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網路直播火爆:播主自稱很少直播色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3-29 05: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要]在寬頻成本這一高投入的前提下,加上變現渠道有限和內容不夠創新,直播行業即使盈利也逃不開很快觸及天花板的質疑。

  

  近來網紅經濟大熱,作為網紅成名的渠道之一,網路直播平台也迎來新一輪追捧。近日,鬥魚被騰訊投資,專做移動端的花椒、映客、易直播也獲得了資本賞識。行業風口到來后,主播與直播平台見風使舵,但行業卻因種種原因而備受質疑。

  娛樂需求炒熱市場

  「每天重複的生活太無聊了,實在沒什麼新鮮的事情可做」,小趙是北京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看網路直播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他認為,直播就是閑雜時間看別人的生活,隨便跟主播聊一聊算是一種消遣。

  另外,也有一些人抱有其他心態。在大學讀書的陳同學則是為了圍觀自己的網紅偶像每天守在直播平台上等待。上班族姍姍則喜歡用移動端直播應用,看一些「奇葩」直播,她說,有的主播做的事情、說的話很讓人反感,這個時候她便會扮演起嘲諷和吐槽的角色,「反正這些主播就是為了吸引眼球,當然罵聲也是其中一部分」。

  與觀眾的心態相呼應的是,不少主播也是抱著興趣愛好和娛樂的目的開始接觸直播。

  當紅「夫妻檔」主播土哥、雲姐從2013年開始在YY上做直播,主要以唱歌為主,也拉一些家常。土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二人本就在YY上結緣,工作繁忙放棄了一段時間,後來工作之餘又把興趣撿了回來,沒過多久就開始專職。

  美女主播陳妤琳來自台灣,主要做美妝內容,「接觸到直播是在去年7月,由於自己本來就對美妝保養非常有興趣,所以抱著嘗試的心態,先從拍視頻開始,每月三四個,隨著平台有了直播的推廣就開始去做直播」。陳妤琳本身的工作是美睫師,隨著視頻數量和直播次數需求變大,她也正在考慮努力向網紅或藝人發展。

  不過,做微商的果果是最近看了很多企業宣傳才參與到主播陣營的,「每天都看到朋友圈裡有人發『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朋友們都覺得我可以去做搞笑直播,所以才從上個月開始玩兒了起來」。

  看陌生人直播已經成為了一種娛樂需求,而網紅偶像反向參與的也很多,移動網路的發達更是將直播市場推向快軌。不管是出於哪種目的,直播平台對用戶的吸引力來自於它的全民娛樂性,初衷都是「好玩」,這也是物質生活水平漸漸提升而產生的市場熱需求。

  草根達人吸睛創收

  雖然直播這一行業存在時間並不短,但是「某主播粉絲眾多,被各家平台高薪爭搶」、「某平台女主播一晚收益20萬」等類似消息卻是在最近才頻繁刷屏的。做主播並不需要過多成本,當網紅成為網民及社會議論的焦點后,主播群體大有爆炸性增長之勢。

  陳妤琳目前在美狸美妝、我是大美人、愛美妝、鬥魚TV上做直播,還將在美拍直播。實際上,她已經有自己的工作室,並且還有負責的經紀人。據透露,她在鬥魚最好的一次觀看量是1.4萬人次同時在線,其他平台至少也是300-3000人次。

  另外,在美狸美妝上的信息顯示,她的粉絲數達到1.5萬人左右,並已獲得超過4萬元的收入。「每一個平台基本上都是有底薪的,有的點愛心沖人氣,有的點關注,有的可以給紅包,但原則上都是平台的錢」,陳妤琳說道。

  與陳妤琳不同,土哥、雲姐自始至終都在YY平台做專職主播,「自從發現能夠將興趣發展為職業后,我們做得更加專心和投入」,土哥表示。目前,土哥、雲姐直播火爆的時候觀看人數有2.5萬左右。

  「我們會接一些遊戲推廣的工作,平時會接線下商演,也會經過嚴謹的核實後接一些粉絲的淘寶店廣告,不過這部分收入並不多,也就1000元/月」,土哥介紹道,大多數收入來自於平台打賞,他並沒有想過去依靠粉絲圈太多本職工作以外的錢,「我們始終保持正能量的形象,並不想參與炒作」。

  不過,陳妤琳對直播商業化的回答卻比較現實而可愛,「當然想賺更多的錢」,她說,「廣告的話適合自己的會接,更希望推出自己的品牌,暑假還會出一本美妝書,不過賺錢也只是為了買新衣服、彩妝、保養品」。

  平台定位質疑重重

  雖然只要有主播各憑本事招攬人氣就有直播平台的未來,但直播平台卻因此而面臨著監管的煩惱,審查不當不單會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也會影響到平台自身和主播多個方面。近來坊間開始懷疑這個行業,甚至傳出「直播行業就是線上夜總會,發展前景有限」的聲音。

  土哥直言,行業內大部分人都在做綠色直播,違反道德的行為只是小部分在做,這是要堅決抵制的。他相信直播應該是充滿正能量的娛樂行業,並不會因為一些個人行為而被攪渾。「直播這一行業給一些熱愛演藝的人展示的機會,並解決了好多人的經濟問題。」

  不過,一面是收入上漲的主播們,另一面直播平台則被業內外質疑,這樣的現象讓人憂心忡忡。坊間也有不少人認為直播平台成了全民公共的副業平台,但卻只管做嫁衣不顧自身前途。

  事實上,目前直播平台大多靠在線流量和熱度吸引廣告主進行投放和導流實現盈利,從主播獲取的虛擬禮物中抽成的並不多。在寬頻成本這一高投入的前提下,加上變現渠道有限和內容不夠創新,直播行業即使盈利也逃不開很快觸及天花板的質疑。

  「直播行業其實剛進入萌芽階段,這種互動和交流的方式會是未來的趨勢,而且潛力廣闊」,YY方面人員對這樣的質疑如是說道,平台可以通過提供覆蓋多元化的內容選擇有效增加用戶的活躍度,例如近來YY推出的財經直播。

  對目前市場存在的質疑記者也聯繫到移動端直播應用的代表花椒直播,但對方並未給予回應。

  而值得注意的是,近來幾家移動直播應用屢見融資消息,行業內認為直播移動轉型的時機到來。但仍有從業人士對此看法冷靜,她認為,現在的直播市場分兩大流派:一派是滿足用戶需求、有較大用戶量和成型生態體系的,比如YY、9158等;另外一派是在資本層面炒得較火、不斷去燒錢,以鬥魚、映客等移動直播為代表,往往沒有建立生態,沒有證明自己的商業模式。前者除了秀場和遊戲之外,下階段已經開始發展細分市場。但是,後者不斷融錢買流量和主播,過分依賴短平快的模式,但本身並不具備造血功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1: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