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近平在激流中破浪前行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6-4-13 1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多維/日期: 2016-04-12
  通過「羅斯福新政」帶領國家走出經濟大蕭條困境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自己就職的第三天,就對全美銀行發出「休假」令,邁出了其重建美國金融和經濟結構的第一步。他曾說,「實現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礙是今天的疑慮。」無疑,今天中國的新一輪大改革正在進入深水區,習近平在破除改革障礙的同時,亦正在努力重塑中國的新思維,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疑慮亦不斷增多。這也說明改革正在觸動著靈魂。
  對於中國內部而言,「十三五」將如何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力挽頹勢?反腐在前三年的驟風暴雨之後如何向「治本」轉變?面對重重阻力,改革又如何在官員怠政的挫折下繼續推進?這種迷茫正在影響著包括官員在內的各階層。
  作為與西方政治制度截然不同,且又取得巨大成功的國家,中國領導人歷來就為西方媒體所關注。如今,身處國家與政黨轉型節點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自然也成為外界觀察中國的核心焦點。十八大之後歷經外界觀望、驚嘆、讚賞后,習近平再一次置身於被外界重新觀察的中心。
  拐點之處必有暗流
  「治大國如烹小鮮」,習近平兩年前的這句話或許被很多人所遺忘。近期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發文,提及毛澤東當年治國理政的一句話,「就像彈鋼琴,我們應該用十根手指,好的音樂來自於良好的協調。」
  無論是習的烹小鮮,還是毛的彈鋼琴,這兩句話有著異曲同工的含義,也揭示出中國特有的政治哲學。《時代》的這篇文章稱「習近平正在變成毛澤東」,顯示出恢復「文革」式領導作風的傾向。但這對於中國大陸的政治觀察者來講,恰恰說明西方不了解中國的政治統治模式。習近平曾明確指出,中共執政前後三十年不可割裂,不能互相否定。西方人或許很難搞清楚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習近平承繼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並將之深化下去,寄希望最終能夠徹底復興中國。習近平也不忘學習毛澤東的治國理政,全面從嚴治黨,蕩滌官場。習的理想無疑是讓共產黨恢復建黨之初的本來面目,要以人民為根本,因此他把中國最後近1億人群的徹底脫貧列為自己最為重要的政治與發展任務。
  與此同時,英國《經濟學人》4月2日的一篇文章批評中國出現了對於習近平的個人崇拜。但日本《外交學人》網站卻刊出一篇署名為Chen Dingding的文章,針鋒相對地表示中國沒有在搞個人崇拜,該文章還擁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副標題:「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應警惕反改革的力量」。
  片面地看待中國當前發生的事情,就不會作出對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和習近平的客觀評價,習近平所推行的改革畢竟剛剛起步兩年多的時間,中國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習已經破除了相當多的反對改革的勢力。
  相較於三十多年前鄧小平推動的改革開放,習近平要推行的中國現代化的革新更為艱難。在「文革」結束后的那段時間,鄧小平需要破除共產黨由「政治鬥爭為綱」向經濟發展徹底轉變的思維;如今的習近平不僅要破除黨內以經濟發展為主向現代化執政的再次思維轉變,更要破除中共由權和錢粘合在一起的利益集團。
  年初,中共提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之後大陸很多省市領導公開強調,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這個核心。習近平的核心政治地位呼之欲出。
  而在西方政治體制下的話語體系中,鮮見「核心」概念。他們似乎天然對中國政治中的「核心」概念帶有強烈的抵觸,認為這是在強化集權,甚至是搞個人崇拜。任志強事件的炒作,以及正在瘋傳的「巴拿馬文件」,可謂是西方意識形態的典型玩法,一旦陷入了他們的套路,只能讓西方重新獲得攻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切口。即便文件是真的,也不能說明什麼,正如「國際調查記者聯盟」在聲明中所表述的那樣,他們承認開設離岸公司並不違反法律。更何況文件本身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就存在巨大疑問。
  在中國人的眼中,習近平早已是核心地位。中國人的政治哲學認為,歷次大改革與發展大轉型,必須要有「核心」類型的人來帶領、來掌舵。如今的習近平正在用個人的努力,以及與改革成功與否的自我綁架,踐行著改革領袖的責任。
  於激流中破浪
  三年多以前的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中央新一屆常委與新聞媒體見面會上,習近平發表了自己的就職講話。當天,他沒有提任何政治口號,而是多次提及「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中共奮鬥的目標,「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所以在亮出「中國夢」概念的一個月之內,習近平就啟動了反腐風暴按鈕,諸多貪腐官員應聲落馬;一年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並開始具體推進;兩後年的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這一系列的治國理政組合策略,讓作為總書記的習近平,贏得了中共黨內以及社會民眾的認可,政治威望也如日中天。在許多支持者的眼中,習近平的政策體現了他無所顧忌的性格,這是他作為革命元勛的後代所特有的。
  其實,早在上台之初,習近平就表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決不是一句空話」。但是當時習的政治承諾,尚未引起外界足夠重視。曾經冷嘲熱諷「說得很好,我們也希望這些話能夠實現;但是目前來看,我們不抱很大的希望」的西方媒體,在習近平上台一年後,也開始用由衷的肯定取代冷眼圍觀的輕慢,改用「必須改變中國的人」、「掌控一切的主席」、「將成為中國第一位真正的全球領袖」來描述這位中國領導人。
  在習近平執政跨入第三個年頭,被視為改革推開絆腳石的反腐進入膠著狀態,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亦開始凸顯。在這樣的情況下,以習近平為首的追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中共第五代領導集體,不僅要面臨著既得利益集團的反抗、同時也要面對官員不作為,以及借用西方意識形態對中共發動的一次次挑戰。
  在中共內部,由於反腐的持續推動,強化黨內的紀律與規矩也在不斷規範、加碼,更多的中共官員相信這已經不是一陣風,而是對整個共產黨隊伍的重塑。從今年開始,中共對具有改革和開拓精神的幹部的更新亦正在加速。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年代成長起來的這一批官員,再一次面臨政治思維、發展思維等的大調整。
  這樣一種全方面的調整,讓很多官員與既得利益者從內心難以接受,他們知道自己過往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他們一方面被動接受、應付著這種改變,另一方面也在自覺與不自覺地組成有組織或者零散的團體,抗拒著當下發生的一切。特別是那些有問題或難以拔出泥潭的官員,在不斷總結中共反腐與黨建的新策略,利用手中的權力與經濟力量互相配合地進行著激烈的抵抗,甚至是「反攻」。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這一輪的改革所遇到的阻力是中共建政以來最為巨大與複雜的,這不僅來自於內部的執政思維重塑,也來自於海外。那一批反改革的官員與利益集團,藉助在改革開放中逐漸培植起來的巨大勢力,利用西方的意識形態,以及越來越全球化的資本流動,拼盡全力來阻止中國正在發生的變化。一個具體的實證,中國已經查處的貪腐大案,大都會有海外的資金資產、輿論代言人與親屬現身。
  面對這種內部激烈的改革抗拒,外部滲透進來的複雜力量,中共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領導體制與之相匹配,一切改革與發展將付之流水。可以預料的是,中共即將到來的十九大,海內外的反對改革勢力將會更加活躍,質疑中國與習近平的聲音不會減少,而改革的深度和廣度卻必須要不斷推進,習近平和他所領導的團隊註定要在大風大浪中迎接著更多的暗礁與挑戰。  (王新 撰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5: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