了什麼轉機。我個人認為,現在中國某一個作家或某一部小說在海外「走紅」都有一定的偶然性,這種偶然性到必然性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好在現在我們已經出發了。

  記者:除了小說本身,您認為還有哪些因素是不容忽視的?

  麥家:中國經濟在世界上迅速崛起,有點倒逼世界對中國文學的關注,加上斯諾登事件的爆發,《解密》享受了生逢其時的好處。

  記者:據我了解,您的書在國外曾被「誤讀」,後來讀過書的人又作出不同的評價。您覺得中國作家走出去的過程中,被誤讀是常態嗎?該如何面對?

  麥家:一本書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都不可避免要被誤讀,或者被捧讀。中國小說和西方小說,在寫法上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那麼誤讀大於捧讀也在所難免。我們也不必為此改變什麼,因為迎合任何人的寫作都不是出路。作家寫作惟一的出路就是迎合自己,把自己最獨特最迷人的一面展示出來。

  記者:中國文學「走出去」已經「走」了不少年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作家獲得國際文學界和外國讀者的肯定。您認為中國文學「走出去」現在到了一個怎樣的階段,接下來還需要從哪些方面發力?

  麥家:我既沒有統計過,也不是個預言家。但我相信,莫言他們的成功,已經給中國文學完成了破冰之旅。今後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與日俱增,中國文學會受到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

  記者:有人評價您的《解密》讓人看到不一樣的中國作家,是一種世界性的寫作;您也曾說中國文學走出去需要在題材上有所取捨,為外國讀者所接受。您所理解的世界性的寫作是怎樣的?

  麥家: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越是民族的東西就越是世界的,我想這說法肯定不是我們走向世界的指路明燈。中國傳統不是好萊塢,可以通行世界。但我們和世界有個共同的傳統,那就是:人性是一致的。

  記者:《解密》是您的第一部小說,但創作了11年。為什麼會寫了這麼長時間,11年寫作過程中都發生了什麼?

  麥家:它曾17次被退稿。

  記者:萊比錫書展上有西方評論家稱您為西方的丹·布朗。您怎樣看待這種評價,怎樣看待文學類型和類型文學?

  麥家:我的今生不是丹·布朗,我的來世肯定也不是丹·布朗。丹·布朗的小說我不會寫,也不想寫。中國文學10年前幾乎是沒有類型的,現在正在被類型化,這對傳統的純文學是個挑戰,但對讀者是個機遇。

  記者:您說過自己只想寫新穎別緻的小說,那您理想中「新穎別緻」的小說是什麼樣的?

  麥家:文學不是數學,沒有公式,老掉牙的故事照樣可以寫得別出心裁。我一度致力於發現新穎別緻的寫作題材,這其實是缺乏文學才華的某種象徵。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作家,他的每次出發,走的都是一條新路。

  記者:《暗算》《解密》等都寫了諜戰,情節引人入勝,但並不只有諜戰、懸疑等類型化的元素,在形式和結構上也有不同嘗試,也寫出了在特殊環境下天才是如何被消蝕的以及人性的不同側面。您怎樣看待小說的故事性和作家要做的思想探索之間的關係?

  麥家:把《解密》和《暗算》說成諜戰故事,是小看我了。我不要別人高看我,也不希望被小看。我確實在小說中注重恢復故事的魅力,因為我們的小說一度遠離了故事,以有故事為恥,這是好高騖遠,誤入歧途;但把小說僅僅看作故事,是弱智。我每天都可以聽到故事,但可以寫成小說的故事一年也遇不到一個。一般的故事只有腳步聲,小說里的故事要有心跳聲。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王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4: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