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主是毛主席窮盡一生的追求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3-9 0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硨磲大爺 於 2016-3-9 01:21 編輯

  

  細品中共黨史,撫古思今,欲說中國共產黨最偉大之成就,非毛澤東及其領導的那個時代莫屬。今天,或許會有很多深受誤導或不明就裡的人,將社會陰暗面的所有污水都潑向毛澤東,其實這是對歷史最大的褻瀆。從三灣改制建立第一支人民軍隊伊始,至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結束,探索中國式民主是毛澤東窮盡一生的事業,至死方終,實為當代民主探索提供了最寶貴的財富與樣本,因而任何指責他的人都是極端無知的。

  三灣改制的民主嘗試。我們今天說「三灣改制」的意義是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但卻忽略了絕對領導的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初步確立了「三大民主」建軍原則,這是毛主席民主探索的一小步,卻成為建立人民武裝的一個里程碑。

  土地革命時期,在蘇維埃政權的建設過程中,毛澤東致力於推動蘇維埃政權的民主建設,並總結出一套完整的選舉辦法,對選舉的各個環節與步驟都有周密詳細的考慮。

  抗日戰爭爆發后,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積極構建民主制度,他認為實行徹底的民主制度,最重要的是建立民主選舉制度。在這一時期,擴大了選舉與被選舉範圍,毛澤東明確指出「抗日統一戰線政權的選舉政策,凡滿十八歲的贊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國人,不分階級、民族、男女、信仰、黨派、文化程度,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建立健全民主選舉制度,1937年底,陝甘寧邊區開始實行選舉制度,並制定了《陝甘寧邊區選舉條例》。抗日政權機構在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共產黨員約佔三分之一,進步分子約佔三分之一,其它民主人士約佔三分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在繼承抗日時期根據地民主選舉制度的基礎上,制定了適合新形勢下解放區的民主選舉制度——即在具備普選條件的老解放區實行普選制,在不具備普選條件的新解放區實行推選制。並通過民主選舉的手段發動基層群眾展開對政府工作的批評檢查。

  新中國建立之後,毛澤東繼續推進民主革命以鞏固全國新生政權。第一,在農村發動土地改革,將實現「耕者有其田」與「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結合起來。第二,在工廠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和職工代表會議,從而建立工人對工礦企業的領導權。第三,在城市居民區建立了居民委員會。此外,城鄉基層普遍建立起區、鄉(村)人民代表會議制度,定期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新中國的基層民主由此起步。

  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所有制問題解決后,最主要的是管理問題。」在此基礎之上,毛澤東肯定了在「反右運動」中由群眾創造出來的「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等有效形式,繼續擴大基層民主, 用民主的方法去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使得人民可以廣泛、直接地參與基層的管理活動。

  敏銳察覺到蘇共「官僚集團」腐化變質,毛澤東採用了「文化大革命」這種衝破既有秩序的「大民主」形式,運用「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形式,重新確立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當年忠貞為國籌,何曾怕斷頭?業未竟,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1976年,一代偉人毛澤東帶著未盡的事業走到了終點,而中國的民主建設似乎的確也遭遇到重大挫折,但其窮盡一生的民主探索給全世界的民主事業留下寶貴的財富。

  總結其民主探索的經驗:選票只是實現民主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全部,社會主義民主只能是政治民主與經濟民主相輔相成,而不僅僅是乞丐手中一張可有可無的選票。當前,如何實現共同富裕與人民當家作主才是我們國家未來改革的正道。

來源:橫渠書院

0

主題

50

帖子

191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14
沙發
RAS 發表於 2016-3-10 01: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RAS 於 2016-3-10 05:37 編輯

很好的諷刺文章,罵毛澤東是西狗民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3: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