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美楚辭,最美植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3-18 04: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香草美人,英雄愁緒,無不是人與自然的纏綿。

  

  木蘭                                

  古又名:蘭

  今名:玉蘭;木蓮

  科別:木蘭科

  木蘭科植物,大多花色鮮艷,香氣濃郁,特別是木蘭屬、木蓮屬、含笑花屬。因其「花香如蘭似杜」,也稱為「木蘭」、「杜蘭」或「林蘭」,但古人並未明言「木蘭」有哪些確切品種。

  古代文學作品中,蘭桂常常一起提到,象徵君子志行。「木蘭」類的木材肌理細膩,加工性質好,可製作各種器物。

  

  留夷                              

  今名:芍藥

  科別:牡丹科

  芍藥初夏開花,有紅、白、紫等顏色,以白色花最為常見。唐宋以後,御花園、寺院、庭院等多栽植為觀賞花卉,揚州芍藥更是艷冠天下。古時男女惜別時常互贈此花,因此芍藥又名「將離」。

  

  茹                                

  今名:柴胡

  科別:傘形花科

  古人相信吃此草可以「死而復生」。柴胡的植株成年硬化后,可以供作柴薪,而根名就叫「柴胡」。

  柴胡生長在排水良好的山坡地上,不耐水浸。所以《戰國策》說:「今求柴胡、桔梗於沮澤,則累世不得一焉。」在水草聚生的濕地上想要找到柴胡、桔梗等植物,當然如緣木求魚般不可能了。

  

  藑茅                              

  今名:旋花

  科別:旋花科

  「藑茅」(qióng máo),今名旋花。此種植物共有25種,本種分佈最廣,是大陸中原地區常見的植物。「生於澤中,今處處有之」。「藑」同「瓊」,「藑茅」是指美玉一般的茅草。茅草可以用於占卜或供祭,地位如美玉般尊貴,故稱藑茅。

  

  椒                                

  古又名:申椒

  今名:花椒

  科別:芸香科

  申椒,今名花椒。全株均具香味,至今果實仍是重要的食品調味料。《楚辭》取之為香木。花椒種子在古代也常用於泡酒,除具特殊香味外,也有辟邪驅毒的作用。花椒植株每每結實累累,子多而香,極易繁衍,古人多用於比喻子孫滿堂。

  漢代稱皇後為「椒房」,西漢未央宮皇后的居所叫椒室,亦取「蔓延盈升」的吉兆。用椒和泥塗牆,有滿室溫暖之意。比如長樂宮內,就有椒房殿。後來泛指后妃居住的宮室。

  

  胡                                

  今名:大蒜

  科別:百合科

  《離騷》中將大蒜與肉桂、蕙等香木、香草並提,大蒜在此也應該屬香草範疇。大蒜自古即用於去除魚肉的腥膻味,並可為食物增加香味,視為香草實至名歸。

  

  荷                              

  古又名:芙蓉;芙蕖

  今名:荷

  科別:蓮科

  《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荷」指的是挺立在水面上的荷葉,「芙蓉」則為荷花。荷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中國栽培荷花的歷史相當悠久。有文字記載的人工栽培荷花,最早應為春秋戰國時代。吳王夫差為西施修建「玩花池」,池中栽種的就是荷花。

  

  扶桑                                

  古又名:若木

  今名:扶桑;朱瑾

  科別:槿葵科

  扶桑為熱帶和亞熱帶植物,古人視扶桑為神木,長在日出之處。日本又稱為扶桑國,也是日出之國的意思。扶桑花朝開暮合,古時又以紅花為多,因此又稱「朱瑾」。重瓣者艷麗殷虹,形似牡丹,稱為「朱槿牡丹」。

  

  竹                                

  今名:剛竹;桂竹

  科別:禾本科

  有文字記載之前,人類就已開始利用竹類。殷周時代的先民用竹竿制箭矢、造竹簡,並編製竹器。晉代開始用竹子造紙,東晉軍事家陶侃用竹子造船,距今都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

  蘇東坡說,「食者竹」,說的是以竹為食的文化。蘇軾的另一首詩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浮萍                              

  古又名:萍

  今名:浮萍

  科別:浮萍科

  《九懷·尊嘉》章中,作者王褒哀嘆自己就像失根浮萍一樣,到處漂游。唐代李頎詩云:「問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也是用浮萍來寄寓無法安定的心境。白居易《答微之》,「與君相遇知何處,兩葉浮萍大海中」,形容兩人見面之難,就像漂蕩在浩瀚大海中的兩片浮萍一樣,表達出身不由己的無奈。

  

  桑                           

  今名:桑

  科別:桑科

  中國人很早就知道善用桑樹。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種桑養蠶。蠶絲用於制衣,桑葚用以濟飢。桑材可製作弓弩、車具,幼枝還可充作薪柴,可以說衣、食、住、行幾乎唯桑樹是賴。

  

  艾                              

  今名:野艾;五月

  艾科別:菊科

  「艾」又名醫草、冰台、黃草、艾蒿,自古即為有名的醫用本草。《楚辭》中提到的艾多是作為香草的反襯,例如「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用香草「蘭」來對比「艾」。可見上述詩文中所指的「艾」並非真正的艾,而是艾屬中到處蔓生,形成雜草的野艾等。

  

  馬蘭                              

  今名:馬蘭

  科別:菊科

  馬蘭長生在潮濕的土壤或水澤旁、路旁、田野及山坡上,未開花的植株外表類似澤蘭,葉揉之無香味。古人甚至認為其味甚臭。加上馬蘭到處可見,有時還會侵入農地,有詩人視之為惡草。

  

  栗                                

  今名:板栗

  科別:殼斗科

  古代栗類到處可見,有農業活動之前,原始人類均採集栗類堅果供食。此即《莊子》所云,「古者獸多民少,皆巢居以避之。晝食橡栗,暮棲樹上。」可見栗類在人類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苦桃                          

  今名:山桃;毛桃

  科別:薔薇科

  桃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後來傳布到世界各地。經過長期栽植,全世界有三千多個桃的品種,中國境內也有三百多個。古今種桃的目的,主要是收成果實。當春季,桃花如雲,爛漫芳菲,「有紅、白、粉紅、深粉紅之殊」,長期以來也發展出許多觀花品種,單瓣、重瓣兼而有之。

  

  稻                                

  今名:稻

  科別:禾本科

  中國的稻米栽培起源自華南熱帶地區,而後逐漸向四周。一九七三年出土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大量稻殼。可見在七千年以前,華中、華南地區已有大面積稻米栽培。稻也是古代祭典中的主要祭品。

  

  穱                                

  今名:麥

  科別:禾本科

  穱( zhuō),今名麥。中國的穀類,大多以「禾」為部首,如黍、稷、稻等,而小麥古名為「來」,可推斷其為外來植物。遠在石器時代,埃及與希伯來人開始種植小麥。中國是由邊疆地區大量傳入中原,時間可能是在張騫通西域之後。

  

  蘋                                

  今名:田字草

  科別:蘋科

  古人「蘋」和「浮萍」不分,說「粗大者,謂之蘋,小者曰浮萍」,其實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植物。蘋即今之田字草,根莖固定在水中泥地上,隨後即挺立在水面上,植株不會隨水流移動。浮萍則不然,葉面下的根較短,不得不漂浮在水面上。

  

  三秀                                

  古又名:芝

  今名:靈芝;赤芝

  科別:多孔菌科

  靈芝,一歲三華,一年三秀,瑞草也。芝草一年生三花,所以「三秀」即靈芝。古代以靈芝為香草,說「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楚辭》也視靈芝為香草,且不帶有神異色彩。

  

  石蘭                              

  今名:石斛;金釵石斛

  科別:蘭科

  石蘭系指生長在岩石上的蘭花,即今日所稱的石斛。石斛種類很多,全世界約有九十多種,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產地包括亞洲、澳洲、及太平洋群島,許多種類已成為重要的觀賞植物。《本草綱目》中說「其莖狀如金釵」,金釵石斛就是因此而得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8: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