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研究發現人類「戴綠帽子」的比例約為1%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4-24 22:29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每周五天,電視上都會播出《父性法庭》(「Paternity Court」)節目,每期節目都邀請了一些圍繞孩子是否父親親生而陷入糾紛的夫婦們來做嘉賓,這也是該節目的最大特色。其實,這個娛樂節目的主題一點也不新鮮:在很久以前的文學作品中,就有涉及無法確定的親子關係的情節。甚至連莎士比亞和喬叟(Chaucer)也曾拿被戴了綠帽子的男人們開玩笑。

這樣的文化氛圍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此類事情司空見慣。但近期的一些遺傳學研究對該觀念提出了挑戰。研究人員發現,我們對那些頭頂綠油油的男人們的執迷實在是太誇張了些。

「絕對太荒謬了,」新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比利時魯汶大學(University of Leuven)的遺傳學家馬爾滕·H·D·拉姆索(Maarten H.D. Larmuseau)說。
「戴綠帽」一詞的傳統含義是指妻子與人私通,不過,拉姆索博士和同事們主要研究的是私通且生下孩子的案例,科學家們通常禮貌地稱之為「婚外父權(extra-pair paternity)」。

在20世紀以前,想要證明某一特定男子是某一特定孩子的生父非常困難。

1304年,一個英國人向法院提出,他懷疑妻子生下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因為那孩子是在他出國的三年期間出生的。儘管這位丈夫的質疑具有如此明顯的邏輯基礎,但法院還是駁回了他的異議。

法官裁定:「外人無法知悉並確定丈夫與妻子之間的私密。」

不過,現代生物學還是慢慢地揭開了這一謎題的神秘面紗。20世紀初,研究人員發現,人群中存在著多種血型,且血型可以遺傳。

在1943年的一場官司中,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依靠血型檢測結果證明了自己並非女演員瓊·巴里(Joan Barry)所生孩子的父親(但法院拒絕接受這一證據,並強迫卓別林支付孩子的撫養費)。

直到20世紀90年代DNA測序技術出現后,親子鑒定才贏得了司法體系的認可。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將孩子與那些據稱是父親的男人們的DNA標記加以比對,通過觀察它們的匹配程度確定親子關係。

隨著此類實驗室檢測進行得越來越多,研究人員在整理結果后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在前來接受測試的男性中,有10%到30%都不是他們孩子的生父。

這些數字廣為傳播,已至白紙黑字地寫在了許多科學書籍當中。但這些實驗數據是有問題的,拉姆索博士說,因為它們並非來自人群的隨機樣本。會去做親子鑒定的,肯定是那些已經對孩子的身世產生了懷疑的人。

於是,拉姆索博士和其他科學家設計了別的方法來公正地研究綠帽子。

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拉姆索博士和他的同事利用比利時詳細的出生記錄重建了可以追溯四個世紀之久的龐大家族譜系(簡稱「家系」)。然後,科學家們尋訪到了家系中目前仍在世的男性後裔,並要求對其Y染色體進行測序。

Y染色體為男性特有,總是由父親遺傳給兒子。因此,在某一家系中,可以沿著父子關係鏈追溯到同一男性祖先的所有男性應該擁有幾乎完全相同(考慮到可能會有遺傳突變)的Y染色體。反之,則必有某人的生父另有其人,以致令其他的Y染色體進入該家系並遺傳下來。

拉姆索博士和同事們分別比對了各家系中符合上述親緣關係的在世男性的染色體,並計算出了這些家系中的綠帽子比率不足1%。在西班牙、義大利和德國以及馬里的農村進行的類似研究得出了綠帽子比例同樣很低的結論。

科學家們又嘗試了不同的策略,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這一次,他們研究了比利時的法蘭德斯地區,因為此地有許多人是16世紀晚期法國移民的後裔。

研究人員發現,冠有法國姓氏的法蘭德斯男性與至今仍生活在他們法國故鄉的男性,Y染色體上帶有相同的遺傳標記。而如果在這數百年來中曾出現過大量綠帽子的話,同一姓氏的男性之間的遺傳學關聯必然會有所削弱,乃至完全消失。

拉姆索博士及其同事在《生態學和演化學趨勢》雜誌(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我們早就該拋棄「綠帽子現象非常普遍」這種陳腐觀念了。依託各種方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進行的多項研究都發現:綠帽子的比率約為1%。

而且,由於其中很多研究都建立在可追溯許多世代的家系的基礎之上,拉姆索博士認為,這種綠帽子比例很低的狀況少說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之久。
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人類學家貝弗利·I·施特拉斯曼(Beverly I. Strassmann)收集了馬里的親子關係數據,她也贊同「戴綠帽子現象非常普遍」只是「一則頗具生命力的都市傳奇(urban legend)而已。」

她指出,除了基因研究,還有其他可以證明綠帽子比例很低的證據。在一雌多雄交配的物種中,演化壓力會促使雄性以一種有利於競爭授精的策略來製造精子。例如,雄性可能會產生大量的精子,而且絕大部分都具有很強的遊動能力。

但人類的精子在這方面並不見長。

「人類精子的質量低得令人驚訝,」施特拉斯曼說。「有一半精子是『啞彈』;要麼兩個頭,要麼在各種各樣的方面存在缺陷。」

只有一種情況會令男性演化出如此「沒用」的精子,她補充道,那就是長期以來存在高比例的戴綠帽子現象。

拉姆索博士承認,在某些文化中,贈人綠帽子確實挺常見的。例如,某些南美部落就是這樣,因為他們相信女子與多名男性性交可以促進胎兒的形成。

但拉姆索博士非常懷疑這些不過是人類當中的一些特例,並非什麼約定俗成的普世規則。他說,由於我們特有的生物學特性,人類一直在朝著避免戴綠帽子的方向演化。

與其他動物的新生兒相比,人類的嬰兒在出生時極其虛弱無能,有很長時間都依靠他人供給大量食物才能獲得腦部發育所需的巨大能量。這就意味著母親需要父親來幫助尋找食物。

「嬰兒的成長需要父親的巨大投入,」拉姆索博士說,「父親們肯定得非常確定孩子是自己的骨肉,才會願意為他們如此付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8: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