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萬名華人示威,美主流社會理應反思

[複製鏈接]

1092

主題

1519

帖子

64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七界殺星

Rank: 5Rank: 5

積分
64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月20日,美國數萬人舉行示威,抗議陪審團對紐約警察梁彼得罪名全部成立的裁決。

  梁彼得是一名華裔。他在高危區域巡視時因緊張導致走火,子彈反彈誤殺一名黑人。案件的審判符合美國司法程序。但是,事發時與其一起進入該區域的白人警察同事未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此前,還發生過白人警察開火打死黑人而未被定罪的事情。

  參加20日示威的多為華人,有美國華人媒體將活動稱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美國華人示威」。示威者的主要訴求是司法公正。但美國輿論普遍認為,這是旅美華人對長期以來種族歧視不滿情緒的「總爆發」。

  美國華裔以往不大抱團,不善於也不敢於聯合爭取各方面的權利。這導致了華裔社群長期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但是,隨著新華人增多和華人社會地位的上升,部分華人社團開始增強政治參與能力,在第二代、第三代華人中,開始出現有志於成為政治領袖的人物,華裔的政治意識普遍覺醒。此次示威活動很可能預示著美國華裔社會的重大政治轉向。

  儘管,此次活動針對的種族歧視是美國社會的老問題,但它發生在極化現象不斷加劇的今天,加深了人們對美國這個民族大熔爐融和能力的懷疑。隨著更多不同膚色的移民從世界各地進入美國,觸及熔爐能力底線的已經不再只是「黑白融和」的問題,拉美裔、華裔、印度裔……也都普遍面臨融和的困難。

  美國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因此具有相當的包容度,這也往往會成為很多人認識和了解美國的開端。但是,在那裡生活久了的人會感覺到,這個大熔爐的基礎是「合眾為一」,不是「合而不同」。這個「一」就是盎格魯—薩克遜,或者說是白人和清教徒的價值觀和宗教信仰,它是刻印在美國總統徽標和美元硬幣上的基本準則。它以白人的既得利益為前提,同時也構成了白人至上的心理基礎。這個大熔爐熔煉而出的絕不是無限的融和、無原則的融和。在日趨多元化的美國社會中,表面的多元性和實質的一元性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多年前,「文明衝突論」的始創者、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就以《我們是誰:對美國民族認同的挑戰》一書,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為什麼一向被世人視為民族大熔爐的美國會有強烈的身份危機感?

  當今美國,似乎正在走入一個意識形態對立極化的困境。從弗格森黑人被白人警察槍殺引起的動亂,從大法官辭世暴露的兩黨對立、從總統競選人桑德斯「歐化」傾向引發的警惕,都可以看到這種極化的暗流在涌動。

  以往美國也有這樣不同價值取向的分歧,但發展到今天,一部分極度保守,一部分特別自由,尖銳對立,激烈博弈,卻是過去沒有過的。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包括美國非主流族群在人口結構中的增加、貧富差距加大等社會變化,已經越來越觸動保守派和自由派自認為是最核心的東西,同時也是他們各自認為最需要堅守的東西。

  在我們的美國印象中,「合眾」的能力一直佔有重要地位。當美國全力以赴向外推進其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而遭受阻力,甚至造成部分地區出現大動亂之後,我們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其一元性實質與世界多元性之間的矛盾。但是,美國國內正在發生的很多事情在提醒著我們,其內部的難以「為一」,可能才是這個帝國今後會往哪裡走的關鍵所在。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沙發
籽棠 發表於 2016-2-22 21:54 | 只看該作者
我就是來點贊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0: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