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事必有因果。這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起碼真理。無論緣由什麼事情的發生, 就必然因此而導致相應關係的另一後果產生。譬如: 拾起一個石頭往一湖水裡扔, 就必然會濺其一定的水花漣漪。這時, 若所扔的石塊兒是個小石子, 那麼, 因此而濺起水花, 也許不過是微不足道地普通而已, 或稍有起伏微小浪花的漣漪而已, 甚至連響聲也微乎其微。然而, 若投擲入水中的是塊大石頭, 則肯定就會因此產生相應較大的浪花, 連聲音也會反應相當分貝的迴響
世界萬物的運行, 就客觀而言, 那都是相應自行公平修正和制衡, 以保持自行平衡運作的。故, 平衡則立, 失衡則敗。因而, 無論緣由什麼事情的發生, 就必然因此而導致相應關係的另一後果產生。譬如: 拾起一個石頭往一湖水裡扔, 就必然會濺其一定的水花漣漪。這時, 若所扔的石塊兒是個小石子,那麼, 因此而濺起水花, 也許不過是微不足道地普通而已, 或稍有起伏微小浪花的漣漪而已, 甚至連響聲也微乎其微。然而, 若投擲入水中的是塊大石頭, 則肯定就會因此產生相應較大的浪花, 連聲音也會反應相當分貝的迴響。因此,同樣,世間或社會上、或某個國家和地區,若有某種現象的出現,那麼,也肯定尤其背景原因所導致。而這就是所有事務之因果關係。
其實,誰都知道,就國家政治的原則而言,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而所謂「永遠的利益」,其實,就是毛澤東名著之「矛盾論」中,起著制衡所有次要矛盾而達至平衡不敗之關鍵和主要矛盾。因為,無論「敵」或「友」的政治定位,其實,都將會隨時空和各自「國情」之變化所導致的核心利益的變化,而相應不同變化。
新中國創始人、偉人毛澤東曾有過這麼一段非常英明的論斷:「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革命黨是群眾的嚮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也正是偉人這一正確革命理論之運用於中共革命的實踐,所以,最後引導中共走向勝利、建國並執政。而且,還延續指導著後來新中國之對內建設和對外之外交上擴展中國的戰略空間。而這一經得起歷史實踐檢驗的英明理論,其實,即便到了今天,也仍然沒有過時!基於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而只有永遠的利益之原則,如果可以把「永遠的利益」之國家政治原則,而視為「敵友」之區分的話,那麼,很明顯,分裂之南北朝鮮半島中,北韓理所當然該首選為中國國家政治之長期戰略的核心利益。不為什麼,只為了:即便暫且忽略中朝雙方國家政治意識和歷史之淵源而不論,其朝鮮的地理位置直接毗鄰著中國之東北。那是,中國國家政治戰略前沿的緩衝地帶,也是地理上南韓無法取代之有效地形成的中國安全防護地帶。無論你喜歡與否,它都在著那兒,由不得你改變搬挪。天然形成了:唇亡,則齒寒的地理和政治格局。誰也無法改變這一客觀因素。這就是貨真價實的「國情」!這就是目前媒體上所有那些成天欲歪曲西方「民主自由」而進而誤導國人視聽、欲煽動推翻中國政治體制而全盤「西化」 照搬別人「多黨制」的知識分子「公知」們,所最忌諱提及的「國情」。這些人,最熱衷於膚淺無知地把對所謂「金家皇朝」之封建世襲制的個人好惡,而一廂情願地感情用事於所涉朝鮮半島的戰略格局之中國國家政治最高核心利益之利弊舍取分析,導致以點代面、以偏概全地歪曲事實和誤導視聽。
所以,此鐵打的「國情」,就已經確定:在南北韓之間的「敵友」卻分和選擇,只能視朝鮮為「永遠的利益」之戰略「朋友」。這也正是毛澤東當年之英明、偉大、正確洞穿里之所在。而這也正真正地體現在了當年「抗美援朝」之被迫而斷然出兵一戰。為中國國家政治在長遠的戰略上,做出了歷史的選擇。也終於為新中國打出了近五十年可和平建設環境之所在。
再則,從國家政治和地緣政治、以及因此衍生的國家軍事戰略核心利益範疇之政治劃線而言,鑒於韓國在政治和軍事上有史以來就同盟於西方列強的既定事實,這就已經明確了其政治之於朝鮮半島的問題上,歸屬於中國對手的「敵人」,而非「朋友」。即便有再多的「眾人」都不喜歡、甚至厭惡朝鮮之變相「金皇朝」世襲政治之「封建制」社會主義,中國也不得不以國家政治「永遠的利益」為最高核心利益原則抉擇戰略「朋友」。無論你好惡與否,國家政治之核心原則就是:非以貌取人,而以利舍取。既然攤上了個「醜媳婦」,那麼,好歹也得見「公婆」。所以,「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政治的首要原則之關鍵問題,必須首先搞清楚。非首先分清和區別敵我之國家政治決策之拿捏,其實,猶如商場上之沒有首先搞清楚、哪位客戶是真正的買家、便無的放矢地輕易透露自己核心低價之愚昧失當一樣,最終導致客戶摸清底牌而走人,自己卻痛失成交之失敗之同一個道理。而毛澤東當年之所以,要首先在革命理論上搞清楚這個問題,也正是涉及到革命實踐之最終勝敗之核心問題和主要矛盾。否則,就極易於被「公知」們混淆是非黑白地誤導視聽,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千萬別再被事物表象之蒙蔽而亂點鴛鴦地認「敵」為「友」認「賊」為「父」。結果最後導致中國國家核心利益戰略陣腳之亂,卻始於被自我誤導地亂自、己方戰略同盟的內部。幫賊人輸了自己被盜的錢還渾然不知。
然而,就目前這種中朝之間之政治互信關係惡化至今天之疑似被動局面,包括美韓欲借口一再無法抑制之當前朝鮮核導試驗而實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地擬安裝薩德防導系統、而導致朝鮮半島頓時陷入劍拔弩張之緊張態勢,其關鍵矛盾,完全是由於鄧小平接手后的中國,疑似當年以一系列「否毛」之誤舉,而完全忘記或放棄了毛澤東上述之涉及國家政治之首先必須明確敵友區分之英明原則,以至於概念上繆以為以為:「凡是跟美國乾的國家都發了」,便欲一廂情願地感情用事於單方面試圖戰略上靠攏美國、嘗試可否盟國之思路誤導,而一時在政治戰略上,頗為短時地首先背棄原有國家政治誠信,單方面與韓國建交,以及不再承諾為朝鮮提供遭核襲擊之核保護傘。並且,還決不允許朝鮮反過來與台灣「建交」的同時,卻又未能有效地在政治外交上,成功地幫助朝鮮消除或擺脫美韓軍事同盟條約中,那一直實實在在針對朝鮮在政治和軍事上、欲入侵和顛覆的戰略威脅隱患。這才是朝鮮從此在政治上不再誠信中國之所有「好意」、勸阻或警告等,也一再不聽話、不配合之逆反所在!否則,今天無論如何,中朝之間,尤其歷史原因曾形成的「血染」的政治戰略同盟關係,是根本不可能就輕易、如此這般難以不可調和及駕馭,甚至,以「剪不斷,理還亂」的。這就是導致當今中、美、韓朝之就朝鮮半島政局演繹至今天不得不面對劍拔弩張之緊張態勢的矛盾根源。所以, 也正是,即便中國外交一再重複那句空洞乏力之「堅決反對」的廢話以外,可無論朝鮮也好、韓國也好、美國也好,也早就看穿了你中國目前方方面面都投鼠忌器而被動無奈之底線。因此,也就每次都大膽地相應「切香腸」,就是不買你中國的面子。所以,可見人家都在運用毛澤東思想之:「天下大亂,以大天下大治」的戰略戰術思維,正「亂中奪權」地攪亂中國欲「穩定壓倒一切」的政局呢。
即便屬於中國歷史上卓越政治家的鄧小平,歷史上再英明和偉大,也無法迴避他也生前曾經強調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這一國家政治之歷史問題上之針對性驗證:即曾經決斷之政治因果後遺症。任何欲迴避核心問題之視而不見,均屬自欺欺人而不可取。這就是:「忠言逆耳,苦口良藥」之由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誰讓自己當初一著不慎,而導致滿盤被動呢?試想:一個在其國家政治之長遠戰略的謀划中,始終以顛覆、瓦解世界所有任何大國之有可能潛在於戰略上威脅其永久老大地位的帝國主義強權國家,就猶如不改本性之吃人的老虎,對峙雙方之根本利益如此不可調和地衝突,怎麼可能會輕易現成地讓中國成為其終極「朋友」或「盟國」呢?那不純粹就是一廂情願的「單相思」嗎?由此可見:帝國主義亡華之心,是永遠不死的!即便由台灣的民進黨抑或國民黨抑或其它什麼黨來執政中國,也終歸一樣。人家也不會換了政黨執政,而把釣魚島、或南海之西沙、南沙等爭議島礁,就「順理成章」地歸還給中國了!那簡直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之根本不可能!否則,中國只能「東郭先生」,委曲求全地甘心喪權辱國地「讓利」於所有上述類似領土糾紛等國家核心利益。要麼,在面對吃人老虎已把自己逼退到了無路可退的懸崖邊上的困局面前,也只能背水一戰!即便慘勝也求生存。否則,「戰」或「降」的結局都一樣無法改變:反正,老虎都必須吃你。
所以,黨國現在,似也應好好地重溫一番,那曾經指導中共革命勝利的、偉人毛澤東的名著「矛盾論」和「實踐論」了。無論什麼東西,包括國家政治,其「好」或「壞」與否,只取決於其行之有效的最終結果。能導致自己終贏「正果」者,就是好東西、就是正確理論導致實踐結果之「好」。否則,就反之。鄧小平理論不也說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嗎?現在,正好用「矛盾論」和「實踐論」來好好地檢驗自己所經歷正在發生的實踐。否則,外交部似乎都無法知道朝鮮當前那麼政治叛逆的主要矛盾在哪裡、是什麼?其實,朝鮮的主要矛盾,就是要根本解決:美韓必須承諾放棄軍事上顛覆朝鮮的政治題圖。這就是一切矛盾之關鍵前提。才有可能遏制朝鮮,能有所收斂頻研頻發導彈火箭及核武器的問題。這就是朝鮮半島演繹至緊張態勢的「因」和「果」的關係。
而中國目前欲比較妥善地解決這個問題、以確保朝韓關係不至於破局而使中國戰略核心陷於長久之被動,也只有在政治外交上,明確堅定地向美韓挑明這一所以惡化朝鮮半島政局之國家政治關鍵矛盾所在,並堅定要求美韓放棄欲主動軍事挑釁為前提的條件、作為阻嚇朝鮮放棄核研及頻發導彈之談判籌碼。且應甚至向世界國際輿論戳穿這類國家政治關鍵矛盾之所在,籍以幫助朝鮮佔領國際輿論之正道。否則,即便斗至中朝之間徹底鬧翻、甚至朝鮮半島終出戰亂而波及中國,也解決不了朝鮮「聽話」的問題。因為,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之在國家政治的核心利益上,不以自己的國家安全為首要核心利益者。其深入淺出的道理十分簡單,那就是:狗急了也會跳牆呢。即便所有動物,垂死之時也會掙扎呢。這也正所謂:「安全第一」的政治原則,永遠高居於人、甚至所有動物之考慮、定奪或拿捏之首要關鍵因素。同時,中國疑似得格外警惕那些動輒以「否毛」而在國家政治上,把持著輿論陣地,又膚淺無知、謬論橫飛地以點代面、以偏概全之歪曲歷史事實手段而誤導視聽。這類人,都疑似在干著政治上吃裡扒外的嫌疑呢。
從國家政治的長遠戰略核心利益而言,朝鮮是絕對不能放棄的。因為,唇亡則齒寒。然而,同樣:中國絕對不能再繼續做任何有可能傾向於有利朝鮮半島的終極走向「統一」事情。應盡最大的努力、甚至不擇手段盡量延緩南北韓的統一。儘管他們南北兄弟倆最終都想以吃掉對方而一統之。不能再讓當年統一之後又忘恩負義地為非作歹傷害中國的越南模式在中國東北重演。尤其不能對其繼續任何的「經援」或有助於導致其「富裕」的經濟合作。否則,其一旦有了「富裕」的錢,必然又再繼續投其所為的「先軍政治」的科技上,而有機會「星火燎原」地走向軍事強大,而再導致有歹禍於我國。而是,應盡量讓朝鮮半島繼續維持著目前的分裂狀態。這就是我們國家政治的根本利益。這就是孫子兵法「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的根本體現。國家政治就不可感情用事地再續之以所謂「同志加兄弟」,抑或誤以為「鮮血凝成」會「牢不可破」。那已都被驗證為:自欺欺人、浪費時間、勞民傷財的過程。人,總是要一代一代往下換代。而事情總在不斷的變化。故,誰無法確保,屬於思想意識性的類事情,會絕對延續不變。
中、朝、韓、美之間的問題, 其實, 最理想,也只能斗而不破。就猶如中國古代之「三國演義」的格局那樣:只有始終維持於鼎足之勢,方可平衡和制衡於「三贏」。反之,吳蜀之互斗而先垮於一方而失衡,則必然導致第三方之強權魏國各個擊破而瓦解。故,同樣也只能技巧性的繼續維持"亂中取勝"漁翁得利或從中漁利的贏家主動態勢。否則, 將徹底違背毛澤東曾經高屋建築的國家政治之最高戰略,那就是: 凡是敵人反對的, 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 我們就要反對。
朝鮮半島的統一,將長期有損於中國的核心利益。那時,華夏周圍必將禍患此起彼伏。當年讓越南之南北統一的結果已證明:當年感情用事之所謂「同志加兄弟」,在國家政治的核心利益面前,顯得是那麼地蒼白無力! 無論是,朝鮮一旦垮塌,抑或被南韓終極統一的結局, 那中國將極可能陷己被動於地緣政治之國際戰略。若朝鮮一旦由任何一方所統一,, 中國的東北方將演變出另一個將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越南"。而領土糾紛之隱患, 必將從我們的長白山(他們叫做"白頭山")開始。
可見,當年中國跟南韓之建交之前, 根本就沒有充分吃透更毛周時代,著眼於高屋建築之國家政治之長遠戰略意義。只圖一時的經濟利益設想上之「短平快」以及短視地偏頗於欲「急速」減少台灣在「建交國」數量上之非根本戰略性的問題。結果,中國當年有欠政治遠見地匆忙跟韓國建交后,也將自己於對北韓在國家政治之國際誠信上,多少毀約和不義於中朝本有之戰略同盟不再之被動境地。從而導致難以挽回地惡化了中朝之間原本用鮮血和生命大造出來的國家政治互信,而再導致中國目前之也只能疑似無奈被動地破罐破摔疲於「滅火」。當盟國之間喪失了國家政治信譽。一切合作之基礎,都已被侵蝕而不再。 無論商業還是政治, 誠信構成著合作之關鍵。更何況國家政治的信譽了。
【完】
后附:補充跟帖如下:
面臨當前朝鮮半島劍拔弩張之困局時,總有些人就根本還沒弄清楚、也分析不出,所有歷史演繹導致今天朝鮮半島困局之前因後果。便繼續以表象為根據,進而以點代面、以偏概全地歪曲事實和誤導視聽之論述。根本不懂得:凡事必有「因」和「果」的關係!無「因」,也就無「果」。這就如同某條原本寬敞的馬路今天之如此堵塞,並非人性車多流量大之緣故。而是,自某年某貪官污吏上台以來,官商結合地在該路某段建了一兩個違法違章的非法建築所致。
始終一葉障目而始終弄不清楚因果關係、卻還熱衷於歪曲、掩蓋事實地去誤導視聽者,他們就跟無頭蒼蠅似的,就只知道成天盲目地瞎忙乎於「見招拆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疏導車輛人流。總找不到事出或矛盾之關鍵所在,所以,常年勞民傷財、費時費力也始終解決不了問題。
而一眼看穿該問題之本質、了解其關鍵矛盾之來龍去脈和前因後果者,馬上依法治國,將那些違章違法建築物給拆了。從此問題迎刃而解,車流堵塞不再!
而目前國家社會上不少管治上的失誤,十之八九都是那些不懂又要裝懂的所謂「知識分子」名目的「公知」們,所嚴重歪曲事實真相地誤導視聽所致。所以,作用於人之思想意識導向的輿論工具,十分要命和關鍵。這也正是為何西方十分注重廣告之所在。而廣告之本身,就是輿論之縮影。毛澤東說的沒錯:輿論陣地,如果我們不去佔領,就必然被敵人所佔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