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紅學研究----大觀園中的詩詞

[複製鏈接]

866

主題

1218

帖子

5967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9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海外逸士 發表於 2016-2-26 21: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談香菱學詩

喜歡練寫古體詩的同好往往不知怎樣才能把詩寫好。他們粗看了一點古人詩詞﹐就匆忙動手寫起來﹐結果只有詩詞的形式﹐沒有詩詞的實質。應該怎樣學寫古體詩才算上了正道﹖當然先得把平仄格律及押韻問題弄清楚﹐才能開始學寫詩。現在先看一下《紅樓夢》中香菱是怎麼學詩的。
        且說香菱見過眾人之後, 吃過晚飯,寶釵等都往賈母處去了,自己便往瀟湘館中來.此時 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 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 "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 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 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 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 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 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 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香菱聽了,笑 道:"既這樣,好姑娘,你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 我帶回去夜裡念幾首也是好的."黛玉聽說,便 命紫娟將王右丞的五言律拿來,遞與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 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見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黛玉笑道:"共記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紅圈選的我盡讀了."黛玉道:"可領略了些滋味沒有?"香菱笑道: "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與你聽聽."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香菱笑道:"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 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從何處見得?"香菱笑道:"我看他<< 塞上>>一首,那一聯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 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 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裡倒象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 字和` 上'字,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 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象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正說著,寶玉和探春也來了,也都入坐聽他講詩.寶玉笑道:"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說他這`上孤煙'好,你還不 知他這一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成."說著便把陶淵明的"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翻了出來,遞與香菱.香菱瞧了,點頭嘆賞,笑道:"原來`上'字是從` 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香菱又逼著黛玉換出杜律來,又央黛玉探春二 人:"出個題目,讓我謅去,謅了來,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 我正要謅一首,竟未謅 成,你竟作一首來.十四寒的韻,由你愛用那幾個字去." 香菱聽了, 喜的拿回詩來,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捨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 坐臥不定.寶釵道:"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顰兒引的你,我和他算帳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 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獃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別混我."一面說,一面作了一首,先與寶釵看. 寶釵看了笑道:"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你別怕臊,只管拿了給她瞧去,看她是怎麼說."香菱 聽了,便拿了詩找黛玉.黛玉看時,只見寫道: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笑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 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 香菱聽了, 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只見香菱興興頭頭的又往黛玉那邊去了.一齊都往瀟湘館來.只見黛玉正拿著詩和他講究.眾人因問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難為他了,只是還不好.這一首過於穿鑿了,還得另作."眾人因要詩看時,只見寫道: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
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簾看.
        寶釵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 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這也罷了,原來詩從胡說來,再遲幾天就好了."香菱自為這首妙絕, 聽如此說,自己掃了興,不肯丟開手,便要思索起來.因見他姊妹們說笑, 便自己走至階前竹下閑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一時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閑閑罷."香菱怔怔答 道:"`閑'字是十五刪的,你錯了韻了."眾人聽了, 不覺大笑起來.寶釵道:"可真是詩魔了.都是顰兒引的他!"黛玉道:"聖人說,`誨人不倦',他又來問我,我豈有不說之理."
        話說香菱見眾人正說笑,她便迎上去笑道:"你們看這一首.若使得,我便還學,若還不好, 我就死了這作詩的心了."說著,把詩遞與黛玉及眾人看時,只見寫道是: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蛾應借問, 緣何不使永團圓!
眾人看了笑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社裡一定請你了."
        現在我們來看黛玉是這麼評香菱三首詩的﹐看看我們能從中受到些什麼啟發。香菱第一首詩﹕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評為「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這裡「不雅」的說法可以認為是措詞還很稚嫩﹐不夠老練。第一句起首平平﹐沒有問題。一般老手作詩起首常是平平﹐不一定要突兀﹐好像一開始就要吸引讀者眼球一樣﹐但結句常應有餘意﹐有玩味。第二句就太俗了﹐毫無新意。後兩句語氣稚嫩。「玉鏡」﹑「冰盤」都是用熟了的詞語。所以這第一首詩就讓黛玉斃了。現在看第二首﹕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乾.
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餘容猶可隔簾看.
        黛玉的評是「過於穿鑿」。寶釵的評是「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 字倒還 使得」。詠「月」與詠「月色」的區別恐怕還不難理解﹐但黛玉所說的「穿鑿」是「穿鑿附會」之意﹐把意思領會錯了。但進一層又可看到﹐這詩寫得過頭了。寫詩措詞都要確到好處﹐才是上品。現在不少學寫詩者常要用些奇巧之字﹐就以為是有新意。其實這是兩回事。有新意是在「詩意」上﹐不是在用奇巧之字上。沒有新意﹐只有花俏之詞是沒用的。詩貴凝重﹐不能輕佻。就像一個字在那裡﹐唸上去要像嘴裡含了個幾千斤重的橄欖一樣。回過來看香菱的詩。首四字「非銀非水」不但詠的是月色﹐跟月亮本身沒有關係﹐就是詠月色﹐也形容得太過份了﹐不凝重。第三首詩﹐黛玉認為確到好處。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蛾應借問, 緣何不使永團圓!
        這首詩裡雖無「月」字﹐但句句暗應著月亮。這樣的詠物詩被認為是好詩。如果把月亮怎麼又亮又圓﹐挖空心思形容了一番﹐未必就是好詩。特別這詩最後一個問句發人深省。因此﹐能把這三首詩之間的差異琢磨透﹐一定能寫出好詩。當然還要有自己的詩詞功底配上去。

二﹑談《姽嫿詞》

《紅樓夢》中寶玉作《姽嫿詞》並非熱點﹐許多紅樓讀者恐怕也不記得﹐但本人以為這段描述對作詩選體大有學問。請先看書中描述﹕
        賈政正與眾幕友們談論尋秋之勝,又說:「快散時,忽然談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談,『風流雋逸,忠義慷慨』八字皆備,倒是個好題目,大家要作一首輓詞。」眾幕賓聽了,都忙請教是係何等妙事。賈政乃道:「當日曾有一位王,封曰恆王,出鎮青州。這恆王最喜女色,且公餘好武,因選了許多美女,日習武事。每公餘輒開宴連日,令眾美女習戰鬥攻拔之事。其姬中有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藝更精,皆呼為林四娘。恆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統轄諸姬,又呼為『姽嫿將軍』。」眾清客都稱「妙極,神奇!竟以『姽嫿』下加『將軍』二字,反更覺嫵媚風流,真絕世奇文也!想這恆王也是千古第一風流人物了。」 賈政笑道:「這話自然是如此,但更有可奇可嘆之事。」眾清客都愕然驚問道:「不知底下有何奇事﹖」賈政道:「誰知次年便有『黃巾』『赤眉』一幹流賊餘黨復又烏合,搶掠山左一帶。恆王意為犬羊之輩,不足大舉,因輕騎前剿。不意賊眾頗有詭譎智術,兩戰不勝,恆王遂為眾賊所戮。於是青州城內文武官員,各各皆謂『王尚不勝,你我何為!』遂將有獻城之舉。林四娘得聞凶報,遂集聚眾女將,發令說道:『你我皆向蒙王恩,戴天履地,不能報其萬一。今王既殞身國事,我意亦當殞身於王。爾等有願隨者,即時同我前往同一死戰;有不願者,亦早各散。』眾女將聽她這樣,都一齊說:「願意!」於是林四娘帶領眾人,連夜出城,直殺至賊營,裏頭眾賊不防,也被斬戮了幾員首賊。後來大家見不過是幾個女人,料不能濟事,遂回戈倒兵,奮力一陣,把林四娘等一個不曾留下,倒作成了這林四娘的一片忠義之志。後來報至中都,自天子以至百官,無不驚駭道奇。其後朝中自然又有人去剿滅,天兵一到,化為烏有,不必深論。只就林四娘一節,眾位聽了,可羨不可羨﹖」眾幕友都嘆道:「實在可羨可奇!實是個妙題,原該大家輓一輓才是。」
賈政道:「……大家聽見這新聞,所以都要作一首《姽嫿詞》,以志其忠義。」
說話間,賈環叔侄亦到。賈政命他們看了題目﹐又命他三人各弔一首。賈蘭的是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
姽嫿將軍林四娘,玉為肌骨鐵為腸,捐軀自報恆王後,此日青州土亦香。
眾幕賓看了,又看賈環的,是首五言律,寫道是:
紅粉不知愁,將軍意未休。掩啼離繡幕,抱恨出青州。
自謂酬王德,詎能復寇讎﹖誰題忠義墓,千古獨風流!
因又問寶玉怎樣。寶玉笑道:「這個題目似不稱近體,須得古體,或歌或行,長篇一首,方能懇切。」眾人聽了,都立身點頭拍手道:「我說他立意不同!每一題到手,必先度其體格宜與不宜,這便是老手妙法。就如裁衣一般,未下剪時,須度其身量。這題目名曰《姽嫿詞》,且既有了序,此必是長篇歌行,方合體的。或擬溫八叉《缶甌歌》,或擬白樂天《長恨歌》,或擬古詞,半敘半詠,流利飄逸,始能盡妙。」寶玉唸道: 「恆王好武兼好色,」
賈政搖頭道:「粗鄙。」一幕賓道:「要這樣方古,究竟不粗。且看他底下的。」寶玉又道: 「遂教美女習騎射。穠歌艷舞不成歡,列陣挽戈為自得。 」
眾人都道:「只這第三句便古樸老健,極妙!這四句平敘出.也最得體。」賈政道:「休謬加獎譽,且看轉得如何。」寶玉念道:
「眼前不見塵沙起,將軍俏影紅燈裏。」
眾人聽了這兩句,便都叫:「妙!好個『不見塵沙起』!又承了一句『俏影紅燈裏』,用字用句,皆入神化了。」寶玉道:
「叱吒(原字為左口右宅)時聞口舌香,霜矛雪劍嬌難舉。」
眾人聽了,便拍手笑道:「益發畫出來了。當日敢是寶公也在座,見其嬌且聞其香否﹖不然,何體貼至此﹖」寶玉笑道:「閨閣習武,任其勇悍,怎似男人。不待問而可知嬌怯之形的了。」寶玉又念道: 「丁香結子芙蓉絛, 」
眾人都道:「轉『絛』,『蕭』韻,更妙,這才流利飄蕩。而且這一句也綺靡秀媚的妙。」賈政道:「這一句不好。已寫過『口舌香』「嬌難舉』,何必又如此。這是力量不加,故又用這些堆砌貨來搪塞。」寶玉笑道:「長歌也須得要些詞藻點綴點綴,不然便覺蕭索。」賈政道:「你只顧用這些,但這一句底下,如何能轉至武事﹖若再多說兩句,豈不蛇足了﹖」寶玉道:「如此,底下一句轉煞住,想亦可矣。」賈政冷笑道:「你有多大本領﹖上頭說了一句大開門的散話,如今又要一句連轉帶煞,豈不心有餘而力不足些﹖」寶玉聽了,垂頭想了一想,說了一句道: 「不繫明珠繫寶刀。」
眾人拍案叫絕。寶玉想了一會,便念道:「
戰罷夜闌心力怯,脂痕粉漬污鮫鮹。」
賈政道:「又一段。底下怎樣﹖」寶玉道:
「明年流寇走山東,強吞虎豹勢如蜂。」
眾人道:「好個『走』字!便見得高低了。且通句轉得也不板。」寶玉又念道:
「王率天兵思剿滅,一戰再戰不成功。腥風吹折隴頭麥,日照旌旗虎帳空。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恆王戰死時。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黃沙鬼守屍。 」
眾人都道:「妙極,妙極!布置,敘事,詞藻,無不盡美。且看如何至四娘,必另有妙轉奇句。」寶玉又念道:
「紛紛將士只保身,青州眼見皆灰塵,不期忠義明閨閣,憤起恆王得意人。」 眾人都道:「鋪敘得委婉。」賈政道:「太多了,底下只怕累贅呢。」 寶玉乃又念道:
「恆王得意數誰行﹖就死將軍林四娘,號令秦姬驅趙女,艷李穠桃臨戰場。繡鞍有淚春愁重,鐵甲無聲夜氣涼。勝負自然難預定,誓盟生死報前王。賊勢猖獗不可敵,柳折花殘實可傷,魂依城郭家鄉近,馬踐胭脂骨髓香。星馳時報入京師,誰家兒女不傷悲!天子驚慌恨失守,此時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我為四娘長太息,歌成餘意尚傍徨。 」
        由此可見﹐寫什麼內容須選什麼詩體﹐才能更好地表達你的內容。像上面﹐寶玉選了歌行體。一般來說﹐如選古風體﹐行文可以流暢﹐選律絕體﹐有個起承轉合。他們之間韻味完全不一樣。絕句的起承轉合另有短文談及﹐不贅。律詩雖然中間是兩副對子﹐似乎帶有獨立性﹐但頜聯在意思上肯定要承接首聯﹐不能不相連續。而頸聯從頜聯發展而來﹐並把意思導向尾聯﹐自然而然有著轉的作用﹐直到尾聯結束全詩。如果中間沒有內在的起承轉合關係﹐那首律詩一定有了問題。有人認為絕句比律詩容易﹐因為律詩中有兩副對子﹐現代人沒有古人的功底﹐不容易對好。其實﹐這是誤解。絕句更需要顯出起承轉合的關係。詩貴一氣呵成。許多現代人的詩常是湊字成句﹐湊句成詩﹐當然談不上起承轉合﹐也不會一氣呵成。
        拿詞來說﹐選什麼詞牌去寫什麼內容也大有講究。譬如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三個短句中間的兩個頓挫很好地表達了詞人的感情。如果詞人選了「浪淘沙」或「西江月」﹐就不會有這個效果。如東坡的「大江東去」﹐選了較長的詞牌﹐這樣一瀉而下﹐就有氣勢。如果選個短的詞牌﹐開始不久就要結束了﹐肯定不可能造成這樣的氣勢。個人看法是短的詞牌適合表達委婉曲折細膩的感情。當然跟一個具體的詞牌有關。這些只是個人的體會﹐錄以與同好共享。

866

主題

1218

帖子

5967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967
沙發
 樓主| 海外逸士 發表於 2016-2-26 21:39 | 只看該作者
三﹑談菊花詩

古來詠菊詩不少﹐但紅樓夢裡的十二首菊詩也算是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現在請先把十二首詠菊詩看一下﹕
憶菊(蘅蕪君)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痴,誰憐為我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
訪菊(怡紅公子)
閑趁霜晴試一遊,酒杯藥盞莫淹留。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愁﹖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掛杖頭!
種菊(怡紅公子)
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徑絕塵埃。
對菊( 枕霞舊友)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供菊(枕霞舊友)
彈琴酌酒喜堪儔,几案婷婷點綴幽。隔座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遊。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
詠菊(瀟湘妃子)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畫菊(蘅蕪君)
詩餘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莫認東籬閑採掇,粘屏聊以慰重陽。
問菊(瀟湘妃子)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語片時。
簪菊(蕉下客)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菊影(枕霞舊友)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
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
菊夢(瀟湘妃子)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殘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雲雁陣遲。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眾人看一首贊一首,彼此稱揚不絕。李紈笑道:「等我從公評來。通篇看來,各人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然後《簪菊》《對菊》《供菊》《畫菊》《憶菊》次之。」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傷於纖巧些。」李紈道:「巧得卻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道:「據我看來,頭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陽憶舊遊』,這句背面傅粉。「拋書人對一枝秋』已經妙絕,將供菊說完,沒處再說,故翻回來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李紈笑道:「固如此說,你的『口齒噙香』一句也敵得過了。」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蕪君沉著,『秋無跡』,『夢有知』,把個『憶』字竟烘染出來了。」寶釵笑道:「你的『短鬢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得一個縫兒也沒了。」湘雲笑道:「偕誰隱』,『為底遲』,真真把個菊花問的無言可對。」李紈笑道:」你的『科頭坐』,『抱膝吟』,竟一時也捨不得別開,菊花有知,也必膩煩了。」說得大家都笑了。寶玉笑道:「我又落第。難道「誰家種』,「何處秋』,「蠟屐遠來』,「冷吟不盡』,都不是訪,「昨夜雨』,「今朝霜』,都不是種不成﹖但恨敵不上「口齒噙香對月吟』、「清冷香中抱膝吟』、「短鬢』、「葛巾』、「金淡泊』、「翠離披』、「秋無跡』、「夢有知』這幾句罷了。」又道:「明兒閑了,我一個人作出十二首來。」李紈道:「你的也好,只是不及這幾句新巧就是了。」
        這十二首詩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詠菊﹐而每個角度卻掌握得確到好處﹐也就是說﹐每首詩都非常切題。如第一首開頭點明時間﹐已到菊期﹐但尚未見菊﹐故而思念之。接下來都扣著思念之意。第二首也扣著「訪」字。這二首都沒直接寫到菊。到「種菊」﹑「對菊」﹑「供菊」﹐就實實在在寫到菊了。而「詠菊」﹑「畫菊」﹑「問菊」則是半實半虛﹐但也環繞著詠﹑畫﹑問而展開。到了「菊影」﹑「菊夢」則全屬虛寫。不管如何﹐總是環繞著本題寫的。後人即使再要寫這些詠菊詩﹐肯定不會寫到這樣好了。有人對紅樓夢裡的詩詞抱否定態度﹐似乎不過爾爾。但這些批評者自己能寫出這樣的詩詞來嗎﹖我持懷疑態度。要批評紅樓夢中詩詞不好﹐先把自己詩詞拿出來讓人看看究竟有多好。如果自己不會寫詩詞﹐或寫不出這樣好的詩詞﹐說明這些人對詩詞或是水平太差﹐甚或是外行﹐因此根本沒資格去批評紅樓夢中的詩詞。
        所以這裡要討論的問題是切題。看到有些現代人寫的詩詞﹐湊啊湊啊﹐湊到後來﹐一定把題目都忘了﹐所以就離題了。不切題是非常大的弊病。開始時可以有一句或一聯起引入題目的作用﹐接下來就必須入題了﹐直到結束。切題就像車輪繞著軸轉一樣﹐根根輻條必須對著軸心。如結束句能夠來個發人深省﹐當然更好。
        如果有人問﹕那麼寫無題又怎麼呢﹖雖說無題﹐但每首詩總有個要表達的中心意思﹐就得環繞這中心意思來展開。總不能說寫東西連中心意思都沒有。那不成了亂寫﹖亂寫又有何意義。還不如不寫。大家省事。
        順便提一下「新巧」。所謂「新巧」是說前人之未說﹐而不是亂用新字眼。如果沒達到一定的寫詩功力﹐亂用新字眼會破壞詩詞應有的韻味。

四﹑談詠蟹詩

吃蟹賞菊乃文人雅事。雖然本人沒有讀遍所有詩詞(因為現代人要讀的材料比古人多得多﹐所以沒法讀遍古人所讀之書)﹐但想來古人詠蟹的詩詞不會很多。現就紅樓夢裡的詠蟹詩略談粗見。請先看書中描述﹕
        寶玉笑道:「今日持螯賞桂,亦不可無詩。我已吟成,誰還敢作呢﹖」說著,便忙洗了手提筆寫出。眾人看道: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薑興欲狂。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卻無腸。
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詩道: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對斯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寶釵寫道:
桂靄桐陰坐舉殤,長安涎口盼重陽。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眾人道:「這是食螃蟹絕唱,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
        「潑醋擂薑」很傳神﹐寫出吃蟹人的迫不及待神態。「橫行公子」稱蟹亦有新意。而這種描述正符合寶玉的性格。而最好的兩聯是﹕一)「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描述得非常確切生動。二)「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 」諷喻得好。這幾首詩真是詠蟹的絕唱﹐怕後人再也不能寫得跟這一樣好的了。所以描寫事物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現象來描述﹐如「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這是蟹身上的典型部位﹐再加一句「多肉更憐卿八足」﹐就把螃蟹本身描述得淋漓盡致了。黛玉是專寫新巧句子的﹐這幾句放在黛玉身上正好。而「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 」以螃蟹的形態內在來喻世人﹐也是生動確切。寶釵寫詩常帶些諷喻之意﹐教育世人。當然這聯由寶釵寫出來最合適。曹雪芹能夠按各個人物的性格﹐寫出符合這性格的詩來﹐的是高手。有人還要貶低曹的詩詞﹐不知他們自己的水平如何。怕是要用批曹來自我突出吧。更進一步要看到的是﹐要用詩的語言來描述﹐或者說﹐描述的語言要有詩感﹐不能寫是寫出來了﹐卻沒有詩的韻味。
        本人也曾想寫首詠蟹詩﹐卻總想不出能跟這幾首寫得一樣好的句子來﹐所以結果只能寫了篇《祭蟹文》﹕
        嗚呼蟹兄﹐汝我有緣。行將就釜﹐汝莫我怨。汝雖頂盔貫甲﹐一意橫行﹔我非劍客俠士﹐豈打不平﹖憶昔碧波清水﹐悠哉游哉﹔如今縛螯縛足﹐無以生還。蓋緣紅白對映﹐色相誘人﹔膏腴脂凝﹐薑香引津。是以饞蟲大動﹐食慾遂生﹔欲不烹汝﹐莫可自禁。古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嗚呼哀哉﹐此汝之謂。烹既已熟﹐請入我腹﹔快矣樂哉﹐得享口福。蟹兄蟹兄﹐伏祈見諒﹔願爾來世﹐速投人胎。蟹魂不遠﹐汝其來饗﹔嗚呼莫怨﹐嗚呼莫哀。

五﹑談黛玉之三首長詩

黛玉三首長詩是曹雪芹的力作﹐以反映出黛玉這個人物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總是從寫作角度來討論問題﹐所以內容如何﹐非本文要探討的。現在請先把三首詩反復讀幾遍﹐感覺如何。
《葬花詞》﹕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桃花行》: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 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
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 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憐人花也愁,隔簾消息風吹透. 風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
閒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 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 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
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我的感覺是這些詩讀起來非常通順﹐一氣呵成。要寫成一首好詩的基本點是必須語氣通順﹐一氣呵成。如果讀上去疙疙瘩瘩﹐即使只有一點拗口﹐也不是好詩。拗口的基本原因常是構詞造句不妥﹐不符合語言規範﹐沒有能力而想別出心裁創造詞語﹐結果適得其反﹐詩句僵化了。有的改幾個字還能挽救。有的非得推倒重來不可。所謂一氣呵成﹐當然不是讓你非得一口氣讀到底。讀這麼長的詩﹐就像唱歌一樣﹐中間得換氣。如果你真的用一口氣﹐讀到氣盡再換﹐而又停在句子中間﹐那感覺肯定不好。如果四句換口氣﹐就很舒服。再說寫得出長詩﹐需要一定的才情。沒有才情﹐寫了幾句就會覺得思路枯竭﹐再要寫不下去了。根據這個心得﹐本人仿黛玉「秋窗風雨夕」寫了首《惱春詞》。她是剪開「愁」字﹐便是「秋心」。秋是愁的季節﹐但春又如何呢﹖春該是快樂的季節嗎﹖可能黛玉心中的春會像下面仿詩中的一樣﹕
春光明麗春日融﹐春柳碧映春桃紅。無端春色撩人意﹐那堪春情傳春風。
桃姣柳好為誰妍﹖惱春人兒只自憐。惱春既來又忽去﹐憐人一去不復還。
年年春來為底事﹖春去徒然惹相思。春花逢春開嬋娟﹐花開那管人憔悴。
花莫笑我春莫妒﹐憔悴人兒常自誤。春風春雨莫相催﹐美景良辰苦易暮。
春霄寂寞春思長﹐春景難留春日駐。愁容對鏡瘦獨知﹐人比春瘦怎自處。
傷春情懷春愁多﹐春夢一覺春蹉跎。直待春歸花事了﹐無計留春奈春何。

六﹑談聯句

《紅樓夢》中有兩次聯句。一次是她們結社﹐集體聯句。一次在中秋之夜﹐湘雲與黛玉兩人聯句。現在先看一下她們的雙人聯句(後來加入了妙玉。不過她是一人幫忙收尾﹐不能算是聯句)﹕
三五中秋夕,清游擬上元.撒天箕斗燦,匝地管弦繁.幾處狂飛盞,誰家不啟軒.輕寒風剪剪,良夜景暄暄.爭餅嘲黃髮,分瓜笑綠嬡.香新榮玉桂,色健茂金萱.蠟燭輝瓊宴,觥籌亂綺園. 分曹尊一令,射覆聽三宣.骰彩紅成點,傳花鼓濫喧.晴光搖院宇,素彩接乾坤.賞罰無賓主,吟詩序仲昆.構思時倚檻,擬景或依門.酒盡情猶在,更殘樂已諼.漸聞語笑寂,空剩雪霜痕.階露團朝菌,庭煙斂夕棔.秋湍瀉石髓,風葉聚雲根.寶婺情孤潔,銀蟾氣吐吞.藥經靈兔搗,人向廣寒奔.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孫.虛盈輪莫定,晦朔魄空存. 壺漏聲將涸,窗燈焰已昏.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 簫增嫠婦泣,衾倩侍兒溫.空帳懸文鳳,閒屏掩彩鴛.露濃苔更滑,霜重竹難捫.猶步縈紆沼,還登寂歷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贔屭朝光透,罘罳曉露屯. 振林千樹鳥,啼谷一聲猿.歧熟焉忘徑,泉知不問源.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有興悲何繼,無愁意豈煩.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徹旦休雲倦,烹茶更細論.
《右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三十五韻》
        一般長的聯句都用排律。聯句有個基本條件﹐參加之人要水平相仿﹐才能使聯成之詩渾然一體。如果水平相差太大﹐句子好壞反差也大。這還像什麼詩﹐只能付丙了。當然這首詩裡的句子都是曹雪芹一人作的﹐水平自然不會有參差。不過以曹的水平﹐如果要做一首由兩個水平遠差的人來寫成的﹐也並非難事。
        從這首聯句詩裡還產生出一段公案。有人說妙玉是寡婦。這個問題源於二句詩。一是寶玉去櫳翠庵乞紅梅後﹐寫有「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孀娥檻外梅」。因此認為「孀娥」是指寡婦。古人寫詩講究對仗。試想用「寡婦」來對「觀音大士」﹐對得上嗎﹖依筆者之見﹐這裡的「孀娥」不能解作「寡婦」。筆者手邊沒有合適的字典﹐不知「孀」字古意有幾種解釋。也可能是抄本中的筆誤。這裡用「月殿嫦娥」來對最確切。且嫦娥又可稱「姮娥」﹐「素娥」。或許曹雪芹把她稱作「霜娥」﹐玉潔冰清之意。「孀」字為後人之誤筆。再說寶玉一向看重女子﹐像妙玉這樣的妙人兒﹐即使她是寡婦﹐寶玉也不會直截了當這麼寫﹐不合寶玉為人。所以﹐如果不是筆誤的話﹐這「孀」字必定另有解釋。二是妙玉自己在這個聯句詩中寫道﹕「簫增嫠婦泣﹐衾倩侍兒溫」。據此就說妙玉是寡婦﹖我想妙玉的意思是「聽到這悽涼的簫聲只會增加寡婦的飲泣」。這是極度地描述簫聲的悽涼。這個「嫠婦」可以指任何一個寡婦﹐並不指妙玉本人。這是會寫詩的人都知道的手法。如果說「嫠婦」要落實到妙玉身上﹐按照對仗的要求﹐那麼「侍兒」該落實到誰的身上﹖這樣鑽下去恐怕連牛角尖也會鑽破的。不過鑽破牛角尖也有好處﹐可以見見外面的世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16: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