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大選折射出「公地悲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3-2 0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家 菲利普•德爾夫斯•布勞頓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還記得托馬•皮凱蒂(Thomas Piketty)嗎?那位法國經濟學家、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堂吉訶德(Don Quixote),2013年他走出巴黎,向西方世界日益加劇的不平等發起了攻擊。參加達沃斯的精英人士對此的反應是先表示興趣,然後又對他的計算方式提出含糊不清的質疑。

  但美國此輪選舉季已開始看起上去像是皮凱蒂的復仇。以各種面目出現的不平等,已成為始終伴隨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主要候選人競選過程的背景音,它讓兩黨的建制派都不知所措。當聽到碧昂斯(Beyoncé)傳遞出有關美國種族主義的強烈信號的新單曲《Formation》時,他們不僅沒聽出來這是首什麼歌,甚至都沒聽出來這是首歌。

  不平等最後總是會演變成貧富分化的兩極中貧窮一方自尊受到侮辱的問題。自尊的受辱或體現為抽象的東西、比如嫉妒,或體現為有形的東西、比如不體面的基礎設施。密歇根州弗林特(Flint)令人遺憾的自來水事故就凸顯了這一問題。產業基礎的喪失、全球貿易壁壘的降低以及汽車工業的變革使這個小鎮陷入衰敗。弗林特的居民大都很窮。在2014年至2015年的數月里,由於當地和密歇根州一些官員決策失誤外加缺乏廉恥,這些本已窮困潦倒的居民一直在喝遭到污染的自來水。

  避免這一事故本來只需每天100美元,但這筆費用在相關官員看來太高了。這一事故導致數百名兒童鉛中毒,後遺症或將伴隨他們一生。

  此種危機有可能發生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Greenwich)或者加州的帕洛阿爾托(Palo Alto)嗎?如果發生了的話,反應會有所不同嗎?用莎拉•佩林(Sarah Palin)的話——那還用說。

  環保主義者喜歡談論「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財產,卻沒人對大家共享的資源(如海洋、空氣)負責。

  本輪選舉季期間人們的憤怒情緒來自一種社會悲劇感——破舊的橋樑、坑洞密布的道路以及受污染的水資源都是證據。

  

  赤字鷹派(deficit hawks)一聽到基礎設施一詞就會恐慌。他們認為,新建一條高速公路的報價與新建一間浴室的報價一樣不可靠。他們堅信,自己同意的任何方案都將逾期並超出預算。這就是為什麼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通過對原油徵稅為基礎設施籌集資金的最新嘗試不太可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體驗過美國的公路、機場或公共交通系統,你很快就會發現問題。搭乘紐約地鐵,你會看到老鼠沿著鐵軌亂竄。暴風雪過後,鏟雪機將車道上的積雪鏟走、堆成堅硬的雪塊,人行道上卻只清出一條狹窄、泥濘的小路,供行人單行緩慢通過。

  豪華的機場通常是威權政府或無能地方官的政績工程。但是,在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最新的混凝土鋼筋力作與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JFK)到達口讓人聯想起蘇聯時期的排隊場景之間,明顯可以找到一條折衷道路。

  與其等待市政填平道路上的坑洞,有錢人會購買更大、帶有更強減震懸架的SUV。政府不願花在道路養護上的錢,最後被個人花在了汽油和汽車保養上。

  據《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報道,在弗林特,「哪些家庭接入的是現代水管、哪些家庭仍使用鉛水管的詳細信息,記錄在弗林特市政工程局(Flint Department of Public Works)的4.5萬張索引卡上」。還說什麼現在是大數據時代呢。

  金融危機后不久,美國高速公路兩邊湧現出很多招牌,宣稱聯邦政府將對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投資。但當華盛頓打開自己的錢袋子時,首先拿到錢的並非總是最需要錢的。相反,首先拿到錢的,是那些最善於搞政治禮尚往來、或擁有最能吸納大量資金的項目的人。

  建立一家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議曾多次被提出。理論上,這樣的銀行可以做出更多的理性投資決策,並激發更多創新方式來利用公共和私人資金資助基礎設施項目。

  近來,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等經濟學家指出,眼下大宗商品價格低廉、利率也低,美國經濟可以乘機改善一下基礎設施。

  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在此次競選中沒有做出過多少特別棒的決定,但到訪弗林特算一個。能夠把投資於美國的基礎設施與縮小不平等連接起來的候選人將贏得很多選票。

  本文作者著有《哈佛商學院教了你什麼》(What They Teach You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一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5: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