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上網似乎只是年輕人的事,很多領導幹部不懂網也不會上網,因而對上網存有偏見,對網路民意也不屑一顧。如今,人民群眾都上網了,領導幹部再不上網就會成為群眾的尾巴了!在今天新媒體時代,不會上網的領導幹部,既不可能真正知民情,也不可能真正懂民意,更別說引導輿論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網際網路是我們面臨的「最大變數」。過不了網際網路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而要過好網際網路這一關,黨的各級領導幹部首先必須學會上網。只有熱情擁抱網際網路,善於利用網際網路,才能讓這個「最大變數」變成「最大正能量」。這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再次,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以六個「及時」應對網上民意。他說:「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讓網際網路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
網際網路是一種開放的、去中心化的信息傳播平台,其上的每一個節點都是一個信息傳播的來源。因此,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以及基於其上的新興傳播產品的廣泛應用,比如「兩微一端」,就使得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傳播者,每一個傳播者與相應的傳播產品相結合就可能成為一個媒體。
網際網路的這種特性,極大地拓寬了個人及各種社會組織的表達渠道,某些個體和團體的信息傳播與意見表達可以更迅捷地廣泛擴散,甚至具有乃至超過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和表達力。一個微小的事件通過網際網路的放大,有可能成為現實中的一個影響巨大的事件,線上的風吹草動也可能影響到線下的社會穩定。
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矛盾頻現、危機頻發、風險叢生的社會轉型期,由於我國社會在人口、地域、民族、歷史沿革和現實發展條件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也具有多樣化的特徵,這就使得社會風險呈現出極大的複雜性。因此,各級黨和政府應對網上民意、引導網路輿論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及時」,抓早抓小。近幾年無數網路事件反覆驗證了一個教訓:貽誤時機往往就意味著失控。其次是要分類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各種各樣,有提出建議性意見的,有維護個人權益的,有吐槽的,有罵娘的,各有其緣由。作為服務者,各級黨和政府就必須有針對性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到應對有方,舉措得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