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加大投資醫藥創新 英媒:趕超歐美只是時間問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6-02-22 09:49:50 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宋宇

核心提示:報道稱,由於北京方面在醫藥科研上投入巨大,葯企可以利用的人才庫越來越大,而在西方受過教育的科研人員也紛紛回國,就是所謂的「海龜」。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道 英媒稱,中國生物科技公司掀起了一波融資潮,凸顯在中國新興的生命科學行業,各家公司正在爭奪行業領導地位。人們也隨之發出疑問:中國多久以後能追趕上美國和歐洲,推出重磅藥物?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22日報道,近幾周來,多家看起來前景光明的中國醫藥研發公司不顧股市動蕩,完成了融資或者準備融資。這是因為投資者對中國日益增強的醫療科研基礎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

新一代的生物科技集團正在爭相研發下一款「中國製造」藥物。

這波融資潮是中國製藥行業力求跨越廉價的仿製葯階段、轉向研製更高價值藥品的整體努力的一部分,這種努力符合中國政府發展創新型經濟的宏大抱負。

報道稱,由於北京方面在醫藥科研上投入巨大,葯企可以利用的人才庫越來越大,而在西方受過教育的科研人員也紛紛回國,就是所謂的「海龜」。
《自然》(Nature)雜誌數據顯示,以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和其他因素來衡量,2012年至2014年,中國的生命科學研究成果增加了30%。在化學方面,中國已超過德國、日本、英國和法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科研強國。

「中國有明確的前進方向:它決心成為創新者,」英國製藥集團葛蘭素史克(GSK)上海研發中心的全球神經科學研究負責人Min Li說。

報道稱,外國葯企也紛紛在研發領域與中國企業建立合作,這些合作協議既有助於它們深入中國市場,也能幫助中國製藥行業發展。比如,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正在跟阿斯利康(AstraZeneca)與禮來(Eli Lilly)合作,而百濟神州與德國的默克(Merck)進行合作。

不久前,總部位於上海的生物科技公司再鼎醫藥(Zai Lab)宣布與韓國的韓美集團(Hanmi)達成一項協議,將針對中國市場研發一種治療肺癌藥物,並將其商業化。上月,再鼎醫藥從多家私人投資機構籌資1億美元,出資人包括兩家美國大型投資公司——紅杉資本和奧博資本。

雖然再鼎醫藥目前與外國葯企合作,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杜瑩(Samantha Du)表示,再鼎醫藥有清晰的長遠目標。「我們要打造一家中國領軍企業,」她說。

報道稱,有很多懷疑人士稱,中國要追趕美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大多數葯企仍然把目光放在佔國內市場90%份額的仿製葯這一塊。生物科技研發總體上仍然處於相對初級的階段,在融資和資產規模方面比美國薄弱得多。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在臨床試驗監管方面行動緩慢,往往被認為是另一個障礙。

「政府正在儘力鼓勵提高研發能力,但是起點太低了,」諾華大中國區主席尹旭東稱,「我們將看到一些『me-too藥物』作為中國特有藥品被研發出來。但是我們何時才能看到突破性藥品問世?這要求科研能力、財力以及戰略性思維。具備這些需要時間。」

阿斯利康全球產品組合及產品戰略執行副總裁盧克·米爾斯(Luke Miels)稱,隨著中國當局不斷簡化制度,監管環境正在改善。去年12月,阿斯利康宣布將投資數億美元,擴大自身與葯明康德合作在中國研發與生產藥品的能力。

米爾斯稱,在中國本土葯企加大投資的情況下,它們成為全球挑戰者將只是時間問題。「假如10年後中國成為醫藥方面重要的創新源頭,我不會感到驚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網路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6-2-22 22: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6-2-22 22:25 編輯

【延伸閱讀】2015醫藥產業創新與發展論壇:打造「浙產藥品」品牌



圖為12月3日,2015年醫藥產業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在杭舉行。 黃晶晶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3日電(見習記者 黃晶晶)「我省葯企持有6000餘個藥品批准文號,其中大部分為仿製葯,」3日上午,2015年醫藥產業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朱志泉表示,此次論壇對於推動浙江省醫藥企業開展優勢品種的二次開發,進一步打響「浙產藥品」品牌有重要作用。

隨著「醫藥強省」建設的穩步推進和藥品審評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項政策紅利正在逐步釋放,新葯創製進入「高速通道」。

本次論壇以「服務民生、服務產業、服務監管」為主題,是「精準對接、精準服務」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旨在進一步激發浙江醫藥企業的創新熱情,加快形成一批在國內有重大影響的創新品種,共同推進浙江醫藥產業做大做強。

論壇上,原國家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作了《「重大新葯創製」科技重大專項的進展與「十三五」計劃》的主旨報告。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主任許嘉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副院長張志軍也分別作了《落實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促進藥物創新發展》和《仿製葯質量一致性評價工作思路介紹》的報告。

朱志泉說,此次論壇專門安排了仿製葯一次性評價的思路介紹,廣大葯企要抓牢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優勢品種的二次開發和一致性評價,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質量管控體系,確保療效確切、安全可及、質量可控,進一步打響「浙產藥品」品牌。

記者還獲悉,浙江省藥學會聯合德清縣人民政府創建了「浙江省生物醫藥創新平台」,並將正式上線。

本次論壇由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支持、浙江省藥學會主辦,來自全省各藥品生產企業、研發機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發、質量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各市、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人和監管人員共500餘人參加了此次論壇。(完)
(2015-12-03 16:37:01)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3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6-2-22 22: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6-2-22 22:29 編輯

【延伸閱讀】上海市醫藥學校:校企聯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生在五共型生產性實訓基地實習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徐陽老師在上藥集團中央研究院指導學生

陸國民校長和上海羅氏製藥負責人共同為實訓基地揭牌

2012年出台的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我國生物醫藥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確立生物醫藥產業的領先地位。近年來,為了進一步適應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上海市醫藥學校作為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緊密圍繞發展定位,將服務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服務上藥集團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中心任務,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領域和新機制。

2013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人社部門、財政部門批准,上海市醫藥學校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立項建設單位。學校以此為契機,凝心聚力,以校企合作為切入點,在專業內涵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方面真抓實幹,通過和相關企業進行有效、深度的校企合作,在多個專業開創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上海市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撐。上海市醫藥學校校長陸國民表示,學校創新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推動生物技術製藥、藥品食品檢驗等重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提升醫藥產業競爭力,使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提供人力支撐。
專業布局,對接醫藥企業需求

近年來,為了主動適應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需求,服務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上海市醫藥學校進行了專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將原有的醫藥衛生、商貿旅遊、加工製造三大類7個專業統一調整為醫藥衛生類6大專業,聚焦醫藥產業鏈的藥品生產、藥品流通、製藥設備維修等環節。

學校的專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對接醫藥產業的布局和結構調整,從根本上做到了職業教育服務發展的新要求,同時也為校企合作工作的有效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專業布局對著企業需求,課程設置對著崗位要求,學生能力要求對著崗位職業證書要求。
制度建設,夯實校企合作基礎

上海市醫藥學校對於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需求驅動,堅持實踐導向,堅持校企共贏,以人才培養為切入點,校企深度對接,實現整合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校品牌。長期以來,學校始終注重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不斷夯實校企合作的制度基礎。

學校成立了上海市醫藥學校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制定《上海市醫藥學校校企合作領導小組條例》。領導小組根據學校發展定位、辦學方向和社會服務的總體要求,統領各職能部門在訂單培養、企業培訓等方面與企業的全面合作。

通過制定《上海市醫藥學校校企合作領導小組條例》,明確了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工作職責,為校企合作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在校企合作領導小組的框架下,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專業建設、課程標準與教材開發,通過經常性的溝通協調,破解難題,每半年組織一次校企合作溝通見面會,不定期舉行大型的校企合作論壇。

頂崗實習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和途徑,為了保證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上海市醫藥學校制定《上海市醫藥學校頂崗實習管理辦法》,對於學生實習崗位、實習單位、學生實習的組織體系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分別制定《上海市醫藥學校頂崗實習學生管理和考核辦法》和《上海市醫藥學校實習帶教教師管理辦法》,明確實習學生和帶教教師的職責,保證實習生按時完成實習任務、頂崗實習工作有序進行。
校企聯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自2013年開展示範校建設工作以來,上海市醫藥學校圍繞著三個重點專業,開展特色鮮明、富有成效的校企合作,調研企業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學生、企業、社會共贏。

1.生物技術製藥專業「全程模擬式」人才培養模式

上海市醫藥學校生物技術製藥專業以培養合格的生產崗位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通過多次專業調研和頭腦風暴,建立起動態調研機制,先後組織專業教師赴32家生物醫藥企業開展調研,摸清企業對中職生物技術製藥專業人才的崗位技能和素質要求。在對該專業人才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與合作的多家企業共同開發「全程模擬式」人才培養方案和中高職貫通培養方案,聘請專家論證,選取了4個工作崗位的14項工作任務,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成教學任務。

生物技術製藥專業與上海醫藥集團中央研究院簽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組建了兩屆校企合作班,舉行了校企班招生的宣講會、企業面試等活動。學生在中央研究院實習,進入真實的工作環境,圍繞細胞培養、分離純化、檢定三大崗位群6個崗位,開展輪流定崗學習。真實的工作環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更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湧現出一大批技術技能過硬的優秀學生。

2.藥品食品檢驗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上海市醫藥學校藥品食品檢驗專業以培養合格的藥品檢驗人員為目標,構建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了「崗位體驗式」教學模式,實現了專業與產業、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群要求、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有效對接。
示範校建設期間,藥品食品檢驗專業不斷完善校企合作對話溝通機制,促進校企信息交流,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與企業建立深度合作平台,不斷創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與上海信誼、上海新亞等12家企業組建了校企合作班,在教學中,聘請行業技術人員擔任帶教師傅,以葯檢崗位流程中的檢測項目作為教學項目、引入標準操作規程(SOP)、行業標準(《中國藥典》)等職業標準,依照企業對員工的崗位評價方式制定教學評價內容,使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藥劑專業「校企合作,全程嵌入」人才培養模式

上海市醫藥學校藥劑專業以培養藥品流通領域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出「三大融合」的理念:專業教學標準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融合;專業教學過程與崗位真實情境融合;學校學業評價與職業技能鑒定融合。將職業資格考證納入課程體系,以國家職業資格要求設置課程模塊,優化職前職后一體化人才培養,解決了職前職后教育銜接和溝通不暢的問題。

「校企合作,全程嵌入」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從課堂學習、企業見習、參與企業重大的文化活動到企業頂崗實習,始終處於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的循環交替中。既注重傳統理論知識的傳授又注重學生操作技能、職業能力的提升,提高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

藥劑專業與上海第一醫藥、華氏大藥房等多家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係,構建了學生從藥店營業員、藥師到店長的一站式培養平台,為藥品庫存管理、藥品批發、藥學服務等藥品流通環節提供了人才儲備和支撐。

共建共享,助力醫藥產業發展

上海市醫藥學校與上海普康葯業有限公司以「多元投入、互利共贏」為思路,產教進行深度融合,創建了產教一體「五共」型生產性實訓基地。雙方共謀基地建設規劃,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共享基地產教運行,共育專業技術人才,共享基地合作成果,助力醫藥產業發展。

經過兩年的建設和開發,基地現可提供實訓場所6200平方米,實訓設備設施凈值3000萬元;校企共同開發教學項目8個,實習實訓崗位15個。兩年來,已有1088名學生進行認識實習,240名學生開展生產實訓,65名學生頂崗實習。學校16名專業教師和60餘名公共課教師進入基地分別進行實踐教學能力的培訓和職業體驗;基地還為上海市本科和高職院校藥學專業的180名學生開展教學實習,10餘名專業教師的企業實踐培訓提供場地和師資。

在「共建共享、產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機制下,學校開展對企業職工的技術培訓,提升員工的素質,先後有多名一線工人獲得了國家職業資格四級證書;加速設備更新改造,新增產能190萬(粒)/天;同時藉助學校的先進儀器設備和技術力量,提高企業產品報批速度,加快新產品研發進程。

上海市醫藥學校一直以來都注重國際化合作辦學,開發了國際水平專業教學標準,並與羅氏、施貴寶等多家外企開展校企合作。2015年,上海市醫藥學校與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共建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和國際化辦學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學生在外企的真實工作環境中學習成長,接觸先進的生產條件,近距離感受外企濃郁的企業文化氛圍,耳濡目染,為他們以後的職業生涯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實習學生也為企業帶來了新鮮血液,學生的細緻操作、創新思維無時無刻不在反哺著企業的發展。

改革傳承,展望校企合作未來

醫藥學校副校長茅燕萍介紹,上海市醫藥學校的校企合作一路走來,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企業接受學生頂崗實習的初級階段,企業兼職教師進入學校課堂的中級階段,校企一體化階段,主要是學校有幾個專業開始和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下一步,上海市醫藥學校的校企合作將朝著全面深化校企一體化的階段發展,把學校所有專業和企業對接。學校現有六大專業,未來力爭每一個專業都找到合適的企業進行對接,在專業課程設置、專業教材開發、實訓中心建設、師資隊伍培養、學生實習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對接,真正做到校企緊密結合,產教深度融合。

未來的上海市醫藥學校將在「未來決定現在」這一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深化校企合作,不斷注重內涵建設,全面實施跨越戰略和特色發展戰略,辦出具有國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醫藥職業教育,助力醫藥產業發展。

(2015-08-31 07:32:01)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4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6-2-22 22: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6-2-22 22:31 編輯

【延伸閱讀】台媒:全球癌症用藥支出首度達千億美元 創新高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道 台媒稱,癌症藥物漲價加上癌症發生率攀高,2014年全球癌症用藥的支出年增10%,首度觸及1000億美元大關創新高紀錄。
台灣《中時電子報》5月6日引述《金融時報》消息稱,製藥業又準備推出新一代癌症療法,勢必再推升癌症治療成本。

以上數據由美國權威研究機構艾美仕醫療資訊研究所提供。

默克、必治妥施貴寶、羅氏及阿斯特捷利康等國際大藥廠,皆投入開發所謂的癌症免疫療法,亦即利用身體的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

此新興療法最早在美國發布,還是近幾個月的事,1年花費約15萬美元,因成長乏力悶了10年的製藥業,為此重燃樂觀情緒。

但所費不貲的抗癌新葯如雨後春筍般湧出也引發質疑,那就是全球人口老化下,各國醫療體系面對照護成本高漲已窮於應付,還負擔得起昂貴的抗癌藥物嗎?

艾美仕報告指出:「確診時間提早,治療時間拉長,藥物療效提高,正在推升癌症醫療的支出。」

過去5年,癌症藥物花費的年複合成長率揚升至6.5%,而隨著癌症新療法陸續問世,艾美仕預測從現在起到2018年,成長率會進一步拉高到6%~8%。

製藥業之所以颳起併購風,多少和垂涎高利潤的癌症藥物資產有關。例如美國大藥廠AbbVie今年3月斥資210億美元,收購成長看俏的抗血癌口服藥Imbruvica製造商Pharmacyclics。

不過艾美仕報告也提到,無論是大型製藥集團或小型生技公司,都搶著在潛力看好的新興癌症免疫療法市場卡位,白熱化競爭料將緩和癌症葯上漲趨勢。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民眾在醫院藥房窗口取葯。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15: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