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家在「中國食品第一鎮」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2-26 22: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倫輝
2016-02-18 15:24:25 來源:健康

在這裡,一個家庭,就可以是一個食品生產車間、一個倉庫、一個門店。

每當不知如何向外鄉人介紹我的家鄉時,我就會問:「你吃過xxx嗎?就是我們那裡做的。」

雅士利奶粉、九制陳皮、笑咪咪奶糖……在一般人眼裡,這些是超市裡食品區常見的商品。但對我來說,每一種食品都指向我長大的那個小鎮。

「話梅味」的家鄉

小鎮有個頭銜,叫「中國食品第一鎮」。對小孩來說,這裡也許是格林童話中《糖果屋》的現實版本。雖然這裡的屋子不是糕點和糖果做成的,但這裡的工廠卻生產著各種膨化食品、糖果、餅乾、棒棒冰、肉脯等,連工廠排氣扇里出來的風都是甜絲絲的草莓味、菠蘿味、巧克力味……有一回散步經過一工廠,我近距離觀察,發現排出來的風竟是粉紅色的。

小鎮的食品製造史據說可追溯到唐宋時期。是否那麼久遠已難以求證,但在父親的記憶里,計劃經濟時代,村裡的國有腌制廠已經生產固體醬油,銷往北方。

甚至,小鎮還生產過可樂。1998年,小鎮的一家涼果生產企業突然做起了可樂生意,還砸下重金聘請成龍為代言人。那陣子,電視里都是成龍的廣告,飯桌上也都是那款可樂——村裡的雜貨店不賣別的牌子。不過,它的倒閉彷彿也是一夜間的事,家裡的大人來不及議論,其他牌子的新飲料已佔據了餐桌、小賣部。

不過小鎮的人,不會因為一家企業的倒閉而畏懼風險。公開資料可查,僅2002年,這裡的食品企業就有七百多家,要知道,這只是個不到32平方公里的小鎮。

事實上,在這裡,一個家庭,就可以是一個食品生產車間、一個倉庫、一個門店。從原料採購到成品製作,從真空包裝到銷售運輸,這些食品行業的行家都可以獨自搞定。

今年春節回家,媽媽特別向我推薦一款肉脯,理由是:「這是鄰居家自己製作的,選用的都是新鮮豬肉為原料,很好吃。」原來,鄰居家的涼果生意做不下去了,夫婦倆決定轉行做肉脯,銷售渠道是微信朋友圈——這裡時不時會更新最近一批肉脯的製作過程、出貨時間、口味及價格。

他們的包裝袋上,印著「原新加坡某某品牌老師傅主理」。我嘗了一口,確實跟在廣州所買的品牌肉脯一個味,只能默默地幫媽媽給他們點個贊:沒有小鎮做不出的食品。

小鎮最出名的,當數涼果。涼果,是果脯蜜餞類產品在廣東的專有名詞。廣式涼果曾是小鎮最主要的產品,產值曾達10億元。

如果有人問我,家鄉是什麼味道的?我的答案一定是:話梅味。

小時候,每次外出后回家,車子一進小鎮,我就會嚷嚷:「一聞到這味道,就知道到家了。」

涼果曬場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初中時第一次在Google地球上找到我家位置,卻發現我家被大片深深淺淺的棕色所包圍,跟家人仔細辨別才發現,那不是別的,正是大片大片的涼果曬場。

我家門口就有一個曬場。如果不曬涼果,這種水泥地面最適合小孩子奔跑玩耍,也是我學自行車的最佳場地。

在曬涼果的日子裡,話梅、陳皮、無花果條、金桔……被一排排攤開在透明薄膜上,更多的還浸泡在一旁一字排開的大水缸里。塑膠水管直接插在水缸里,滿了也繼續灌著,溢出來的棕色的湯汁流了一地,沿著地勢爬向場邊的泥土地里。蒼蠅和工人一樣,在場上忙碌著,頑皮的小孩時不時會跑上場用鞋子踢話梅。

沒經過處理的廢水被排入水溝、小溪。很快,家裡人發現,井水打上來,也是一股話梅味。我們只能自嘲道:「想喝酸梅湯嗎?井裡打就有。」

小鎮就像一個大型的涼果曬場,被「酸梅湯」浸透了。每到傍晚,家家戶戶都會響起用電蚊拍的聲音——紗窗紗門已擋不住那些喝著涼果廢水長大的、數量驚人的蚊蟲。

事實上,我也曾參與小鎮的食品加工行業。寒暑假時,有的工廠會把需要人工包裝的活外包出來,層層下放。我們家可以從某一個鄰居那裡領到一大袋果脯,如咸金棗,和幾捆包裝紙。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包裝紙包好果脯,擰緊,最後將完成的成品交還鄰居,根據重量計算工錢。

後來,我在廣州的涼茶鋪里看到這種簡陋包裝的涼果,用於免費贈予那些買了涼茶的客人。

新的味道

那時的我沒想過涼果會出食品安全事故,不過,出了問題,也不感到意外。

2004年,小鎮70公裡外的一座城市被爆出涼果生產質量問題。第二年,由於12家涼果類企業的產品被多次公示下架,小鎮所有涼果產品一度被逐出北京市場。小鎮的涼果行情開始走下坡路。那一段時間,向別人介紹家鄉時,我只要說「毒涼果」,對方就恍然大悟,應一個意味深長的「哦」。

打擊之下,小鎮的涼果生產開始萎縮。

這次回家,車子靠近小鎮時,我放下車窗,發現:那股酸酸的話梅味不見了。為了驗證我的嗅覺,我又打開Google地球,通過歷史圖像對比發現,涼果曬場還有,但減少了一些。

大超市的進駐、網路購物的盛行,小鎮的人們購物的選擇不再受限於地域。只是,家中長輩仍然習慣年貨中有涼果。對於小鎮的食品,他們信任兩類:要麼是大品牌,要麼是親朋好友家自製的。

小鎮其他的涼果銷往哪裡,沒人說得清。只是最近,我仍在東莞市2015年的一份食品抽檢信息表上看到,五種二氧化硫超標的涼果產品中,有四種產自小鎮。

同樣地,在Google地球上,我注意到原來棕色的涼果曬場多被灰白色的鐵皮棚替代了。爸爸告訴我,涼果行業不景氣,有些工廠轉做糖果,而更多的工廠轉向印刷包裝行業。

所有的食品都需要包裝,跟食品行業一起成長起來的,是小鎮的印刷包裝行業。2002年的數據中,小鎮1700多家企業中,500多家是印刷包裝企業。2006年,小鎮得到另一個頭銜——中國印刷包裝第一鎮。

我發現家門口的涼果曬場早已蓋起鐵棚頂的工廠。取代話梅味的,是一種塑料燒焦的味道——這家工廠生產瓶蓋。這下,不只紗窗,家中朝向工廠的窗戶都得關著。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廠房由住宅發展而來,工業和起居已混雜在一起,可以推測,排污系統也沒有分離。很難想象,普通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如何負擔工業廢水的處理工作。只是,小鎮的河道早已是散發著惡臭的黑色水體,誰也說不清那是涼果水還是印刷廢水造成的,也難以分辨它是否更臭了、更黑了。

「總有一天,那些不正規的企業會被淘汰的。」爸爸對我說,語氣平淡。對小鎮上的人們來說,這些問題似乎只能留給時間去解決。我打起一桶井水,湊上前一聞,還是那淡淡的話梅甜。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0: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