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共和黨初選遭遇挫敗之後,傑布·布希於20日晚上宣布終止其競選活動,這也意味著共和黨方面一位重量級候選人的退出。 回顧傑布的2016總統選舉歷程,他在2014年感恩節前後就表露出參選意願,在宣布參選之前就花長時間進行準備;在花銷方面,傑布團隊籌集經費和花銷高於大部分共和黨競選人。傑布參加競選之初,他被認為是共和黨內的熱門人選,部分評論人士進而預測2016年總統選舉將成為柯林頓與布希兩個家族的政治較量。 然而布希在黨內辯論和初選中的表現始終不理想,除了不敵「黑馬」川普外,更被多名本黨政客超過,終於在布希家族傳統票倉——南卡羅來納州競選失利后提前結束了總統競選之旅。那麼,為何實力雄厚先前被看作熱門的傑布·布希在此次總統角逐中令人大跌眼鏡? 2
傑布·布希宣布退出競選 和其他生意一樣,總統競選的投入也要求相應回報。傑布·布希團隊在2015年顯示出了雄厚的財政實力,據稱支持傑布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Right to Rise USA」在當年籌集的資金總額超過1億1800萬美金。傑布團隊動用大量資金對多名潛在對手展開猛烈抨擊,然而傑布團隊的威懾戰術卻未能使魯比奧、克魯茲等人知難而退。在傑布表現不佳之際,他的部分關鍵資助人不得不開始考慮轉而支持與其關係密切的另一候選人魯比奧。傑布團隊在去年大筆花銷落空的情況下,已經不足以支撐他繼續選舉。 除了財政壓力外,傑布面對的黨內壓力也促使他儘早出局。正如民主黨內大部分精英不喜歡伯尼·桑德斯,共和黨精英中也不乏川普的反對者;他們擔心在正式選舉中,川普發表過的激進言論可能導致中間票倉的流失。正如大家所見,川普雖然在南卡羅來納和新罕布希爾兩州領先,但如果身後眾人能夠將票統合起來就會超過川普。 作為佛羅里達州的前參議員,傑布很大程度上分流了現任佛州參議員馬爾科·魯比奧的選票和財政支持,黨內精英因而希望他急流勇退。魯比奧被認為是傑布·布希的門徒,在本次競選中採取了比揮金如土的傑布團隊更為有效的策略,在南卡羅來納漸漸追上排在前面的泰德·克魯茲,被認為是抗衡川普的有力人選。傑布·布希的退選很可能是魯比奧在共和黨內脫穎而出的天賜良機。雖然川普在衣阿華州失利后連下兩城,但克魯茲和魯比奧等人若能達成「統一戰線」,合力推舉一名參選人,共和黨最終人選仍有很大變數。另一方面,傑布由最初被寄予厚望的大熱門逐步淪為「拖後腿」的邊緣人物,這不得不說是其競選策略的慘痛失敗。 簡而言之,傑布·布希之敗大概有三大原因,即溫和性格、家族背景和「先手劣勢」。 傑布被認為是一名「置身於喧囂世界中的技術官僚」,擁有豐富的從政經歷,能夠對具體問題提出言之有物的政策方案,然而缺乏在政治舞台上表演的天賦,在電視辯論環節上尤其表現出短板。他在最初表露出選舉意願時曾經主張,共和黨經歷了2012年羅姆尼競選失利后,亟需推出一名經驗豐富、能夠解決問題的政治家。然而在公眾場合回答問題時,傑布·布希卻未能表現出公眾人物的說服力,甚至未能表現出精密的邏輯,這也影響了許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 一個典型例子是在傑布宣布參選的前夕,在2015年5月的一次福克斯新聞台節目中,他支持兄長小布希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決定;在遭遇黨內反對后,傑布改口說自己開始沒聽懂問題,並抱怨選民以假設性問題來刁難他。與此同時,傑布在共和黨內立場相對溫和,這使得他成為不少激進候選人的開火對象:他在移民問題上主張寬容改革,他支持教育系統改革(Common Core),他反對數年前共和黨關停美國政府的政策……而傑布雖然能夠就相關問題(如移民政策)寫出數百頁的詳細論述,卻無法在電視節目中為自己的「異端」觀點辯護。 當川普利用推特、電視節目等媒體對其展開攻擊時,傑布愈發顯現出對當前美國快節奏、多媒體、草根化政治競爭的不適應。於是川普在傑布·布希選舉前減肥明志時戲稱,傑布的競選環節是「低能量」的乏味表演;另有人戲稱傑布團隊在他的競選標誌上加入感嘆號,是因為傑布缺乏用語言表達激情的能力。在2015年年末的一系列電視辯論中,傑布·布希的表現仍然不算突出;當眾多候選人對川普群起而攻之,傑布的表現雖時有閃光點,但很容易被其他辯論者壓過風頭。 傑布與兄長喬治·沃克·布希大相徑庭的性格,使得布希家族的傳統支持者也在傑布問題上出現了分化。川普在一周之前再度攻擊了小布希時期的數項政策,這使得傑布表態「厭煩了川普對布希家族的攻擊」。然而小布希的支持者卻反感傑布的抱怨,相比起口無遮攔、一副西部牛仔形象的小布希,傑布對川普「欺負人」的指責顯得像是格外軟弱的哭哭啼啼。雖然小布希深受老兵群體的喜愛,傑布卻難以繼承兄長得到的政治支持;甚至在許多軍人背景的選民看來,川普腳踏實地、坦率直言的風格更加接近小布希。 另一方面,身為布希家族的一員,個人風格弱勢的傑布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布希三世」的標籤;在迄今為止的競選中,多數選民傾向於忽略他身為佛州前參議員的執政資歷,聚焦於他的家族背景,進而提出「我們是否需要另一個布希」的疑問,根據對小布希的不信任質疑傑布的能力。對於傑布而言,拋開家族背景、走獨立自主路線意味著放棄大量的政治資源;直到南卡羅來納選舉失利之前一周,兄長小布希和母親芭芭拉·布希還在為傑布爭取選票。傑布選擇了與家族站在一起,也就不可避免受到小布希數項政策失誤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讓經歷了兩位布希總統的美國選民感到「審美疲勞」。 在具體選舉策略上,傑布·布希的表現大有進退失據之嫌。在宣布參與競選之初,傑布被認為是熱門人選,因此面臨來自川普等「政治素人」和克魯茲、魯比奧的職業政客的兩面夾擊。傑布一方面希望恪守相對溫和的立場,吞併其他職業政客的選票,一方面又必須面對川普對其個人、家族的連續抨擊。傑布團隊的競選努力主要旨在嚇阻職業政客參選;直到南卡羅來納選舉之前,傑布的政治行動委員會仍在努力向魯比奧等人開火,試圖分化其選民,但後者顯然贏得了更多共和黨人的支持。與此同時,川普的抨擊又促使傳統布希支持者,如軍人群體發生分化,而傑布未能採取有效預防措施。傑布在競選初期對川普的輕視或許還情有可原;但在其宣布競選數周之內,川普的支持率已經超過了傑布等人,此後傑布團隊也未能採取有效策略奪取不斷流失的選票。 綜上所述,傑布的2016總統選舉可謂虎頭蛇尾。他的退選,也意味著共和黨內「建制派」的失勢。雖然始終在地方上從政,傑布卻繼承了布希家族與華盛頓的政治聯繫,被認為是一位飽受共和黨精英喜愛的政客。他的妻子是拉丁裔,共和黨精英希望他在與民主黨希拉里·柯林頓的對抗中能夠贏得拉丁裔選民的支持;傑布·布希自己也多次表示,最終共和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應該有「為了贏得最終大選,堅守立場,不惜失去初選」的覺悟。 然而激進派、非專業候選人卻在本次共和黨黨內初選中人氣大盛;由於共和黨沒有民主黨「超級委員」的設置,雖然精英或許仍然偏愛傑布·布希,卻無法挽回他在投票中的頹勢。 在退選演說中,傑布聲稱他在共和黨的政治風暴中堅持住了自己的立場,但他如自己所言輸掉了初選。當我們對比傑布·布希與魯比奧,就會發現後者在環境、控槍、安全等問題上立場更加鮮明,而且後者還公開支持美國例外論、反對向非法移民提供入籍機會。在個人權利上,魯比奧支持簡化選民登記,這是美國19世紀民粹主義思潮「傑克遜民主」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傑布則表示反對。在黨內初選中,魯比奧不但獲得保守派的更多支持,而且直接搶奪了傑布預料之中的選票。 在整個共和黨立場日趨保守、對傳統政客不信任的大環境下,即使共和黨精英意圖推選一人替代川普,傑布也很難成為服眾的人選。與此同時,即使共和黨最終推出一位「相對溫和」的候選人替代頗具爭議的川普,這位候選人也很可能較往年更為保守,而中間選民對於共和黨內保守風氣的態度也有待觀察。 傑布的選舉失利,使得原先許多人估計的「柯林頓二世對布希三世」的「總統世襲之爭」沒有出現;然而美國政治氣氛的變化不僅影響著鎩羽而歸的傑布·布希,也影響著逐步站穩腳跟、但仍未取得壓倒優勢的希拉里·柯林頓、鬥志尚存的伯尼·桑德斯,風頭正勁的川普和其他幾位保守派,乃至整個美國政府。 傑布的失利體現出美國選民對於技術官僚和傳統政客的懷疑,相比起傑布的口號「快樂的競選人」,共和黨選民中充斥著對眾多社會問題的憤怒和不滿,而他們選擇支持代表選民表達不滿的激進候選人。雖然兩黨最終候選人很可能仍會為了中間選民而部分改口,但這種民粹主義的不滿情緒很可能會影響正式選舉,以及美國新總統在今後數年內的政策。 就中美關係而言,中國往往成為民粹主義的發泄口,兩黨領跑者希拉里和川普在2015年對中國頻頻發難就是這一規律的體現。我國在今年和接下來的四年中,也應儘快做好面對美方多領域強硬政策的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