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性感的標籤,不是你下作的理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4-1 2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天一場原本備受祝福婚禮刷爆了整個網路,不是因為男女主角的演藝明星性質也不是因為巴厘島婚禮的奢華,而是在婚禮這種最聖潔的時刻暴露出來了人性最醜惡的一面。

  伴娘柳岩,在包貝爾的婚禮現場差點被五個身強力壯的人扔到水裡。

  如果說之前婚禮「鬧伴娘」的新聞是部分地區的惡習,那在巴厘島的這一次,在當事人是知名藝人和主持人的情況下,這種對伴娘乃至新娘身心傷害極大的行為才第一次曝露在陽光之下。

  

  全程只有賈玲和另一位女士出手相救,激烈推開伴郎們,周圍所有人都在笑著圍觀、拍照甚至想著等會兒美女入水春光乍泄時發朋友圈到底該說什麼風涼話。甚至有同為女性的看客指點著把人往哪裡扔比較好。

  

  這個視頻下面一片熱烈討論,有的人說這不就是婚禮風俗鬧著玩兒的,但不是所有的逗著玩都能一笑而過。

  鬧新娘、鬧洞房的風俗確實很多地方都有,婚禮時新娘被強姦、伴娘被猥褻的新聞層次不窮。甚至有的地方會因此直接找「小姐」當伴娘,這絕對不是什麼傳統文化的瑰寶而是歷史遺留的糟粕。

  「所見的幾個婚禮有個非常嚇人的習俗:伴郎從車上把新娘接下來起,就開始有人往新郎新娘身上扔鞭炮,都是旁邊親屬伴郎伴娘的幫檔。有一次在農村,不是那種家屬樓,新郎新娘進了新房,不知道誰突然從窗戶塞進來一串鞭炮,窗帘當時燒掉好大一塊,外面大叫,如果伴娘不出來,就要繼續扔鞭炮,最後伴娘無奈出去了。不過出去之後無非強求喝酒,問些猥瑣問題,做些淫浪動作,這樣一番折騰愛鬧的人心滿意足便可散了。

  」

  ——郎劍秋

  當看客說大喜之日只求賓主盡歡隨他們怎麼鬧都行的時候,我想起了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1974年的那場行為藝術表演——《節奏0》。

  瑪麗娜麻醉自己後面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包括麵包、水果、槍、子彈、菜刀、鞭子等七十二種道具,觀眾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對她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

  最開始有人用口紅在她的臉上亂塗亂畫,有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有人在她身體上作畫,還有人劃破了她的皮膚……但隨著時間推移,觀眾發現無論如何擺布,阿布拉莫維奇都不作任何反擊,直到有一個人用上了膛的手槍頂住了她的頭部,最終被他人阻止。

  

  她眼含淚水強忍著堅持了六個小時,整整6個小時被持續的施暴,我沒法猜測她內心的絕望程度和周圍人嘲笑時的心理。

  在結束后,她站起來,走向人群,所有的人擔心遭到報復,都開始四散逃跑。阿布拉莫維奇說:「這次經歷讓我發現:一旦你把決定權交給公眾,離喪命也就不遠了。」

  

  人之初,性本惡。這就是潛藏在人類並不太深處的醜惡的東西,所謂的風俗給了很多人一個合理釋放內心陰暗面的機會。反正是傳統,不鬧白不鬧,別人可以把伴娘的裙子撕開,為什麼我不能把她扔下水?

  1

  一個巴掌拍不響誰來打醒直男癌?

  為什麼被扔下水的是柳岩?「平時就是出來賣的,還怕走光?」——微博網友

  柳岩的成名作大都是有些艷俗性感的形象,雖然她說「雖然我穿性感衣服並不代表我行為放蕩!」,很多人還是會把熒幕上的形象搬到現實中的她身上。

  但任何一個人包括憑藉性感上位的女明星,也不該被如此無理粗暴的性騷擾。藝術的加工展示了她的性感,但不是拿出來「賣」的。

  美國電影導演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曾經說過:被告從強姦者轉成了齷齪的旁觀者,因為他們大都認為「這樣一個女性」她活該被強暴。

  「這樣一個女性」往往是隱含了無數標籤的代名詞。

  性感的女性在國內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詞語,往往伴隨著「開放」和「愛玩兒」。就像女博士後面的關鍵詞是「呆板的、第三性」,女強人的關鍵詞則是「強勢的、嫁不出去」而女運動員則是「男人婆、肌肉女」。這些固有的印象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標籤限制了我們的選擇。

  而幾千年來,不管科技、文化進步如何,完美的女性都往往被定義溫柔嫻淑的乖娃娃,等待著自己命中注定的「老公」而不是去隨意撩撥他人。

  就和當年的「東莞女德班」還有如今的ayawawa一樣,很多女性砸錢學到的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按男權社會的標準, 給自己熬了一碗有毒的雞湯。

  

  2

  標籤是自己貼的不是與生俱來

  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認可促使女性去為自己貼上厚重的標籤,但這些標籤絕不是與生俱來的。

  就像短片《像女孩一樣》中的情節,短片最開始找來成年女性來演繹什麼是「像女孩一樣」,成年人表現出了一種弱弱地扭捏狀。

  

  而青春期前的小女孩的反應恰恰相反,像女孩一樣和像個男孩子、像個鐵漢子、像個人一樣沒什麼區別,就只是做自己平時會做的事,盡一切努力。

  

  男孩女孩根本不應該有什麼不同,沒有誰比誰天生優越或者強悍。像女孩一樣跑,其實是傳統對女孩的偏見和束縛。就和像個男孩一樣別哭同理。

  女孩學理很難?女孩不能大喊大叫?男孩不能跳舞?男孩必須養家?都是我們給自己想退縮時找的借口,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因為人會犯懶,思維也不例外,如果一項結論能夠根據這麼簡單的事實就一步到位地得出,不用想七想八,完了還能沉浸在「又搞清楚了一件事」的欣喜中,貼標籤真是一件令人開心又有成就感的活計。

  可惜,僵硬而沒有生命力的標籤都無法幫助我們真正去了解一個人,它們會物化所有人,只讓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價錢而不是一個人的價值。

  「

  我見過每年發20多篇paper的論文機器博士,他們擁有著高學歷,卻完全活在生存狀態而沒有思想和生活;

  也見過高中畢業,卻在20年後因為自己對心理學的熱愛而一直自學,成功申請到了美國心理學博士的大叔。

  我見過月薪100萬,每天抽著無數根煙,出席各種宴席,把老婆孩子丟在一邊幾乎不過問的「成功男人」;

  也見過月薪1萬,但為了自己喜歡的藝術而拿出一半月薪去學習的姑娘。

  我見過「抑鬱症患者」去社區里當義工照顧老人,也見過健康強壯的公司高管為了利益而決定犧牲別人的健康。

  」

  ——Joy Liu

  最終,當所以外界的標籤淡去,我們赤裸裸的站在彼此面前時,我們真正感受到的,是彼此內在的重量。

  這份重量體現在當一個人權利最大、最放縱的時候內在的底線在哪裡。為了守住底線有些事不能隨便,有些逗著玩兒也不能一笑而過。

  畢竟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幹嘛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