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護野生東北虎豹擬入「十三五」規劃

[複製鏈接]

249

主題

346

帖子

170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ackchina258 發表於 2016-3-7 16: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去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吉林團審議,得知吉林省境內現有27隻野生東北虎,當即指出「這是好現象,關鍵要遵循自然規律,把工作做紮實」。

27隻東北虎的準確數據,是葛劍平帶領科研團隊十餘年的研究成果。

去年6月15日,民盟中央《關於實施中國野生東北虎和東北豹恢復與保護重大生態工程的建議》擺上了國家領導人的案頭,得到習近平的高度重視和批示,要求將東北虎、豹的保護內容體現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

大半年過去,民盟中央一直持續跟蹤和推動野生東北虎和東北豹保護方案的落地,國家發改委已將相關建議內容納入計劃,保護野生東北虎、豹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葛劍平說,他和團隊沉寂了10年,如今保護野生東北虎、豹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建議建立虎豹生態保護的「示範區」。點亮虎豹種群回歸中國之路,需要人來騰地兒,而這需要解決背後的民生福祉問題。

「這是5號虎,叫『英雄母親』,3年裡它生了7個孩子。」

「看到了嗎?這是它在標記領地。告訴同類,這是我的地盤,你別來!」

身兼多職,葛劍平很忙。但只要談起東北虎、豹,這位生態學家總會放下手頭事,跟人聊一會兒。

新京報:民盟中央提出建議近一年了,目前保護野生東北虎、豹有何最新進展?

葛劍平:民盟中央一直持續跟蹤和推動,目前,保護野生東北虎、豹的重大生態工程的方案已基本落地,一期工程也被國家發改委納入計劃,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工程已經納入《吉林省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總體規劃》。

葛劍平:今年內將吉林省琿春、汪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區域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建成6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景觀連續的保護區域;吉林省成立「虎豹生態保護示範區」專門管理機構等。

葛劍平:這是虎、豹保護首次被列入國家的五年規劃。中共中央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要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工程。即將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擬有專門的章節論述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生態工程,列入了大熊貓、野生東北虎、豹、亞洲象等,可以說,虎豹保護帶動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程。

葛劍平:吉林出現的虎豹種群,是可能擴散至中國東北內陸的唯一種群,承載著虎豹回歸中國的唯一希望。

它們正面臨資源耗盡和種群崩潰的威脅。根據中俄兩國監測數據,吉林東部中俄邊境兩側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存活著至少35隻虎和70隻豹,數量已超出資源承載力的3倍。更嚴峻的是,此區域目前形成了虎豹生存的「孤島」,虎豹種群已無法向俄羅斯境內擴散,向西進入中國東北腹地廣袤的森林,是它們唯一的出路。

葛劍平:最大的阻礙是人為干擾。此區域的虎豹主要以梅花鹿為食,人的活動影響了梅花鹿的數量,也影響了虎豹的食物來源。林區的狩獵、人蔘採集、放牧活動,也是虎豹面臨的重要威脅。

高密度的放牧對虎豹影響巨大。琿春地區每年有40000多頭牛在森林裡放養,它們與自然界野生的食草動物爭奪食物。按平均密度比較,牛的密度是當地自然狀態下有蹄類動物密度的數倍,甚至十倍。牛上山意味著人也要上山,干擾到母虎的正常活動和繁殖。

葛劍平:是經濟體制和民生福祉的問題。倉廩實而知禮節,人們只有吃飽了、生活變好了,才知道去保護野生動物。所以生態保護必須和政治、經濟一體化,單獨推生態保護是不可能的。

葛劍平:野生動物保護要涉及很多部門。基層體制往往錯綜複雜,比如農村的問題就不歸林業局管,所以部門的利益需要打破、整合統一管理。體制改革說起來很虛,但落地的時候非常實在,會觸及很多利益。現在保護虎豹跟目前中國的發展階段相一致,我們現在對生態保護前所未有地重視,契機非常好。

葛劍平:吉林省之前規劃的建設鐵路和高速公路,可能會影響到未來虎豹的保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曉光長期以來一直在推動虎豹的保護,他得知后,立即向吉林省建議,相關鐵路和公路建設應當考慮虎豹未來保護的需求,引起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的高度重視。最後吉林省研究決定,將規劃中的鐵路改道,高速公路則直接取消。吉林省為虎豹保護做出了犧牲。

葛劍平:我們在中俄邊境線上建了300多公里長的邊境監測樣帶,如果發現虎豹,根據它是否過來分為定居、常住和「旅遊出差」幾類。同時,根據虎豹擴散規律,建立了一系列長期固定監測樣地。樣地最小的600平方公里,最大的一萬多平方公里。每個樣地由連續的邊長為3.6公里的正方形網格組成,每個網格內安裝至少一組紅外相機(共1200餘台)。已形成了約20000平方公里的中國虎豹監測網路(TLON)。

葛劍平:每隻虎豹身體上的斑紋,都是獨一無二的,猶如人類的指紋。不過,如何讓虎和豹在相機前停留一段時間,便於我們分析它究竟是哪只,我們想了些辦法。比如在相機前放一根樹枝,虎豹非常警覺,領地的擺放有變化了,它會停下來聞聞。我們每年都損失不少相機,黑啄木鳥有時會把鏡頭啄碎,亞洲黑熊會把相機抱走。

葛劍平:隊員常年在山裡,忍飢挨餓是常事。夏天有蚊蟲叮咬,冬天經常零下30攝氏度左右,山裡下雪,厚的話有40到60厘米,眼睫毛、眉毛、頭髮上會結冰,還要防範不被野生動物傷到。有次一個隊員遇到了黑熊,拉響了隨身帶的響炮,爆炸聲嚇跑了熊,也把他的臉熏成了黑色。還有個當地嚮導常年跑山,外號「陳大膽兒」,有次跟虎打了個照面,直接嚇癱了。

葛劍平:我看到后非常高興,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可以整合力量,我更希望通過保護虎豹,帶動中國整個生態保護的發展。總書記的批示我們討論和研讀了很長時間,他的批示意味著中國對生態文明的認識有了飛躍性的變化。而且,總書記批示后,他還會持續關注虎豹保護的進展。

新京報:為何你和團隊沉寂了10年?

葛劍平:2007年6月,我們拍到了第一張自然狀態下的野生東北虎照片。2010年10月,又有了首張自然狀態下野生東北豹的相片。2007年之後雖然有了些數據,但這些虎和豹是定居的還是旅居的,兩三年的短期數據說明不了什麼,我也回答不了「中國境內是否有虎豹?能否回歸?如何回歸?」的問題。有時候隊員也說要不要宣傳一下,我說再沉一沉,做科學要沉下心來,建言獻策,我們需要詳細的數據和科學論證。

新京報:未來你最希望的是什麼?

葛劍平:我54歲了,再干6年還挺得住。我看到了團隊年輕人做出的成績,也希望助手和學生們能更快地成長,肩負虎豹保護和研究的重任。

我最擔心的是,我退休后這個平台能否持續下去。不僅是虎豹,整個野生動物和生態系統的恢復是個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的平台。我希望我們這個平台能堅持下去。

虎、豹處於生態系統森林的食物鏈頂端,只有健康、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才能支持虎豹的生存。

虎、豹好比森林的大腦,也是森林的警察。生態系統好不好,有一百個指標來評估,但有一個指標最關鍵,即頂級物種有沒有,這一個指標可以涵蓋一百個指標,以一敵百。森林裡,沒有虎、豹等頂級食肉動物,鹿和野豬等食草動物就會大量繁殖,導致森林植被退化,植被退化了森林的功能也就沒了,水蓄不住了,空氣也不潔凈了。因此,只有虎豹回來了,整個生態系統才是完整的。 ――葛劍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20: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