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反對俞敏洪提案:高考統考惡化教育公平狀況

[複製鏈接]

290

主題

290

帖子

183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rangejuice 發表於 2016-3-18 1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提交了一份「關於落實和完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建議」。這份提案中,俞敏洪提出了他堅持多年的觀點:加快全國高考統考統招進程。俞敏洪的出發點是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仍然面臨相當大的障礙。

俞敏洪的提案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到目前為止,在某門戶網站舉行的2016年全國「兩會」議案提案排行榜上,俞的提案以超過757萬票位居第四。還有自稱河南、山東等地網友為俞敏洪「拉票」,他們以為,「統考」能為他們所在省份的學生爭取公平的高考環境。

「俞敏洪的提案體現了一個教育企業家對弱勢群體的關心,然而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蔣建華說,「我國以前就實行統一高考,有經驗也有教訓,不能出現了新問題卻回到老路上,而是應該深化改革。」甚至有教育學者認為,高考全國統考反而對促進教育公平不利。

在關於落實和完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建議中,俞敏洪提出,加快全國高考統考統招進程,允許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高校錄取時按照全國統一劃定的錄取分數線,根據各地實際考生數量佔比公平分配招生名額。

3月14日,俞敏洪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訪談時進一步解釋到,「要關注在中國範圍內通過全國的高考統考,怎麼樣讓中國的流動人口的孩子能夠隨時隨地取得各種教育資格的問題」。

「在北京的暫住人口,比如說我的員工,他們的孩子到了高中之後就不得不回家鄉去,因為高考在家鄉舉行,錄取也在家鄉,但是由於他們在北京已經上到了初中,所以再回到家鄉的話,教學體系是不一樣的,因為中國沒有實現統考,可能這個孩子就會錯失很多機會。」他在訪談中說。

俞敏洪覺得這是一個進步。但他還認為,現在即使全國統考了,但是它還是根據戶籍來劃分的,你的戶籍在什麼省,你得回什麼省去參加高考。他還建議下一步要讓所有的流動人口的孩子在任何地方都能夠參加高考。蔣建華認為,「就方向而言,這一建議滿足了一部分群眾的要求」,然而「看到了問題、把錯了脈、開錯了藥方,是一種倒退的思路。」

他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訪談時解釋,可以根據地區的差異,設定在不同地區錄取的不同分數線。比如在任何地區參加統一高考後,「學生回到戶籍地參加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我是陝西人在北京參加高考,但是我的分數放到陝西去錄取。」他在2013年訪談時說。

「學生根據戶籍回到當地參加錄取,全國最優秀的高等教育資源必須按照考生比例分配,這樣誰在什麼地方考都是一樣的。」俞敏洪說,「北京考生佔到全國考生的5%,那北京大學就錄取北京學生5%,江蘇學生佔到10%就錄取10%」。

俞敏洪也提出了兩個比例調劑情況:第一,學校當地可以讓出百分點,畢竟佔用一些當地資源,但是這個讓度不能超過3%。第二,面對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可以另外讓出一定比例。

一石激起千層浪。俞敏洪的提案在草根網路中引起了強烈認同。在某門戶網站舉行的2016年全國「兩會」議案提案排行榜上,俞敏洪的提案以超過757萬票位居第四。

但俞敏洪提案在得到民間認同的同時,在教育學界卻引起了爭論。「俞敏洪的提案能夠滿足一些利益相關的民眾的訴求,但不是教育的思路。」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蔣建華說。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課程、教材、教學等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各個省市之間的差異比較大。如果實行全國一張卷,可能並不能保證流動人口子女的公平,因為他們的輔助教學手段有限。」蔣建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全國高考一張卷甚至會惡化教育公平的狀況,」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柯政說。「那些考試服務機構可以花重金聘請最頂尖的老師給學生輔導,而且在全國一張卷的情況下只需要找到一名頂尖老師,並能夠迅速在其他地區複製。」柯政不同意全國高考統考的另一個原因是,「可能扼殺教育的多樣性和地區的差異性。」

比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就是分省分階段實施,到現在各省使用的高中教材就不是一套,各省高中課程的改革、教學模式的改革也不盡一致。

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

3月10日,教育部長袁貴仁在「兩會」記者會上介紹,從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從2016年前,原來16個自主命題省份將有11個省退出,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的試卷。

袁貴仁認為,高考分省命題「運行了十年之後,發現有新問題」。「16個省,加上我們考試中心,17家在命題,質量不一,這是最大的問題,」袁貴仁說,「同時,分省命題成本比較高。」包括人力物力和安全保密成本。

正因為此,2016年起,原來16個獨自命題的省市,將減少到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5個,退出的11個省將選擇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的試題。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保留自主命題的5個省市,統一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的試題並非共用同一套試卷。

題目統一命制,「但是它會遵照全國的課程標準和各省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也可能有5個省選一份卷子,也可能有10個省是選了一份卷子,」袁貴仁說,「原因就是各省使用的教材、各省改革的進展不同。」也就是說,命題權正在集中的全國高考,並不是回到過去的全國統一高考,而是為了保證試題質量實行的統一命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相比於考試製度改革,高考制度中的錄取制度改革更重要。至於俞敏洪提出的按各地實際考生數量佔比分配名額的招生辦法,蔣建華和熊丙奇都認為「把問題簡單化」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它沒有考慮到學生素質、生源結構等因素,還會帶來新的問題。」熊丙奇說。(編輯 李二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