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式讀書的三個陷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4-27 03: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式讀書的三個陷阱
                                       

陷阱一:知識改變命運

知識改變命運,這在中國幾乎就像英雄史詩一樣被無數普通人傳誦,某人因為在家死讀書結果考上狀元而變的有錢有勢,住豪宅娶美妻之類的故事比比皆是。於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就成為了讀書人的口頭禪了。

知識真改變了命運嗎?必須首先知道命運是什麼?我認為命運從出生的第一天就註定了。比如性別、家庭環境、父母的性格、家庭的經濟基礎、人格趨向、健康等等。而命運往往是不可琢磨又缺乏規律可循的,一個人要成為一個方面的專才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做到。但是一場車禍、一個意外、一次上帝的玩笑就可能徹底終結一個人所有,命運不可改變。

那麼知識到底為人類改變了什麼呢?是生活!人們獲取各種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下去,化學知識可以幫助人們對抗疾病和製造動力,農業知識幫助人類種植出更多的食物和紡織原料,建築知識能幫助人們建造更為穩固和舒適的房屋,這才是知識的真正意義。

至於古代讀書改變了這些讀書人的命運嗎?沒有!在封建時代考上狀元等於從縣長或者村長的奴僕變成了皇帝的奴僕,本質上還是必須要靠別人施捨生活,皇帝不高興一樣可以拿狀元去祭旗。一樣可以宰相的房子、車子(轎子)、老婆收編。他們只不過換了一個主子而已,一個更有錢有權有勢的主子。

陷阱二: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幾乎也是中國學子口中最常用的一句話,讀書的目的就是成為人上人。換句話將就是要成為壓迫者階層就必須讀書,於是中國學子讀書的原動力之一就是去當一個剝削階級。當西方現代大學向他們的學生灌輸自由、平等、博愛、寬容的思想的時候,我們的大學在向學子灌輸這樣的理論。你想不被別人剝削嗎?讀好書去剝削別人就是唯一的出路。如果說大學生作為主導的社會知識階層是社會的脊樑,那麼一群帶著這樣思想走出校園的一群人,他們有動力去造福他的同胞和他們的社會嗎?

陷阱三:頭懸樑錐刺骨式讀書



古代的兩個近似於精神病的讀書人用了兩種極端的方式去讀書,並未後人貢獻了這個讀書模式。告誡後人讀書是一件很苦事情,要做好頭懸樑錐刺股的準備。

讀書很苦嗎?對於中國的學子來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似乎永無止境的考題和作業消磨了學生思考的能力,他們像考試機器一樣被牢牢的固定在了課桌椅上。但是當我看到西方學術大師一生都在自由徜徉在科學世界的時候,我很驚訝的發現他們很喜歡「吃苦」!讀書真的很苦嗎? 我想這個答案因人而異。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書的海洋是浩瀚的,世界上的書籍數億計。而人用盡一生也不過能讀幾千本書而已(假設一個人一生用 50年讀書,平均每周讀一本,一生也就是2400本書而已),在這麼龐大的一個體系下,一個人想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一定不會失望。

什麼書最適合你,你最喜歡讀的書就是最適合你的——呂思勉

一個人只有讀自己不喜歡的書才會容易感覺疲倦,說明古代那兩位讀書人真的對書中的東西不太感興趣,唯一的辦法就是用這種自殘的方式去刺激自己的神經,然後形成條件反射。這麼做的背後真實的動機,是名利。管仲臨死前曾勸誡齊桓公,有這樣的一句話:「豎貂不惜閹割自己的身子,來盡心侍候君王。但,人情莫重於身,他對自己的身體如此,何況於君呢」。一個人為了利益肯對自己的身體下毒手,這樣的人也不會對別人的痛苦有太多同情,讀書人都本著這樣一種心理姿態去讀書,我們能對中國學子的未來,對中國的未來抱什麼樣的期望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07: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