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慕安會」上說「不安」

[複製鏈接]

1092

主題

1519

帖子

64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七界殺星

Rank: 5Rank: 5

積分
64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動蕩」「混亂」「不確定」,這是在第52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上反覆聽到的字眼。2月12日,慕安會主席在開幕式上講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有一個好消息也有一個壞消息與大家分享,好消息是這個會議廳更擁擠了,歷經52年,慕安會的影響力不降反升;壞消息是我們處在一個『害怕的年代』。」

  歐洲害怕什麼呢?害怕難民湧入,害怕恐怖襲擊,害怕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極端思潮,害怕歐洲一體化的成果(如申根協定)得而復失。慕安會東道主德國代表,從防長到外長,從媒體到學者,多談難民危機;法國則多談恐怖主義與伊斯蘭極端主義。慕安會第二天的總理辯論、外長辯論,則把俄羅斯因素拉進來。近年來,從歐債危機、烏克蘭危機到難民危機、恐怖威脅的確都讓歐洲「害怕」。那麼,讓歐洲不斷「害怕」的原因何在?

  首先,情感與理智的糾結。會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說,俄羅斯只是捲入而非製造敘利亞危機、烏克蘭危機,並無挑戰歐洲秩序之意;平等尊重才是國與國相處之道,才能改善西方與俄羅斯關係。西方咄咄逼人,是在製造新冷戰,這是世界動蕩不安的根源。但從現場看,西方人聽不進去,因為即便少數精英同意這一說法,但大眾無法接受。當歐洲想與俄羅斯和解時,烏總統大聲疾呼:普京在分裂歐洲,而我們要團結應對!顯然,傳統的力量、大眾傳媒的影響,讓精英反思更多是停留在政治正確表層,在慕安會上講一些「正確的廢話」。然而,歐洲不能擺脫「祥林嫂現象」,超越情感與理智的糾纏,是無法反思到位、實施正確戰略的。

  其次,貧困與貧富差距。應邀與會的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在會上闡述了安全問題的經濟解決之道,引發筆者身邊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幹事邁克爾·穆勒先生等人的強烈共鳴。他感慨地說,此前會議就安全討論安全,太表面化了,經濟發展是消除恐怖主義土壤的關鍵。當烏克蘭總統訴說俄羅斯「入侵」導致國破人亡,與會者詢問:為什麼蘇聯解體時烏克蘭與波蘭的經濟狀況類似,而危機爆發前烏人均GDP卻只有波的1/4?西方給烏克蘭那麼多援助都用到哪裡去了?如何消除腐敗?這充分揭示出安全挑戰背後的經濟根源:貧困、貧富差距。

  再次,霸權的慣性與任性。歷史上形成的對美依賴,是歐洲反思現實問題時無法深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歐洲的北約成員國和像烏克蘭那樣拚命想加入北約的一些歐洲國家,讓歐洲很難走出歷史慣性。在討論東亞安全時,筆者質問美國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科克——朝鮮曾給美國提出中止核試驗的兩個條件:停止美韓軍演,談判締結和平條約,為何美國未回應,以至引起後來的一系列事端?美國在朝鮮半島的目標究竟是什麼?是藉助所謂的威脅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嗎?明明知道薩德導彈系統對近距離部署的火炮無濟於事卻執意引入,是想削弱中國的威懾能力嗎?對方無言以對。我想,老先生確也不好回答,因為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長期有著霸權的慣性與任性——而這又不好明說。不過,霸權的慣性與任性,要麼折騰世界,要麼導致世界折騰。

  上述三點,可以說是慕安會上透露出的歐洲、也是世界動蕩不安的根源。對此,人們應當警醒,也需要深思。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3: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