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他身為最偉大的詩人卻不能參加科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4-28 2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於賡哲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創舉,甚至對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法國大革命前夕,那些啟蒙思想家對中國的科舉推崇備至,因為它打破了貴族對政府的壟斷,使所有人都獲得了參加政治活動的權利。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科舉制也是現代文官制度的基礎。

科舉制起自於隋,大行於唐,尤其是武則天和唐玄宗時期,參加科舉已經日漸成為知識分子重要的仕途門徑,全天下的知識分子無不以考上進士為榮耀。唐代進士科科舉考試主要是考經學和雜文。雜文即文學作品,李白文采甚高,這對於他來說應該是優勢。而且唐代科舉不實行糊名,也就是說考卷上考生名字是不用遮掩的,考官對考生的信息一目了然。也正因為如此,考生在科舉前有沒有社會名望是很重要的。所以當時的很多考生考試前常常去考官家呈送自己得意的文章,期待留個好印象,這也就是所謂的「行卷」。李白詩名遠揚,社會名望大,朝中很多人都知道他,這對於李白來說也是個優勢,那麼為什麼李白不參加科舉呢?

這不是李白不願意,而是他沒資格。關於李白的家世,目前歷史學界還沒有定論。李白家族的身份,其家族為何流落到西域碎葉,李白是不是出生在碎葉,甚至他是不是有外族血統,都是眾說紛紜的。這些問題我們暫且不去追究,單說李白家以何為業這一點。在李白小時候甚或是出生前,李白家就已經從西域碎葉遷居到了四川江油。西域農業不發達,最發達的是商業。而且古時重農抑商,商人往往被視為遊手好閒者,被士大夫們瞧不起,加之李白對自己的家世諱莫如深,只說父親督促其讀書云云,因此學者們認為李家是以商為業。另外,李白很有錢,那時有錢人要麼是官,要麼是商人,李家肯定不是官,那麼是商人的可能性就極大了。李白終生不參加科舉,估計就是受到這個家世的拖累。《唐六典》規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入仕。」《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也說:「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意思是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親,皆不得入仕。這樣李白便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了。他最後當了翰林待詔,還是皇帝特批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7: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