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精讀政府工作報告:十大關鍵詞影響生活與投資

[複製鏈接]

295

主題

295

帖子

18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we12 發表於 2016-3-7 13: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記者注意到,報告廣泛涉及就業、全面營改增、三醫聯動、環保產業、社會保障、網際網路金融、投貸聯動等方面,那麼,報告到底透露了今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哪些新信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邀請權威專家,通過十個關鍵詞,對報告進行解讀。

3月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也表示,今年是國企改革任務落實年,需要按照去年出台的文件持續推進各項改革和試點。

記者注意到,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推進改革。而對今年的國企改革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攻堅戰」等辭彙。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去年描繪的改革藍圖基礎上,今年國企改革進入實操階段。並且,改革有望從產業結構和產權體制兩端發力。」

在李錦看來,國企的產權體制改革和供給側改革是相輔相成的。供給側改革中去產能過程,兼并重組,特別是清理「殭屍企業」,牽涉到大量產權交易。國企產權體制改革要為供給側改革和整個「十三五」規劃提供動力,提供改革紅利。

《報告》再次明確,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開展落實企業董事會職權、職業經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等試點。深化企業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與市場化選任方式相適應的高層次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者薪酬制度。

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中心主任高明華稱,《報告》列舉的措施很具體,特別是以央企為龍頭,在國企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明確了改革方向和措施。

《報告》還提出,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大幅放寬電力、電信等領域市場准入,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嚴肅查處侵犯非公有制企業及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合法權益的行為。

對此,高明華表示,在電信、交通等領域向民營企業放寬准入很重要。以前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混改的提法比較多,但民企進入也多為小股東,話語權少。放開准入則不同,民企進入能夠和國企展開競爭,對國企和民企都有好處。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雖然經濟增速在下降,但是總量仍在不斷提高,目前每個百分點的增量對應的GDP的量更大,相應吸納就業的能力也更強。

潘建成還表示,目前整個產業結構還在變化,第三產業的比重2015年已超過GDP的一半,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非常強。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統計公報顯示,去年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總數減少487萬,至9.1096億,在全國總人口中佔比由2014年末的67%進一步降至66.3%。

潘建成表示,勞動人口下降的速度在加快,而吸納就業的能力還在持續增強,這表明儘管經濟增速慢一點,也不會明顯影響就業。而且,6.5%~7%的增速既能保就業,同時能夠確保實現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李克強近期透露,今年1月中國調查失業率統計範圍,從31個大中城市擴大為全國所有地級市后,調查失業率數據為4.99%,對於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來說,就業能保持這一水平相當不易。

潘建成表示,對於今年去產能的背景下,就業方面也會有很好的保障。而隨著中國經濟一體化的速度很快,交通通訊技術日趨發達便利,能夠有效緩解局部就業壓力,並且地方社會保障制度與社會政策托底,加上中央支持力度加大,保障就業上不會出現問題。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擴大綠色環保標準覆蓋面。開展全民節能、節水行動,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對於節能環保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全國人大代表、永清環保董事長劉正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所有的投資者支持環保的做法都是對的,肯定不會失望,會有非常好的回報。

早在2013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在完成「十二五」時期的階段性目標后,「十三五」時期的節能環保產業更加值得期待。

今年1月,中國節能協會常務理事、祿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莫志祿曾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許多傳統行業增長放緩,而節能環保產業等發展速度卻不減反增。國家「綠色化發展」的頂層設計,正催生一個約10萬億的巨大節能環保市場。

劉正軍也預測,2016年,土壤修復等方面的市場,和過去相比,將有不同數量級的增長。

隨著大氣十條、水十條的推進實施,以及土十條即將出台,大量企業和資金紛紛湧入環保市場,環保產業或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朱俊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我國社保基金存在一定缺口,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更多用於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是國家一項正確且重要的決定。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保基金的未來支付缺口問題,一直廣受關注。除投資運營外,通過划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有利於社保體系的持續發展,成為熱議的關鍵點。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划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

同時,去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強調,在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及實施國有企業重組過程中,國家根據需要將部分國有股權划轉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持有,分紅和轉讓收益用於彌補養老等社會保障資金缺口。

據中金公司測算,如果把國有股權每5年劃撥10%給社保基金,至2030年劃撥至40%后保持不變;那麼分紅收益折現后相當於2014年GDP的25.2%,也就是16萬億元,平均每年有超過萬億的資產充實社保。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今年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李克強上月底在會見美國總統特別代表、財政部長雅各布?盧時表示,中國正處在經濟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有較大空間,會更加有力。

全行業推進營改增無疑是今年最大的減稅措施。營改增試點工作自2012年1月1日啟動,到今年5月將最終完成,而改革的收尾則是一記「扣殺」。

國稅總局曾有數據顯示,目前房地產、建築、金融、生活服務業,這四大未納入「營改增」試點行業占營業稅的比重超過67%。

根據瑞銀證券2月24日發布的一篇研究報告,2016年營改增覆蓋最後四大行業后,減稅規模約為3836億元。

多位財稅和企業界人士都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建築、房地產等行業遲遲不入列營改增範疇,主要難度就是制度設計複雜,尤其擔憂稅負上升對企業造成經營上的實際影響。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在2015年全國兩會「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記者招待會上就曾表示,營改增最難的是不動產業轉成徵收增值稅。在經濟下行期,不動產進項稅抵扣設計方案更為複雜。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分析稱,能夠抵扣的就是企業購買來當廠房、寫字樓的不動產,經過測算,減稅規模在8000億元左右。這是一個粗略的估算,是根據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年鑒大體測算得出。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小兵表示,全行業推進營改增后,做到整體減負的一個辦法是在稅率上做調整,一是簡併稅率層級,二是調降稅率。

全國政協委員張連起也建議,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增值稅稅率實行五級制(即17%、13%、11%、6%、0),加之3%的徵收率,稅率偏多,容易扭曲增值稅抵扣運行鏈條,帶來一定的政策和征管風險。要在充分論證、科學測算的基礎上逐步減少稅率檔次,第一步可考慮將製造業17%的標準稅率降低到13%。

當前,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的情況下,「穩投資」對於「穩增長」的重要作用已被反覆強調。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投資前面加上了「有效」二字,同時進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投資領域也與往年有所不同。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有效投資的意思,是不為增加投資總量而進行簡單的投放。有效投資必須要和「三去一降一補」相匹配,與結構調整相匹配,與未來構建新的增長動力相匹配。

符合劉元春所說的這些標準的,除了鐵路、公路、水利等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出現了五類投資「新星」,即水電核電、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油氣管網和城市軌道交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項目不僅是2016年的發展重點,更是「十三五」規劃的重大項目。其中,油氣管網、城市軌道交通已經在「十二五」期間進入了11大類國家重大工程包,並在2015年分別實現投資15585億元和236億元。

去年底,油氣改革方案已上報國務院,預計「十三五」期間,油氣管網獨立將成為支撐整個改革的重要一環。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也多次表示,油氣管網領域將成為我國的投資重點。

老百姓對過去五年裡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更有體會。五年以來,西安、無錫、蘇州等多個城市先後開通了地鐵1號線,而在未來的五年裡,更多的城市將有更多的地鐵、城軌方便市民出行。國家發改委透露,到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總里程要達到6000公里,也就是說,在「十三五」期間每年要完成500公里。

經過幾年的蟄伏,更為成熟、安全而且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已經面世。去年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確定,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核電將在「十三五」期間成為名副其實的投資新星。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時表示,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據了解,這也是「三醫聯動」首次被寫入《報告》。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曹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際上,從2009年提新醫改時,就提出三醫聯動,但現在的醫改大多都還是在單獨的改某一項。

曹健說,近年來涉及醫藥這一項的改革最多,通過大幅降低醫藥的價格來降低醫保支出。但對醫保支付體系及公立醫院改革涉及較少。並且目前的改革比較分散,醫改涉及的部門、系統較多,所以單系統、單向的措施,很難完全達到預期效果。

長期以來,破除「以葯補醫」機制,降低公眾看病負擔等醫改目標被屢屢提及,但實際取得的效果有限。

具體來看,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三醫聯動」體現為除以葯補醫機制外,還包括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價格機制、醫保支付制度、採購機制、監管機制等方面綜合改革。在醫保體系建立健全方面,「三醫聯動」需將醫保覆蓋面和保障水平同步提高。而在醫藥流通改革方面,聯動改革就是要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供應保障。

到底該如何三醫聯動?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告訴記者,三醫聯動靠醫保統一協調三者關係。老百姓獲得的好處,一是通過方便就醫,二是解決看病貴問題。所以,首先改革公立醫院,促進社會辦醫,讓全科大夫走出來,專科大夫在醫院提供更好的服務,促進分級診療。

劉國恩表示,通過醫保支付手段把醫院、醫生和患者的利益統一起來,即一方面提高對老百姓的保障力度,同時通過支付手段改革,提高醫生積極性。改革使醫保按照病種結算,相應的藥品器械成為醫院的成本,將改變其開「大藥方」的行為,因醫院使用藥品越多越貴,醫院就要負擔更多。這種情況下,藥品價格改革不會面臨太大的壓力。

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M2設定的目標為「預期增長12%左右」,而央行數據顯示,去年末M2同比增13.3%。

「今年M2增長目標略高於去年,總體適度,體現了穩健貨幣政策的要求,有利於金融體系保持流動性充裕,為市場利率穩中趨降創造條件。」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

招商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也分析指出,「今年統籌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存准率、再貸款率等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我們認為這顯示貨幣政策將是穩健略偏寬鬆的。」

國開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杜征征日前亦對記者表示,貨幣政策穩健略松,但會更加靈活適度,主要是為經濟增長及供給側改革提供一個良好的貨幣環境。M2目標上調至13%符合預期,從今年實際情況來看,預計會略微超出13%。

對於「社會融資規模餘額增長13%左右」,溫彬表示,與M2增長目標一致,一方面確保信貸和非信貸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創新融資方式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另一方面也突出強調了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等薄弱領域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要統籌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準備金率、再貸款等各類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劉東亮表示,寬貨幣仍會向前推進,預計年內降准至少3次,降息1~2次,並且在降準的同時有可能加大再貸款規模來增加基礎貨幣的投放,而將公開市場操作提至第一位表述,顯示進一步加強利率走廊建設,推動貨幣政策由數量型向價格型轉變的意圖明顯。

國泰君安國際研報此前分析指出,在經濟下滑壓力仍較大,並且外匯占款下滑的背景下,為了穩定經濟增長以及支持經濟結構的調整,預計2016年中國的流動性將維持「寬鬆」。此外,預計2016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將達到13萬億元。

在去年被監管層面多次提及之後,「啟動投貸聯動試點」首次被寫入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銀行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一項重要舉措,銀監會對此也非常重視。下一步,要找到一個合理的機制去運作,在投和貸之間形成一種有效的風險對沖。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法》與《貸款通則》等均對銀行投資PE等業務存在限制。

根據我國現行《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而《貸款通則》第20條則規定,不得用貸款從事股本權益性投資。

對此,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今年提交提案,建議修改現行相關法規,允許商業銀行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等,為投貸聯動業務的開展提供有利的法律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11日,監管對私募基金業務開閘,5個月內共17家商業銀行申請備案私募牌照獲批,但12月中下旬又突然被叫停。一些人士認為,這對開展「投貸聯動」試點不利。

郭田勇則表示,不一定要銀行直接投或修改法律法規才能開展「投貸聯動」業務,銀行可通過基金公司或基金子公司,以及成立相關事業部等方法展開。

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網際網路金融再次被提及。與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及「促進」不同,此次關於網際網路金融的提法是要「規範發展」。

在網際網路金融業內人士看來,過去幾年,網際網路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不少;而隨著監管政策的逐漸明晰,以及行業競爭的加劇,規範、合規的發展會是貫穿2016年的主題。

報告在「2016年重點工作部分」稱,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加強全口徑外債宏觀審慎管理。紮緊制度籠子,整頓規範金融秩序,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而在2015年的政府報告中,則是要「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

廣州e貸總裁方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個提法和去年「十三五」的說法一脈相稱,「規範」是現階段網際網路金融工作的重點,也意味著行業的制度建設和法制建設提上日程。

過去兩年,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迅猛,其中的P2P網貸增速更是驚人。但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斷暴露出各種問題。

「決策層做出這樣的決策,一方面是因為看到了網際網路金融的巨大活力,對消費的帶動作用,以及在普惠金融上價值;同時行業爆發的一系列風險事件,也引起了監管和決策層對行業風險的重點關注。」拍拍貸CEO張俊認為,過去兩年,網際網路金融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核心就是風控,這是行業長久健康發展的根本。

張俊認為,規範發展的提出,也意味著行業內企業將面臨從無門檻到有監管、合規要求的門檻的轉變,不具備相應能力的平台將退出市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2: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