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人的「三餘」讀書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4-30 02: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冬天,夜晚,陰雨天,被古人稱之為「余」,即空閑的時間。閑暇之餘,常常是讀書做學問的最佳時間。古人,正是利用這「三餘」,創造了無窮的精神財富,創造了令國人至今為之自豪、為之感慨的中華文明。

  按照古人的說法,冬天是三餘之一。其實,冬日又是三餘之最。漫漫嚴冬,閑來無事的我們,倘若靜下心來好好讀點書,做點學問,其實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生活在塵市中的人們,平時常常抱怨雜事纏身,無暇讀書。然而每每雙休日里,太陽已經高掛,我們卻依然高卧在床,呼呼大睡。我們白白讓時間流逝,讓光陰虛度。倘若這個時候 我們能早點起床,在冬日和煦的溫暖陽光下,多讀點書,哪怕是每天讀一丁點,一個冬天下來,收穫也會不小。生活在大學校園的我們,風華正茂的我們,不妨隨便撿起哪一本擱置已久的書,享受一下「讀書三餘」的樂趣。

  漫漫長夜,也是讀書的極佳時機。古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夜總會,沒有棋牌房,沒有KV房,只有點上油燈的漫漫長夜。於是,皓月當空之時,奔波而歸的人們,就安靜地點上一盞油燈,翻開心愛的《詩經》、《論語》,細細品味書中的濟世之道。古人讀到動情處,一定會提筆記上一二,還會經常約上好友一起飲酒、對詩。正是在這樣的長夜裡,一副副絕世佳聯、千古絕句,從他們的口中不絕而出。蘇東坡把酒問青天之時,《水凋歌頭》便油然而生;李太白靜夜一思,便思得唐詩如潺潺清泉流淌不盡;諸葛孔明高卧隆中時,最初也許別無它圖,就是在無數個長夜裡讀盡世間好書。

  說到讀書,我又想到一位偉人,這位坐擁書城的偉人,酷愛讀書也是出了名的,他就是革命領袖毛澤東。毛澤東的卓越的軍事才能、政治膽略是從哪裡來的,還不都是從書本里學來的啊。相比於毛澤東的政治家本色,我更佩服作為詩人毛澤東筆下的一篇篇雄渾詩作,佩服其「雄關邁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情壯志。當然,除了詩歌,我還由衷佩服毛澤東的豪放不羈的「毛體書法」。詩歌也好,書法也好,在我看來,都是「讀書三餘」的產物。

  在信息技術、傳播媒體日益發達的今天,再枯守「三餘」讀書,在有些人看來似乎早已過時。其實不然,現代人仍然大可利用各種「三餘」勤奮讀書,美國人就常常利用「候機、候車、坐車」之三餘來讀書看報的。時代的節奏會變,「三餘」的具體內容會變,我們讀的書也會變,然而勤奮讀書的精神卻永遠不會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