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可阻擋的「彈幕」文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3-11 04: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張無忌 為FT中文網撰稿

  

  今年對於很多《神探夏洛克》的中國粉絲來說是激動人心的一年。這部被戲稱為「三集片」的BBC福爾摩斯偵探劇的2016年特別篇《可惡的新娘》同步在中國各大影院和劇迷們見面。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還有一個特殊的場次,那就是來自著名彈幕視頻網站嗶哩嗶哩所組織的彈幕觀影活動。到場的觀眾不僅是《神探夏洛克》的忠實粉絲,同時也是嗶哩嗶哩的忠實用戶。每位到場觀眾都帶著自己的移動設備,在觀看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時,隨時都在大銀幕上發射彈幕,進行互動,更不用說還有很多觀眾身著福爾摩斯和華生服裝的cosplayer讓人彈眼落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年輕的電視劇迷都開始選擇去一個名叫嗶哩嗶哩的彈幕視頻網站觀看劇集,它也被稱為「B站」。打開網站電視劇這個分類,從還在連載的劇集到已經完結的劇集,從國產劇,美劇,英劇等十分受歡迎的大類到泰劇,印度劇等小語種電視劇,熱門的,冷門的,幾乎都能找到,大部分視頻都是來源於中國其它視頻網站。曾幾何時,中國人想要觀看這些沒有被引進的電視劇,只能上街去問小販購買盜版碟,隨著網路的普及,慢慢有了下載、字幕組等民間組織或營利機構,當然,這些都是沒有購買版權的,後來因為字幕網站,非法下載等被官方一一關閉,熱愛電視劇的中國年輕人現在都離不開這個本屬於二次元的網站了。

  為什麼說嗶哩嗶哩本來屬於二次元呢?那要從彈幕的發源地日本說起。

  眾所周知,ACG,即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是日本文化產業的支撐之一,並由此創造出「二次元」世界,也就是ACG作品中的虛擬世界。ACG作品如此熱門,以至於它們不再只是孩子們的消遣方式,而是很多成年人也離不開的一個次元,由此延伸出的吐槽文化則通過彈幕這樣的形式體現出來。

  中文中的「吐槽」,來自於日語中的「ツッコミ」, 起源於日本漫才(以滑稽的問答為笑料的兩人組曲藝節目,類似於中國相聲),用法也與日語中的很接近。一般意義上的「ツッコミ」指的是當誰說起一個搞笑的事情時,從旁指出對方的漏洞,對他進行無傷大雅的攻擊。而中文中的用法則包含了更多,發牢騷,挑毛病這些都能歸到吐槽的範圍內。

  日本成立於2006年的線上影片分享網站ニコニコ動畫就是第一個帶即時視頻評論功能的網站。觀看動畫時,屏幕上飛來飛去的評論如同子彈一般,讓一群愛吐槽的陌生人一下子有了找到組織的感覺。就在一年之後,中國也有了自己的彈幕視頻網站——Acfun,也被稱為「A站」,後來又興起嗶哩嗶哩,中國的ACG愛好者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專屬吐槽網站。

  迄今為止,這些網站的核心用戶還是以二次元愛好者為主,主打頻道還是日常番劇和「宅腐基」相關的內容,而彈幕這個功能卻已經走出了二次元。在一個什麼東西都能被吐槽的年代,怎麼能少得了彈幕的輔佐?就拿電視劇來說,在移動設備還沒有如此發達時,如果一個普通的劇迷想要發表自己對於一部電視劇的看法,除了和身邊的朋友面對面交流之外,最多就是上個論壇說幾句。現在有了彈幕,就可以一邊看劇一邊評劇,甚至還可以說一些和電視劇毫不相關的話題。一些中國國產網路自製電視劇的風靡就在告訴我們,劇情扯淡,沒事,特效五毛,沒問題,關鍵是有人看,有人討論,有人發彈幕。當屏幕被五顏六色的彈幕佔領的時候,你根本不會在乎電視劇正在播什麼,觀眾們樂意看到的是那些彈幕貢獻者的幽默吐槽。一集看下來,劇情倒是沒記住多少,段子倒是能信手拈來。

  的確,彈幕的存在影響了觀劇效果,但是電視劇的功能性仍停留在娛樂大眾的現今,大多數觀眾只是抱著解悶、無聊、甚至趕時髦的態度去追劇,既然彈幕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為什麼拒絕呢?

  一位電視劇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士說,彈幕對一邊製作一邊播放的電視劇才有參考價值,對於已經製作完畢的電視劇,純粹只是一個娛樂消遣的作用。在中國嚴格的審查制度下,想要實現彈幕的評論價值恐怕是很有難度的。然而,在質量參差不齊的眾多彈幕中,想要找出一些有意義的評論,如同大海撈針,同時也耗時耗力,不如乾脆讓它成為觀眾們的調侃聊天工具,想看的時候就開著笑笑,不想看了,也可以隨時關掉。

  今年的中國春晚上,魅族手機的廣告中使用了彈幕給全國人民拜年讓人眼前一亮,而與此同時,今年的春晚也加入到了最先使用彈幕功能的網站ニコニコ的直播中,成為了日本網友觀看和吐槽的對象。十年前這種二次元的幽默可能只是年輕人之間的玩笑,現在,這已經成為一種商機,甚至一種主流的文化。

  除了彈幕的娛樂功能外,隱藏在彈幕背後的還有二次元和三次元的融合和碰撞。仔細觀察那些彈幕,會發現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說一些讓人似懂非懂的話。

  例如《偽裝者》的彈幕中,就有很多「樓誠大法好」,所指代的即是片中的兩位主角明樓和明誠所組成的一對。顯然,這部紅色諜戰片絲毫沒有宣傳同性之愛的意思,但是觀眾可不是這麼認為的。一點點台詞上的浮想聯翩,一點點眼神上擦出的火花,再腦補一些情節,一切看起來如此順理成章。到後來的《琅琊榜》就更是如此,原作同性戀小說的身份已經讓它在很多腐女中間有了知名度。改編成電視劇之後,情節雖然有了很大幅度的改動,包括去除了主要的同性戀內容,加入異性戀角色(沒出現幾集就消失了)等,依然吸引了大批觀眾堅定不移支持兩位男主角所組成的一對。如果是在沒有彈幕的情況下觀看,可能一點額外的想法都不會有,因為傳統的觀劇方式是觀眾跟著劇情走,至少在觀看的過程中沒有其他的選擇。然而,有了彈幕,一切都變了樣,觀眾不需要跟著劇情了,人人都可以是編劇,看的是一出,真正接收的可能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劇本,甚至自己再腦補出另一齣戲。

  而這並不是只有中國國產劇才有的現象。早在十年前,這些所謂的二次創作,次文化開始流行的初期,就有很多粉絲針對動畫片、漫畫中的一些人物和情節,大膽發揮自己的幻想。而誰會想到,十年之後,當初的幻想都會成為主流電視劇中的情節?從所有男主都只愛一個女人,到所有女人都只愛一個男人這個最簡單的「瑪麗蘇傑克蘇」情節,到所有男人只愛一個男人的耽美情節,再到「霸道總裁愛上我還要和我SM」這種可能只存在於幻想的情節,國內外的編劇們都注意到了腦洞的價值。在可以過審的範圍內,緊緊抓住這些原來只屬於二次元群體的觀眾,並且為大量普通觀眾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這其實是一種雙贏。普通人的那些不普通的幻想得以搬上屏幕,而製片方也能開拓更多新奇的題材,甚至獵奇也在所不惜。去年風靡全世界的《五十度灰》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電影的全球票房超過5億美元,原著小說系列全球銷量超過1億冊,誰又知道,這本書其實一開始是《暮光之城》男女主角的同人小說,只是題材的特殊最終讓這個系列變成一個現象級的暢銷小說,最後變成一部成功的電影。

  也許,在很多人眼中,彈幕是沒有營養的爭吵,宅腐基是低俗的次文化,「大人們」可能會對這些所謂的意淫不屑一顧,認為他們沒有內容,沒有內涵,空有清奇的腦洞和刺激性的情節,到底有什麼意思?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生活的全部追求無非就是簡簡單單的快樂,看電視劇電影無非就是一種感官上的體驗,如果說自己平時的一些想法可以搬上銀幕,去看看何樂而不為?更不用說那些被大眾認為是無法啟齒的,略帶羞澀的想法了。曾經只能存在於網路和二次元的小眾文化變得更為流行,更為大眾,而且這種趨勢的發展也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中國現象級的視頻綜藝節目《奇葩說》的製片人在製作這個節目前,就自稱在A站B站上泡了幾個月,研究中國年輕人的觀劇心態。畢竟,今天的二次元受眾,才是明天的觀劇主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