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心要訣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6-4-18 1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口不論是非,行不介入社會,身不沾惡緣,心不離彌陀。聞而未聞無煩惱,見而不見少是非,事事變化心無住,一心只求真智慧」。
這是「純印」的傳人強牛居士一九九七年在吉林講法時隨口說出的偈子。他六十多年在純印老人身邊,日常受到老人潛移默化的熏陶,不知不覺地接受了大乘佛法。老人往生後方度其入佛門。他不讀經論,但滔滔佛法,隨口而出,實不可思議。
「口不論是非」:口論是非是修行人之大忌,說人家長道人家短,論是論非造口業。一個真的修行人,一切事相干不相干於自己修行都不要說,與已有關無關都不要打聽、不要想知道。純印老人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古人說:「知事多時煩惱多。」要善修行、善默然。
「行不介入社會」:修行是自修自悟自證菩提,如整天跑寺院、趕道場、參法會,社會的活動繁多,怎麼能凈下心來念佛呢?不念佛,功夫唐捐,佛號不入心,又怎麼能往生呢?「識人多處是非多」。另外佛門弟子,決不要搞體系,更不要參與社會活動,違反政策、不利社會秩序、不利國家、不利民的行為決不參與。
「身不沾惡緣」:身的惡業是殺、盜、淫,但身的惡緣,猶如細菌,無孔不入,無時不有,舞廳、網吧、酒館、麻將、電視……凡是對於清凈心有妨礙的都是惡緣,都要遠離。
「心不離彌陀」:此即凈念相繼之意,就是要時時刻刻提起佛號,以佛號伏住煩惱,「心上無事為真修」,強牛居士這句話很好。無事就要老實念佛。將這句佛號念得歷歷分明,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必得大自在,大圓滿,若能將強牛居士提倡的「呼吸念佛」方法練熟,往生把握性更大。筆者親見一位七十六歲的唐秋玉老居士,患大量、大面積的腦出血,大夫診斷已喪失思維能力。家屬發現其右手指隨著無規律地一呼一吸喘氣聲而動,就將念珠放入其手中,她一呼一吸撥動一珠,走得非常殊勝。身體柔軟,白髮轉黑,面容變得年輕了,身體發出奇香,度了許多人。可見呼吸念佛方法彌補了睡眠中不能念佛的不足。
「聞而未聞無煩惱」:這句話就是純印老人常講的「凡事不走心,就沒有煩惱」。耳不聽,心不煩。煩惱緣起,就是執著這個身是我,認緣生之物為實有。經雲「凡夫執有」,就指這一樁事情。二乘人執空,他們明白萬法皆空,凡執我者皆有煩惱、業障,必然輪迴。執空雖然六道輪迴沒有了,因六道輪迴是執有我、有人、有法。執空者雖然不輪迴了,但萬物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尚未洞徹,未明心見性,這也是一種障礙。所以執有、執空都不圓滿,兩邊不執著,取名為「中道」。「中道」是對兩邊而言,大乘佛法是兩邊不立,中道不存。若無我相,則無煩惱,阿羅漢就真的斷了煩惱。所以我們亦應提醒自己,提高自己念佛的境界。
「見而不見少是非」:前幾句是修戒,攝心為戒。此句是修定,是「舍識用根」之義,眼賊是造是非的根苗,世人形容眼睛是心之苗,通過一個人的眼神,可洞察其心靈。見,是用眼根;不見,是不用眼識,善惡、美醜、好壞、是非……都是從分別而來的,若無分別,則萬法一如。
「事事變化心無住」:此即無住生心之意,心不住六塵,身從事各行各業,無事不做,但心卻如如不動,這是真功夫,真修行。「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心不隨事事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心不隨境轉之意。
「一心只求真智慧」:此是明心見性的意思。要識本心見本性,真智在自己的清凈心中,決非外得。如何障泯慧生呢?強牛居士修行體會是:「隨緣勿攀,隨遇而安,常發菩提,佛號不斷。」
純印老人往生后,度「強牛」時曾留下的法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遠離名利,一心念佛!」這是傳佛法燈,是末法學佛人真正入道的指路明燈!末法眾生不依此修,決難成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