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BBC談中國:民國教育走紅不能當紅色看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3-13 22:45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BBC中文網

「每天寫日記一篇」「每天吃開水五大碗和豆漿一大碗」「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時」……近日,不少教育論壇都在轉載一份1934年的《淮安新安小學第六年計劃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其中對小學生成長應該做到的事情做了非常細緻的規定。記者採訪了解到,這份大綱並不是杜撰的,主創就是陶行知的學生、淮安新安小學第二任校長汪達之。(3月1日《金陵晚報》)

陶行知是我國教育大家,在國內外有著很高的知名度,那時的教育《大綱》,代表那個時代的先進典型,淮安新安小學第六年計劃《大綱》採用民國時期的《大綱》在網上走紅,並不代表今天其先進性走紅,應該說是網友獵奇性的走紅。

但不管怎樣的紅,我們都要關注正能量紅不紅,先進性紅不紅,適應性紅不紅,失去這些的走紅,都不是教育借鑒需要的「正紅」。

此《大綱》規定:「定時大便,會各種樂器」,「在木匠、瓦匠、鐵匠等工人中選擇一種,要學會游泳和撐船」等,這些儘管在當時很接地氣,很適應學生群體,很符合當時社會需要,而放在當今新生代中就「水土不服」,也容易產生隱患,更容易「誤人子弟」。

過去生活條件低下,吃的多是粗茶淡飯,大便排泄自然頻繁,加之醫療、衛生、環境條件的低下,定時大便只能是過去時;如今孩子生活條件、營養條件、醫療衛生條件今非昔比,大便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頻繁,愛好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單調,再按照「過去時」要求孩子,就是辦事「刻舟求劍」,讓人感到荒唐和不可行。

特別是鼓動孩子游泳、撐船這些「老皇曆」,不是給孩子製造「溺水」隱患和實現不了嗎?

社會在進步要求教育方法、管理模式、操作規則都要與時俱進,對民國教育《大綱》可以去粗取精加以採用,對一些過時、老套、八股、束縛人的辦法、機制就要淘汰,對一些新時尚、新知識、新條件、新環境就要植入,這樣孩子才能適應新時代,素質才能最優秀,學習才能最高效。

民國教育《大綱》是民國社會的產物,對於當今社會而言是個「舊瓶」,對現代教育而言是個「文物」,留作觀瞻可以,留作不加以取捨地應用,則是一種倒退,也容易誤人子弟。

民國教育走紅不能當紅色看,民國教育「舊瓶」盛不了現代教育「新酒」,該《大綱》網上的走紅,不過是擦肩而過的一抹紅雲,其中就裹挾一片「雷雨雲」,放在當今學生中間很容易「觸電」,也容易受傷;希望南京市淮安新安小學對此《大綱》理性對待,選擇性採用,別採取「拿來主義」,免得害人害己、流毒社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5: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