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化石還原恐龍不靠譜 模樣或顛覆傳統觀念(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6-3-30 11: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化石還原恐龍不靠譜 模樣或顛覆傳統觀念

  2016-03-28 09:57:11 來源: 參考消息網(北京)

  核心提示:有關最著名的恐龍——霸王龍是否長羽毛的問題,目前還沒有皮膚化石標本能夠給出最終答案。然而,古生物學家已經為霸王龍的中國表親找到了答案。無論1.5米長的帝龍,還是生活在1.25億年前的身長超過9米的龐然大物羽王龍,身體上都覆蓋著羽毛。

  (原標題:化石還原恐龍不靠譜 模樣或顛覆傳統觀念)

  想象一下,數百萬年以後,當外星人來到地球,試圖通過化石來複原今天的生物,他們畫出來的猿猴、大象或鳥類會跟現在一樣嗎?人們肯定產生過這樣的疑問:真正的恐龍是否和古生物學家描繪的,或者電影中所呈現的一樣?已經滅絕的物種能否複製?古生物學家的描繪是否嚴謹?是否存在嚴重錯誤?如今霸王龍的形象已經為人們熟知,假如人們回到白堊紀並且遇到一隻真的霸王龍,能否一眼認出來?

  

  西班牙《趣味》月刊10月號刊登題為《外星古生物學》的文章稱,想象一下,假設外星的古生物學家來到地球尋找化石。人類文明已經消亡了數百萬年,地球上幾乎所有動物都在一場星際戰爭中滅絕。這些外星科學家嘗試著利用化石複製我們這個時代的動物,例如牛、大象、鳥和猴子等。那麼結果將會如何?

  文章稱,也許這有些異想天開,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雖然外星科學家和藝術家掌握著先進技術,但卻不具備有關地球動物的生活模式和真實外貌的必要信息。此外,由於受到自身習慣的限制,因此很容易犯下錯誤。

  例如,他們只找到一頭河馬的頭蓋骨化石,並在上面發現了這種食草動物用來恐嚇敵人的長牙。於是他們就認為這種動物可能是那個時代最危險的超級掠食者。巨大的下頜骨和駭人的牙齒也是佐證。由於並不了解河馬的皮膚、脂肪和其他軟組織,他們只能根據頭蓋骨來推測河馬的外貌。

  再舉個例子,外星來客在研究一個狒狒的頭蓋骨時發現,牙齒上面和有毒動物一樣布滿細小的管道。於是他們推斷,這種靈長類動物能向獵物體內注射毒液。由於他們並不了解狒狒的毛皮、耳朵和嘴唇,因此把它們描繪成一種瘦骨嶙峋、面目恐怖的動物。

  文章稱,古生物家達倫·奈什與古生物藝術家C·M·柯塞曼、約翰·康韋和斯科特·哈特曼合著的《所有的昨天》一書充滿了奇思妙想,對有關人類過往歷史的舊觀點發起了挑戰,同時表現出作者對人類發展的敬意與熱愛。從科學角度出發,這本書也頗為嚴謹。該書非常值得恐龍愛好者一讀,因為它有助於了解古生物複製是如何隨著新發現的不斷湧現而向前發展,又是如何因為受到缺乏想象力和保守主義的局限而陷入停滯。

  奈什指出,複製一個已經滅絕的動物並非一件可以自由發揮的藝術作品,在提起畫筆之前需要參考大量研究資料。將一具骨架連接起來,並在正確的位置添上肌肉,最終使其具有科學價值,絕不是一件憑感覺就能完成的任務。專家雖然在滅絕動物的體型和某些肌肉特徵等方面會有不同意見,但在這方面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

  例如,現在霸王龍等食肉恐龍的大腿比過去要粗得多。專家經過數次研究發現,食肉恐龍的大腿和尾巴根部的肌肉體積可能非常龐大。因此比起科學家過去的觀點,這些巨型獵食者應當站得更穩、跑得更快。食草恐龍尾部的體積過去也被低估了。科學家以前根據化石認為它們的尾巴就像鴨嘴一樣。現在的古生物藝術家都會把食草動物的尾巴畫得更加粗大。

  布滿皺褶和疤痕的皮膚才是最大的難題,因為皮膚很難變成化石,但是動物的外貌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皮膚。此外,還要考慮到能使身體產生曲線的皮下脂肪,以及覆蓋在皮膚上的鱗片、甲殼、羽毛等。在這個階段,一個小小的錯誤或疏忽都會讓古生物藝術家畫出一個怪物。

  在某些情況下,古生物藝術家會憑空想象某種滅絕的動物身上覆蓋著羽毛或者毛髮,但卻沒有實證。他們擔心被指責不夠嚴謹、耍小聰明。但他們也不希望作品與大眾普遍認為的樣子相去甚遠。例如,有些人認為長著羽毛的恐龍形象非常可笑,「就像母雞一樣」。羽毛遮蓋了骨骼突起和肌肉組織,古生物藝術家為了畫出恐龍的形象可謂煞費苦心。也許他們只畫出了一部分羽毛,其實並不多——尾翎、像莫西幹頭一樣的冠羽、脊背上稀疏的羽毛。

  文章稱,有些插畫家依然習慣於給恐龍畫上裸露的皮膚或者鱗狀皮膚。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恐龍的皮膚都被畫成緊貼著骨骼。其結果就是一個骨骼和肌肉形狀畢露的怪物,最終變成《所有的昨天》作者口中的生物塑化動物。

  電影《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當中的迅猛龍就是生物塑化恐龍的最佳例證。這些由好萊塢創造的恐龍的皮膚清晰地顯露出下頜骨和頭蓋骨的形狀。迅猛龍的爪子也是瘦骨嶙峋。甚至連能夠減輕頭骨重量的凹陷或空洞都能看得出來。在電影里,迅猛龍的皮膚是鱗狀的,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科學界普遍認為其身上覆蓋著羽毛。

  雖然《侏羅紀世界》風靡世界、影響頗廣,但或許有人會說,這只是一部科幻電影。然而,在專門為科學愛好者創作的書中,在自然博物館的展櫃中,同樣可以看到這種類似於生物塑化動物的複製模型。

  受到這一趨勢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就是翼龍。在這種早已滅絕的飛行爬行動物的族群中,最著名的當屬翼手龍和無齒翼龍。絕大多數翼龍的化石都被一層由粗纖維構成的羽毛覆蓋,然而它們呈現在人類面前的形象卻通常是皮膚裸露、瘦骨嶙峋,毫不符合空氣動力學。

  文章稱,可以確定的是,在現存的動物中,連爬行動物都不會把骨骼的形狀暴露在外。超越生物塑化動物的形象,利用舒緩而自然的線條將滅絕動物呈現給世人,對很多古生物插畫家而言都是一個挑戰。雖然可能受到傳統畫法擁躉者的嫌惡,但是為恐龍畫上羽毛得到了最新發現的佐證。現在越來越多的插畫家為恐龍畫上了羽毛或毛髮、圓潤的面龐、皺紋甚至皮下厚厚的脂肪。總而言之,現在的恐龍不再那麼恐怖,變得更加真實。

  另一方面,新的美學流派也不再那麼抵觸古生物學的嚴謹,而是採取了截然相反的態度。最近20年來出土了大量長有羽毛的恐龍化石。化石證據顯示這些恐龍身上確實覆蓋著羽毛或毛髮。在很多標本身上都發現了羽毛,或者說類似於毛髮的原始羽毛結構覆蓋動物全身的情況。這些恐龍從頭到腳都長滿了羽毛,比我們印象中的恐龍顯得更加壯碩和圓潤。

  包括迅猛龍在內的某些恐龍前肢的形態非常像鳥類長滿羽毛的翅膀,與以往電影或者插畫作品當中呈現的瘦骨嶙峋的爪子相去甚遠。每年都會有新的皮膚化石出土。因此古生物藝術家在決定是否給恐龍畫上羽毛或者鱗狀皮膚時,掌握更多信息作為合理依據。還有的恐龍一部分皮膚裸露,一部分皮膚覆蓋著羽毛。例如,一種在西伯利亞發現的被命名為「Kulindadromeus」的恐龍頭部和軀幹長滿羽毛,但尾巴上卻是鱗狀皮膚。這種與鳥類之間的進化距離較大的小型食草恐龍的皮膚情況非常複雜,不同區域的皮膚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特徵。

  種類最多的鸚鵡嘴龍的大部分身體被鱗片覆蓋,但尾巴與下背部卻有鬃毛狀的結構。這種體型巨大的有角恐龍長著像鴨子一樣的嘴,留下的化石標本顯示出其皮膚主要是鱗狀皮膚。

  以長頸著稱的蜥腳類恐龍留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裸露著像大象一樣的皮膚。然而,古生物學家在蜥腳類恐龍的蛋化石中發現了有著鱗狀皮膚的胚胎。有些蜥腳類恐龍擁有由皮內成骨形成的裝甲,有些的背上擁有尖刺。

  有關最著名的恐龍——霸王龍是否長羽毛的問題,目前還沒有皮膚化石標本能夠給出最終答案。然而,古生物學家已經為霸王龍的中國表親找到了答案。無論1.5米長的帝龍,還是生活在1.25億年前的身長超過9米的龐然大物羽王龍,身體上都覆蓋著羽毛。掌握最新信息的古生物藝術家很清楚,如果存在疑問,就運用親緣關係規則。如果無法確定所要描繪的動物皮膚到底是什麼樣子,那麼就依據其近親來描繪。

文章稱,《所有的昨天》幾乎談到了上述所有有待解決的問題。該書回顧了恐龍的形象在科學繪畫當中的發展歷程。書中展示了紐約藝術家查爾斯·奈特的大量作品。奈特以描繪史前動物著稱,他的作品就是數十年來這些史前巨物在大眾心目中的外貌發展過程的縮影。該書還對上世紀90年代初爆發「恐龍熱」之後出現的複製恐龍進行了分析,並以《侏羅紀公園》為例,剖析了這些複製作品在骨骼和毛髮方面出現的錯誤。插畫家通過作品告訴讀者化石所包含的信息是多麼容易被人們誤解。例如,總是充滿新奇想法的古生物藝術家在見到蜂鳥的骨骼化石,很可能會認為它們屬於一隻吸血蝙蝠。蜂鳥的喙就像鑽頭,腳趾蜷縮在一起,翅膀短小,看似根本不適合飛行。看到蜂鳥的骨骼,很容易就會讓人聯想到依靠吸食大型哺乳動物血液為生的吸血蝙蝠,但事實並非如此。

文章稱,人們何時才能確認現在普遍被接受的恐龍或其他滅絕動物的形象是正確無誤的?人們何時才能認清它們的真實面貌?或許這些問題的答案還需要等待很久才能夠找到。然而,在化石挖掘、科學研究、繪畫等領域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插畫家具有推陳出新、摧枯拉朽的精神。滅絕動物的形象已經越來越接近它們真實的面貌,這是毋庸置疑的。

冷娜 本文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冷娜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