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主席和賀子珍的外孫,你想不到有多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2-24 0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的第三代孫輩,共四人,分別是孫子毛新宇、外孫孔繼寧、王效芝和外孫女孔東梅。其中,孔繼寧和妹妹孔東梅是毛澤東與賀子珍之女李敏與孔令華的孩子。昨日文章介紹王效芝后,本文介紹毛澤東孫輩最長的孔繼寧。

  

  李敏與孔令華是於1959年結婚的。孔令華是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孔從洲的兒子。李敏和孔令華是北京八一中學的校友。孔令華比李敏高兩級,是學生會主席。當時,李敏在北京師範大學讀書,孔令華在北京航空學院讀書。

  兩人結婚時,毛澤東親自參加並主持了婚禮。據李銀橋回憶:那天毛澤東非常高興,頻頻舉杯與來賓敬酒,場面非常熱烈。

  李敏和孔令華結婚三年後,1962年10月27日,孔繼寧降生。這是毛澤東孫輩的第一個孩子。毛澤東得悉孩子出生后,高興地說:「我70歲官升一級!」此時他正好虛歲70,第一次升級為祖父。

  對這個長外孫,毛澤東極為喜歡。李敏後來在《我的童年與領袖父親》一書中回憶說:

  「父親工作累了,順腳就去看看小外孫,抱抱、親親、逗逗小傢伙。繼寧長得虎頭虎腦,不哭不鬧,笑起來尤其可愛。父親平時就喜歡孩子,現在更像所有老人一樣——隔代親,特別愛和繼寧玩兒。」

  「繼寧」這個名字,有人說是毛澤東起的。其實,這個說法不完整,據孔繼寧後來說,這個名字是外公毛澤東和爺爺——炮兵副司令員孔從洲一起商量著共同起的:

  「繼寧」兩個字有著深刻的含義,外公當時認為虎、豹、彪、楊、柳、松、牛、馬、羊這些字一律不用,爺爺認為馬、恩、列、斯幾位偉人里,比較適合人們習慣的還是選列寧的「寧」字好,漢字里還有「寧靜、安寧」的意思。

  「母親告訴我,外公了解了爺爺的想法后,高興地說:『好,就叫他長大繼承我們的事業吧,這叫後繼有人,就取名繼寧吧!』於是,我的名字就這麼定了。」

  孔繼寧出生幾個月後,李敏帶著他去上海,讓外婆賀子珍看。賀子珍第一次當外婆,很喜歡襁褓中的繼寧。正巧,她身邊一個工作人員與李敏同月生了一個孩子,她動不動就把兩個孩子抱過來,說:「和咱們寧寧一塊兒稱一稱!」讓他們進行「比重」,如果孔繼寧比人家孩子輕一點兒,她都就不幹,接下來一定讓孩子多吃多喝,直到下次再稱時比人家重,才心滿意足。

  

  孔繼寧是外婆賀子珍的開心寶,賀子珍和他一起最開心。只要是和孔繼寧合影,賀子珍臉上就洋溢著笑容。七八歲的時候,一次,賀子珍心情不好,悶悶不樂。孔繼寧就穿上賀子珍從蘇聯帶回來的一套西服,再找根綁窗帘的天鵝絨帶子系在脖子上,充當領帶,然後,他像模像樣地走到賀子珍面前,扮西哈努克親王,把外婆逗得哈哈大笑。

  孔繼寧兩歲時,1964年,李敏和孔令華夫婦就帶著他搬出了中南海,不再和毛澤東住一起生活。但是,李敏會經常帶他去中南海看外公。1966年「文革」開始后,在國防科委工作的李敏夫婦比較忙,並且受到衝擊,去中南海的次數少了。「文革」前,毛澤東過生日,李敏夫婦都會帶著他到中南海,與毛澤東一起吃飯,「文革」后,就少了。因為孔繼寧上學了,生日這天他得去讀書,要是趕上星期日或者放假才去。

  孔繼寧在學校的時候,除了校領導和個別老師外,沒人知道他是毛澤東的外孫。

  

  到了七八歲時,李敏去見毛澤東時,老沒帶孔繼寧去。一次,他主動對父母說:「要是我戴上了紅領巾,你們就一定帶我去中南海。」結果,他真的不久就如願以償,當了紅小兵帶上了紅領巾。回到家,他興高采烈地對李敏說:「我戴上紅領巾了,該帶我去見外公了吧!」結果,李敏夫婦真的帶著他去了中南海。可是,毛澤東在開會,沒有時間見他。

  周恩來看見他們,立即請他們一家吃了頓飯。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去世,孔繼寧突然被叫回去,參加毛澤東治喪活動,並且守靈。9月18日追悼大會結束后,他才回到學校,這時一些學生才知道他的特殊身份。

  

  由於出身在軍人世家,爺爺、爸爸、媽媽都是軍人,孔繼寧從小就夢想當解放軍,尤其希望到父親所在的38軍去當兵。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開戰,他更加躍躍欲試。但是,第二年高中畢業時,他受同學的影響,在高考志願表第一欄填了北京外貿學院。但是,父親知道后,卻希望他能去軍校接受正統的軍事教育,於是,他又把第一志願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國際關係學院。

  結果,孔繼寧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國際關係學院錄取,進入英語系學習。

  在大學里,孔繼寧很低調,隱名埋姓。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勞動,孔繼寧什麼重活累活都搶著上。一次遇上長江發洪汛,凌晨三點,學生們被召集起來,趕到學校旁邊的一條長江支流的大壩上堵口子。孔繼寧和同學們從水泥廠扛水泥到大壩,一袋水泥100斤,他一次扛兩袋,來來回回幾十趟,奮戰到第二天下午,才吃上飯。

  在大學時,英俊的孔繼寧很受女孩們喜歡,很快他也談戀愛了,女孩子叫沈蓉。沈蓉認識孔繼寧一年,都不知道他的家庭背景,還以為他是北京的一戶普通人家的孩子。後來,沈蓉偶然從一位朋友那裡聽說了孔繼寧的家世,一度生氣不理孔繼寧。她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講究門當戶對,也不願意高攀。孔繼寧好不容易才做通了沈蓉的工作。之後,沈蓉又去做父母的思想,作了很多次,才做通。

  大學畢業后,孔繼寧分配到解放軍總參謀部工作。後來,被有關部門選派到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和英國使館,擔任武官助理。

  1997年,由於母親李敏身體不好,無人照顧,孔繼寧結束了八年外交工作,轉業回到北京。

  1999年,父親孔令華因為車禍,病逝於深圳。這對孔繼寧是一個大打擊。

  孔令華生前一直在做著毛澤東思想的研究,父親去世后,孔繼寧決定繼承他未完的心愿。2001年,在母親的支持下,他在深圳成立了民族精神與中國發展研究中心,然後以此為平台,開始有計劃有規模地對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進行宣傳。

  

  

  2007年, 為紀念建軍80周年,從8月1日開始,毛澤東的家鄉湖南衛視播出紀錄片《父輩的戰爭歲月》,孔繼寧擔綱主持。他親和自然的主持風格,立即贏得了不少觀眾的好評。後來,又有幾家電視台請他去主持過節目。

  隨著歲月流逝,孔繼寧也步入中年,但是他仍然過著簡單樸實的生活。和外公一樣,孔繼寧一直抽煙。但是,他抽的煙是北京捲煙廠生產的中南海,焦油含量是8毫克,這種煙在北京市面售四元左右一盒,用的打火機也是非常普通的打火機。說到外公毛澤東時,他和我們一樣,稱之為「主席」或「毛主席」,一般不說「外公」。因此,有人說:「這個有著紅牆內生活經歷的中年人,從外貌上看不出那位偉人給他留下的痕迹。」

  

  如今,孔繼寧已經是54歲了。他說:

  「在毛家的孫輩中,我是年齡最長的,也是外孫輩中惟一與外公有過接觸的人。儘管接觸不是很多,但他的教誨和熏陶卻一直影響著我的人生之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8: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