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傻逼都認為自己很聰明,噴子都認為自己很正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3-9 01: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這個時代令人不快的事之一是:那些確信無疑的人總是很蠢,而任何有哪怕一點點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卻總是優柔寡斷,自我懷疑。

——羅素




騰訊新聞曾有過一條報道,一個華人教授在美被人無故殺害。

報道中稱,教授為人方正,處世溫和,與人並未交惡,忽遭噩運,不說令人痛心,也難免惋惜。

就在這條新聞下,有一條評論是這樣的:

活該!誰讓你不回國發展,中國的人才全部流失到國外去,就是因為你們這些美國狗!活該被人殺死!

這是全部評論中贊數最高的。

我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不敢相信民眾的惡意和愚蠢,居然可以到這種程度。但它就在真實地發生。

他們叫著好,鼓著掌,對遇難者落井下石,不辨是非,無論善惡,枉顧界限,向外界宣布:讓受害者去死吧。

這些評論者和點贊者會覺得自己不對嗎?

不,他覺得自己對極了。他只需要兩條理論,就足以支撐他繼續響亮、堅定、殺氣騰騰地吶喊。

1,        不回國就說明你不愛國;
2,        不愛國就活該被殺。

這對嗎?當然錯。因為不回國不等於不愛國,不愛國更不等於活該被殺。

但,與之理論是無效的。他們困在自己的邏輯中,你進不去,他們出不來。

繼續對峙,必會招來一堆的誅心論、高帽子和道德審判,以及一句「我要代表正義,消滅你!」




當然,如果你不動氣,當作耍猴一樣繼續看,就會發現這些傻缺和噴子們都很可憐。

一者處於社會底層,二者讀書都不多。

也就是說,太窮了。

腦袋的貧窮導致愚蠢;錢包的貧困滋生戾氣。

平日里,這種貧窮後遺症還不太明顯,但一到任性成本低的網路,就會被放大。

他們會因六小齡童缺席春晚而人肉導演並咒他去死,會組團進攻FB,會在天津爆炸時逼馬雲捐款,會因范瑋琪沒有及時哀悼而集體攻擊,會對柴靜拍「穹頂之下」進行辱罵。

從網路下來,還是在犯傻:以愛國之名進行打砸搶;在抑鬱症患者自殺新聞下,說「太自私了,屁大點事就自殺……」

簡直傻出了風格,傻出了水平。

簡直就是「愚蠢就是最大的惡」的註腳。

但嗚呼哀哉后,你會更嗚呼哀哉。因為無人自我省察,無人自覺有罪。相反,多數人都生出幻覺,認為自己是智慧與正義的化身。




那麼,為什麼傻逼和噴子都不自知呢?

1,        理性是辛苦的,而正義與正確卻能帶來快感。

並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理性的,這是聰明人才有能力享有的奢侈品。

因為你要做到:

▲克制自己的情緒。所有人憤怒時不能憤怒,哪怕群情激奮特別爽;

▲讀書。所有人都不讀書時要讀書,哪怕看真人秀、淘寶、刷朋友圈更過癮;

▲兼聽。哪怕與你的認知發生衝突;

▲思考。要打破認知的極限,不呆在自己的思維舒適區。

……

累不累?累。

而正義與正確呢?投入少,代價大,360度無死角地滿足你的情緒。爽不爽?爽。

比如,面對要不要判處人販子死刑的事件里,我們高喊「人販子去死」,從倫理、情感和政治上,都是正確的,也是正義的。於是「去死」「去死」的字眼,瞬間刷爆朋友圈。

但是,它有道理嗎?

你不知道,你也不想知道。因為想要摸清楚,太累了。相比之下,蠻橫、任性、一根筋的感覺,簡直讓你嗨到不行。




2,        在理性終結的地方,兩種東西就會誕生。一種是信仰,一種是偏見。

舉個例子。

我是出生於農村的人。眾所周知,在那裡,愚昧就是土特產。

一戶人家家裡生了女兒,別人會恭喜說,「有福哦,又生一個賺錢的」,因為,女孩花費少,賺錢多——她們初中都不用畢業,就開始用身體換鈔票。在父輩的默許下。

再比如,男人們認為,老婆不打不聽話,於是,一個接一個往死里打。多少女人因此抑鬱而死,而她們的死亡,在旁人看來,只是不過是「吵架氣死了」。

這都是愚昧所致的偏見。

當理性之光無法到達,觀念的更新沒有機會。農民們就會訴諸於經驗和想象,千百年地活在偏見中,對女人的,對孩子的,對生活的……

而在這種意義上,整個世界都是一個大的農村。




3,        哪怕是錯的,可以動用邏輯謬誤,使自己自圓其說。

人容易陷於自己的邏輯,形成一個圓,首尾相接,前後相連,有漏洞的,就用邏輯謬誤來填補。

由此,聽不見其他的聲音。

《清醒思考的藝術》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每天上午快9點時,一個頭戴紅帽子的男人就會站在一座廣場上,瘋狂地將帽子揮來揮去。

5分鐘后他又消失了。

有一天一位警察走到他面前:「你到底在做什麼? 」

「我在驅趕長頸鹿。」

「這兒沒有長頸鹿。」

「沒錯,這正是因為我幹活幹得好。」




4,        傻逼都有自我誇大的本能。

達克效應想必大家都聽過。即一種認知偏差現象,表現為「對自己無知這件事本身的無知」。

因而,低能者與無知者會沉浸於虛幻的優越感中,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都優秀。

不同的人,處於不同的評價體系,和自我評價體系。

傻逼看完半本雞湯書,自以為洞悉一切。而智者讀過萬本經典,仍然覺得自己一無所知。

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

因此,我們很容易舒服地、幸福地,忽略自身的無知,然後恥高氣昂地、自以為是地,對異己進行抨擊和迫害。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時代,說「我不知道」並不羞恥,說「我不強」也並不丟人。因為,沒有人是全知全能者,總有些地方,我們的學識與能力無法企及,那就老老實實地,呈現自己的猶疑和無能。

因為,這正是思想開放的標誌。


來源:22號公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2: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