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美歐臣服的全新潛艇 為中國政府支幾招系列(2)

[複製鏈接]

39

主題

64

帖子

690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6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貓 發表於 2016-3-15 1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說到潛艇大家一定都非常清楚,它是現代各國常規武器中最為強悍的代表。沒有哪種武器的作用能和它相提並論,無論它的戰略打擊能力,還是其對艦船的攻擊能力,還是它的控制海洋以及海洋戰略通道的能力,都是其他艦船所無法比擬的。從原理上說任何軍艦在海洋中遇到了敵方潛艇,那就意味著它將大難臨頭了。
        不過現在各國的潛艇隨著反制措施的發展,已經逐漸地露出了疲態和不足。以下讓我們來做進一步的分析。
1、        體積過大:  以美國為代表的現代潛艇為承載更多的武器和探測設備,而不得不把潛艇直徑、艇身長度製造成一個龐然大物,致使巨大的艇身很容易成為受到攻擊的目標。一旦遭受攻擊,一艘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潛艇就會連同人員和武器一同瞬間葬身海底。
2、        潛深減少: 直徑過大、艇身過大,相比直徑小、艇身小的潛艇抗壓能力會大幅下降,其潛深也將隨之減少,潛艇自身的隱身性也就不存在了。這樣一來中小型潛艇的優勢就顯現了出來。
3、        容易暴露自己: 如今以美國為代表的潛艇儘管武器裝載量巨大,但是它的實際打擊能力卻令人質疑。讓我們設想可攜帶150枚戰斧巡航導彈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首發十枚導彈,在導彈發射出去之後,從導彈發射時所留下的射程軌跡來看,對方不難找出潛艇所在的位置,那麼它就會馬上暴露出自己的行蹤,不可避免的為敵方提供線索。大家知道弗吉尼亞級從準備發射、到發射完成、到下潛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樣一來它遭受敵方攻擊的危險性就變得難以避免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正題了,首先我要說的是一種中小型潛艇。
1、        尺寸:  通常大型潛艇的直徑都在9米之上,甚至可達到10幾米的都有。而我所推建的中小型潛艇直徑只能在5.5米之內,但是長度會較長。
2、        創新的載彈方式(本文的要點之一):儘管只有5.5米直徑卻可以裝載長程彈道導彈,是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有的創新設計。並且具有獨特的發射方式。
3、        具有不同類型的武器搭載形式:  包括戰略級的長程導彈潛艇,中距離攻防型攻擊潛艇,油料補給型保障潛艇,用於偵查、通訊、指揮的潛艇,彈藥補給保障型潛艇,維修救援型潛艇,用於摧毀反潛網和排除水雷的潛艇,以及防空和對空打擊的潛艇。除此之外水面還將配備眾多艦船為編隊提供補給、潛艇人員輪班整休等支援。
4、        集群式的戰略部署: 說的是在一個廣闊區域內,例如在中國的第一島鏈至第二島鏈之間,或者是美國的西部海岸,在日常時期要有30艘至60艘這樣的潛艇鋪展開來部署。在縱橫數千公里的範圍內移動變化,水面有少量潛艇負責警戒值班起到防空、防突襲的作用,但絕大部分都潛藏於深海。一旦進入戰爭狀態便可馬上進行各種類型的攻擊行動,由於潛艇體型較小,外形又基本一樣,可達到魚目混珠的效果,加上數量眾多而又可潛可浮,因此即使美國的反艦能力在強大,它也不可能在一瞬之間將整個潛艇編隊其全部摧毀。可是,接下來就要輪到美國倒霉了,至於說何時、怎樣使用核武就要由國家發出指令了。
5、        創新的潛艇被設計成節能型武器裝備,可以利用風力做為動力的(本文的要點之一),三桅杆形式設計極具獨創性。在遠航的時候這些大面積分散開來的潛艇編隊,可以在完全關閉動力系統、照明系統、電子系統、通訊系統的情況之下,完全利用洋流和風力進行長距離的航行。航行時全部艦體埋於水中只有甲板露出水面,令敵方火控雷達無法探測。潛艇前部設計為尖錐型形體,航行時可隨時調轉艦體前部,朝向敵方聲納探測來源方向,可有效地進行隱身,避開水下聲納的追蹤。當然如果需要也可以對聲納其載體進行攻擊。尖錐型前部也更適合於利用風力在海上快速航行。
6、        新型潛艇內部採用高密度圓拱形支撐結構,外部鋼板採用搭扣緊鎖的方式,加上焊接連接,可使潛艇下潛深度增加五成。就是說普通的潛艇下潛深度為四百米,而新型潛艇即可達到六百米的水深。我們知道潛深加大了,隱身能力就提高了,生存機率也就隨之大幅增加了,這對任何國家的海軍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我們果真有了這些新型潛艇,那麼美國和歐洲的潛艇和水面艦艇就會變得失去意義了。到那時就算美國要求歐洲國家和它聯合起來與中國作戰,歐洲國家恐怕也不會同意,因為他們知道就算一起來,也肯定不是中國的對手。
         另外再重複一次,新型潛艇擁有獨特的設計,是可以搭載併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遠程反艦導彈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22: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