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飛在空中的救護車」,新型載人飛行器改變城市交通格局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6-3-26 22: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年03月25日 14:22

  來源:36氪

  擁堵的環城高架橋上,一輛救護車堵在了車流之中,車箱內的病人呼吸微弱,車頂上的警報器在焦急地閃爍,然而救護車就是動彈不得。這個時候,如果救護車能飛起來,或許能夠更好地挽救生命。這件事情聽起來很科幻,但航空航天工業出身的天際線團隊(沃德銀寶科技),正在研發一種新型載人飛行器,希望讓這一設想成真。

  一種全新的民用載人飛行器

  天際線飛行器是一款具有垂直起降功能的載人飛行器,主要用於救援、特殊地區貨物運輸、城市交通等,載重量150-200 公斤,起飛重量接近1 噸,體積與重量都與一輛家用轎車接近。天際線飛行器以航空煤油為燃料,續航時間接近2 小時,設計最高飛行速度180-200km/h,自動控制為主,保留手動控制功能。

  天際線飛行器氣動結構不同於多旋翼、固定翼或直升機,是一種新型的載人飛行器。36 氪見到了較早前的草圖,但飛行器具體外觀天際線暫不公開。

  天際線飛行器獨特的氣動布局,帶來了與現有固定翼、直升機或多旋翼都不同的特點。天際線飛行器氣動效率比直升機略低,但即具備直升機和多旋翼垂直起降、空中懸停、小空間起降,空中姿態靈活的特點,又克服了直升機自動控制困難、故障率高,多旋翼效率低、不適合做大的缺點,還能做到之前飛行器都做不到的緊貼高樓窗檯懸停。

  天際線飛行器的用途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直升機,關於與直升機的區別,創始人Pedro 告訴36 氪,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採購成本比直升機低,價格會比很多直升機要便宜,後續大批量生產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二是使用成本低很多。三是直升機的主槳和尾槳容易受到環境干擾,如掛到電線導致墜機,天際線飛行器的結構不會遇到這個問題。

  

  (圖為各種飛行器想象圖,非天際線飛行器)

  以直升機的標準研發製造

  原理上,新的氣動布局已經經過論證。據Pedro 介紹,雖然在民用商業領域,這樣的氣動布局是全新的,但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這種氣動布局就有很多研究,但當時受技術限制沒有成功商業化。近些年隨著技術進步,尤其是基於GPS 的自動飛行控制技術和航空發動機技術的突破,使得研發這樣氣動布局的飛行器成為可能。

  設計製造上,盡量選用成熟零部件,並充分考慮各種情況,確保安全。天際線團隊一部分成員之前從事武裝直升機設計,關鍵部件將全部按照航空標準去設計製造,優先選用已經經過論證的部件及標準件。設計時考慮了意外情況下確保人員安全,如設計了抗墜毀結構,扇葉斷裂時確保高速發射的碎片不擊穿機體等。為保證安全,前兩三年將首先進行不載人飛行。

  具體到核心部件發動機,天際線使用的是直升機上常用的渦輪軸發動機。「航空發動機至今是中國航空工業落後於國外的地方,技術含量極高,需要深厚的工藝積累,國家也在投入巨大精力進行研究。作為初創公司的天際線無意挑戰這一領域,直接使用現有成熟產品。」

  目前,天際線飛行器的圖紙設計已經基本完成,正交付國內外供應商進行製造。整機樣機預計明年能夠面世。

  

  (一種渦輪軸發動機示意,非天際線飛行器採用的發動機)

  前景美好但困難頗多

  如果天際線飛行器能夠成功量產並普及,應用場景將會有很多,包括用作救護車、應急搶險、特殊地形區域(如高海拔哨所)貨物運輸等,更遠一些,還可能成為一種新的城市交通方式,實現電影中的多層次立體交通,緩解城市堵車壓力。今年CES 時,億航展示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億航184也描繪了這樣的美好前景。但它們要面臨的,除了新產品本身的技術困難,還有很多方面。

  首當其衝的,就是取得適航證。載人飛行器要想合法從事商業飛行,首先要從民航總局取得適航證。取得適航證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包含設計報告、研製過程、材料分析、飛行數據報告等,還要在文件全部提交通過審核后按標準進行試飛,累計足夠的安全飛行時間。具體安全飛行時間的標準,Pedro 告訴36 氪,大型客機是十萬分之二,即10 萬飛行小時只允許有兩次故障。

  對於多旋翼飛行器,目前尚有對應的標準規定如何進行試飛,而對於天際線的全新氣動布局飛行器,目前這方面的標準都還沒有,天際線要取得適航證,試飛前還需要協同有關部門完成標準的制定,難度很大。

  其次是低空飛行管制。從2014 年底開始,國家批准了10 個低空(1000 米以下)開放城市,報飛標準要比之前簡單很多,也為載人飛行器創造了空間。但遙感等大型多旋翼或固定翼無人機的飛行還都要進行申報。近兩年小型無人機引發的各種安全問題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進一步開放低空的飛行管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關於適航證和飛行管制問題,Pedro 表示,新事物如果能解決一些迫切的需求,推廣起來就會容易些,有些需求即便國內不迫切,國外有些國家很迫切。天際線的應用也不會局限在國內,也會考慮在更容易突破的其它國家首先取得飛行資質。

  飛行器取得資質后,還要面對飛行員資質問題。天際線想讓普通人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就能完成自主飛行,所以設計上主要使用自動駕駛模式,自動避障並實現路徑規劃,安全性和舒適性更高,但也必需實現並保留人工駕駛模式,以便應對突髮狀況。

  即便有自動駕駛,飛行訓練仍然是必須的,駕駛天際線仍需要執照,但它與現有航空體系內的執照並不相同。可能需要天際線配合相關部門制定出一套對應的執照考核體系,類似於現有的汽車駕考體系,這件事難度也不小。

  

  此外還有公司本身的商業化問題。天際線前期研發投入巨大,所以產品成本較高,前期小批量生產,銷量可能不會很大。但Pedro 表示,前期公司運作可能會類似於歐美的一些輕型飛機製造公司,每年只生產幾十架就能養活公司。考慮到各種困難,天際線會先推動toB 不載人場景的應用,積累安全飛行時間,再逐步向toC 載人方向推廣。

  當前,天際線已經獲得梅花天使,青山資本以及某天使投資人合投的近千萬元種子輪投資,團隊全職10 多人,來自直升機研究所、火箭研究院,飛機製造公司等原航空航天體系下的組織,成員從業經歷5-20年不等,還有來自航空航天工業的專家顧問團。但面對研發新飛行器這樣的工程項目,團隊資金和人員還不夠,天際線也在努力招聘很多強度,結構,流體等專業工程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