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4天10億票房收入 《美人魚》是如何做到的?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2-22 05:03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搜狐

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刊文稱,原題:《美人魚》的人文關懷 正在熱映的周星馳電影《美人魚》,和這位「喜劇之王」近期導演的其餘「周氏喜劇」一樣,不光是讓人笑到肚子疼的鬧劇,而是有思想深度的正劇,只不過是披上諧劇的外衣而已。感情細膩的觀眾,在離開電影院后,細細回味,慢慢咀嚼,恐怕笑不出來,反而會嚎啕大哭。

限於篇幅,在此不詳細介紹《美人魚》的劇情,大家可以上電影院看,不然也可以上網去看劇情大綱。總之,就是通過講述一個老掉牙的人魚戀愛情故事,來表達一個更宏大的主題:譴責人類對自然環境沒有底線的破壞,並揭示出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人類永不滿足的貪婪。

自從人類學會了用火,告別蒙昧以來,人類的整個文明發展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征服自然的過程。如果說,從舊石器時代到農業文明時代,人類因為生產技術還相當落後,對自然的破壞還不嚴重的話,到了工業革命之後就大不相同了。尤其是二戰結束至今的70餘年間,人類之間再無大型戰爭,人口急速膨脹,到現在全球已有70多億人。這麼多的人要生存,自然得消耗很多自然資源,加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也使得人類擁有了更強的破壞自然能力。

在影片中,星爺通過美人魚奶奶之口,追述歷史上也有過人類與美人魚和平共處的時代,還特別提到明朝的三寶太監鄭和有恩于美人魚。這是不是在歌頌以鄭和船隊為代表的東方文明主張與自然和諧共處,卻對以西方大航海時代為開端的現代文明嚴重破壞自然持批判態度呢?值得深思,耐人尋味。

其實,藉助電影手法來譴責人類破壞自然並非始於星爺,在西方電影界「古已有之」,但大多數是紀錄片。例如:美國攝影家克里斯·喬登(Chris Jordan)於2011年出品的《中途島計劃》(Midway),就描述了塑料產品是如何殘害信天翁等鳥類;美國導演肖恩·蒙森(Shaun Monson)先後於2005年和2013年出品的紀錄片《地球公民》(Earthlings)和《萬物一體》(Unity),則是在揭露人類大規模地屠殺和虐待動物的血腥事實,同時提倡眾生平等

出自法國大導演呂克·貝松(Luc Besson)之手的《亞特蘭蒂斯》(Atlantis),相信是同類作品的鼻祖。在這部於1991年上映的紀錄片中,所有的演員都是魚類、海龜等海洋生物,是一部徹底讚美海洋的影片。或許它就是《美人魚》的靈感來源之一吧。

比爾·蓋茨、李嘉誠、馬雲等世界級富豪近年開始投入巨資開發素食健康食品。希望在他們的帶動下,人類能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在接下來的文明發展階段,不要重走征服自然並以眾生為敵的老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5: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