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動物研究也看顏值 "醜陋"物種難獲研究者青睞

[複製鏈接]

517

主題

532

帖子

5025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莫色詩薇 發表於 2016-3-10 0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法新社3月7日報道,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長相「醜陋」的動物很難吸引到科研資金,也少有人會研究它們。相比考拉和袋鼠,澳大利亞的嚙齒動物和蝙蝠則很少獲得科研工作者的青睞。

本周發佈於《哺乳動物評論》上的一項研究稱,對有吸引力的動物的偏愛意味著那些「醜陋」的動物很少獲得嚴謹的科學研究,儘管它們佔澳大利亞本土動物的45%。

澳大利亞默多克大學的野生動物學家崔西•弗萊明說,一旦將哺乳動物劃分為「好」(如袋鼠、針鼴和考拉)、「壞」(外來物種,包括貓和兔子)或「丑」(本土的蝙蝠或嚙齒動物),最後一組就很少會被提及。「如果澳大利亞人知道本土有多少種蝙蝠和鼠類,他們可能會大吃一驚。然而我們對它們知之甚少,甚至會完全忽略他們,不過大家都知道考拉和袋鼠長什麼樣。」


弗萊明補充說,這種偏見會對動物保護產生潛在的影響,如果人們不能完全理解這些小小的夜行動物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那麼它們就很容易受到傷害。雖然全球和國家保護資金大多忽視了這些「醜陋」的動物 ,包括毛茸茸的嚙齒動物和超大的尖牙肉耳的食肉蝙蝠 ,但它們是最需要研究的物種。「對於大部分物種,研究人員能做的不過是將它們編入書目以示存在。而我們需要記錄它們的飲食、棲息地選擇、空間使用和繁殖,以識別威脅並方便保護。」她表示,研究人員不願研究這些不熟悉的物種,可能是害怕得出的論文過於「狹隘或吸引的興趣有限」,因而不能出版。

該研究的合作者、科廷大學教授比爾•貝特曼也呼籲增加對鮮為人知的哺乳動物的研究資金,「自從歐洲移民(到澳大利亞),約20種哺乳動物絕跡,還有另外20多種珍稀動物瀕臨滅絕。如果有更多的動物滅絕,而我們壓根兒就不知道它們,那將是一場悲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