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代表委員: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防二孩遇冷

[複製鏈接]

334

主題

334

帖子

210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ook123 發表於 2016-3-9 22: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賀優琳  黃細花  俞敏洪  昨日,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在「回應很多家庭不生二胎因生不起」提問時表示,最近調查發現,「生二孩」顧慮主要是集中在影響婦女就業、孩子照料、怎麼解決入托和入學,還有養育孩子成本等方面。「對這些問題我們相關部門正在認真研究,要著力解決。」  生不生二孩也成了昨日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多位代表表示,「最多生兩個」已經成為了當前育齡青年的主流觀點。但生育二孩與否的顧慮涵蓋生活成本、孩子託管等多方面,政府應在給育齡青年「減負」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有代表建議,將學前教育等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形成以公辦為主體,政府主導,少量高端民辦為輔助的學前教育體系。  「建議國家實行12年義務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中山紀念中學原校長賀優琳表示,學前教育費用日益飆高、婚育機會成本和撫養成本過高、產假問題、女性就業問題等都成了想要生二胎的父母面前的一道道「大坎」。原先預計「單獨二胎」政策實施后,每年新增200萬人。但到2015年8月為止,也只有169萬對夫婦提出生育二孩申請。  為此,賀優琳在今年兩會的議案首先建議施行對生育進行財政補貼獎勵等優惠政策,減輕生二孩的家庭經濟負擔,增加民眾生育意願。  其次,他建議將產假延長,女方產假時間要比第一胎長一個月。保障各種福利,延長男方產假。  此外,賀優琳建議政府需要做好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服務,營造一個願意生二孩的社會氛圍。比如,提高教育的投入,降低養育成本。辦好學前教育,把幼兒園納入公立教育,形成以公辦為主體,政府主導,少量高端民辦為輔助的學前教育體系。  「我呼籲創造條件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國家實行12年義務教育。」賀優琳說,「0-3歲是一個人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3-6歲是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而我們恰恰嚴重忽略了這六年,但是這是關係國家未來的事情。」  「回看當年,我們的GDP總量不到10萬億,就能做出九年義務免費教育的決策。如今的GDP總量67.7萬億,多做三年義務教育沒有問題。」 新京報記者 李丹丹  「政府提供免費入托入幼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旅遊局局長黃細花認為,要使全面二孩政策落到實處,就必須減輕育齡夫婦生養孩子在經濟上的負擔。  她提出,首先政府應減免稅收,稅務部門應制定具體辦法,減免生育二孩的家庭個人所得稅。  黃細花解釋,如果僅僅計算經濟賬,對於父母來說生養孩子是一筆虧本「生意」,生得越多虧得越多,而家庭繳納的稅費卻一點不少。  當今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對多孩家庭減免個人所得稅,並提供財政補貼。例如,新加坡家庭如果生育兩個孩子,家長可得到:2萬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9萬元)嬰兒花紅、5.3萬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25萬元)的育兒及托兒津貼、1萬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4.6萬元)所得稅減免。  其次,黃細花呼籲延長生育假,將生育假期從現在的98天延長到180天,以利於母乳餵養。政府應承擔產假期間的用工成本,解決職業母親生育小孩的後顧之憂。  她認為,適齡且符合政策的夫婦猶豫生育二孩,工作與生活難以兼顧是一大因素。「現在許多想要生二孩的夫妻都是雙職工,如果女職工生完孩子后需要繼續上班的話,必須有足夠的、令人放心的託兒所。政府有必要提供免費的託兒所和幼兒園,緩解女職工的負擔、減輕家庭經濟壓力。」 新京報記者 李丹丹  「撫養二孩成本不會成倍增加」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他一直支持一個家庭應該有兩到三個孩子。  俞敏洪表示,生不生二胎首先還是要看經濟條件,但是有人可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撫養二孩的成本會成倍增加。  他認為,實際上,撫養二孩比撫養第一個孩子只會多花20%到30%的費用。例如,第一個孩子留下的衣服、鞋子,第二個孩子都可以穿;而教育方面,九年義務制教育制度下,上學費用一般都可以承受。  俞敏洪表示,生孩子完全是個人事情,政府沒有必要用政策去限制二胎或三胎,因為對城市人口來說,最多可接受的也就倆孩子。對農村來說,大部分地區以兩到三個孩子居多。目前,進城務工人員的觀念也在轉變,在他們看來,二孩也是上限。「最多生兩個」也是目前多數育齡青年的觀點。「今後再限制是否生三胎已經沒有太大意義。」  就業保障方面,俞敏洪認為,企業應該給予育齡女性生育后可以回歸工作崗位的承諾,保障育齡女性平等就業。他舉例說,在新東方每年都有上千名女性生孩子,可以帶薪休半年產假,之後也可能會給男職工放一周左右的生育假。 新京報記者 李婷婷  ★調查  你生二孩嗎?  生不生二孩,聽聽二孩家庭怎麼說。全國首個「222二孩家庭日」暨二孩家庭關鍵數據發布會近日發布「我要生二孩」調查。其對24000多戶二孩家庭進行了網路調查。調查顯示,生育二孩最重要的因素,七成人選擇「要有錢」。  【經濟壓力】  65% 二孩家庭表示,兩個孩子的花費低於家庭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的1/3  80% 二孩家庭表示,二孩帶來的最大經濟壓力是換房、買車。  【要二孩因素排名】  70% 二孩家庭選擇「要有錢」  65% 二孩家庭表示,良好的夫妻關係  63% 二孩家庭表示,身體健康重要  【其他】  70% 二孩家庭老人親自參與帶二孩,另有8%的老人不能來帶,但是會出錢僱人  80% 二孩家庭表示,生育假「不夠」  ★案例  「在北京養一個孩子太貴」  10年前,家在河北的杜芳(化名)來到北京。如今,30歲出頭的她已育有一子,從事環衛清掃工作。  今年元旦,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行。杜芳聽說了,但「沒打算生二胎」,她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北京養一個孩子太貴了。」  經濟壓力大成為杜芳不考慮二胎首要原因。「兒子現在上小學四年級,每月飯費280元左右,加上交通、遊玩等費用,一個月近千元」。「幼兒園時期的花費更貴」。  據杜芳介紹,所有這些費用加起來一個月得3000元,相比自己一個月2800元的工資,壓力實在太大。她希望,以後教育支出能更少。  「政策來了趁年輕趕緊生」  劉雨(化名)在一家媒體從事客服工作,十幾天前,她和丈夫迎來了這個家庭的第二個孩子。「一是想給老大找個伴兒,另外既然政策放開了就趁年輕趕緊生。」劉雨有一個5歲女兒,目前正在幼兒園讀大班,每個月的幼兒園學費、課外班輔導費和其他日常開銷加起來要5000多。這個費用劉雨和丈夫尚可以承受,他們每人的年收入在10萬左右。  因為和老人同住,三居室的房子變得有些擁擠,「但是如果再買一套就要還貸款,再加上養兩個孩子,生活上就會很吃力。」  劉雨表示,希望延長產假,「休息久一些。」  「想生,誰來帶是個問題」  王科(化名)今年32歲,目前有一個2歲女兒。作為某廣告公司的合伙人,王科的年收入約三四十萬元,妻子則作為全職媽媽在家照顧女兒。女兒每個月奶粉、玩具、衣服和早教的費用約三四千元,也在承受範圍之內。  對於生二孩,王科覺得錢不是特別大的問題,但是要考慮誰來帶,「我們父母都在河南老家,均未到退休年齡,沒有辦法來這裡幫我們帶孩子。」  因此,王科希望,保姆和月嫂之類的家政服務業可以更規範,「很多想生二孩的家庭都顧慮沒有放心的人可以帶孩子。」 新京報記者 王夢遙 信娜

11

主題

1781

帖子

200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05
7
pztboy 發表於 2016-3-10 23:51 | 只看該作者
此帖僅作者可見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770

帖子

200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03
6
bvkqa117 發表於 2016-3-10 23:15 | 只看該作者
此帖僅作者可見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1999

帖子

243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36
5
ppooiiuu 發表於 2016-3-10 18:20 | 只看該作者
此帖僅作者可見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1999

帖子

243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36
4
ppooiiuu 發表於 2016-3-10 15:36 | 只看該作者
此帖僅作者可見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593

帖子

179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7
3
pzt666666 發表於 2016-3-10 15:10 | 只看該作者
此帖僅作者可見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593

帖子

179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7
沙發
pzt666666 發表於 2016-3-10 05:26 | 只看該作者
此帖僅作者可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2: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