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都是文化惹的禍:汪精衛悲劇人格分析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2-15 01:00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新浪
作者:宋圭武

汪兆銘(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陰(原紹興縣),出生於廣東三水,字季新,筆名精衛,因此歷史上多以「汪精衛」稱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謀刺清攝政王載灃未遂,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於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誌。1921年孫文在廣州就任大總統,汪精衛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1924年任中央宣傳部長。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漢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腫」病死。汪精衛雖為病死,但死因有不同的說法。汪精衛曾被王亞樵派遣的鐵血鋤奸團成員刺殺受傷,子彈深陷體內,無法取出,鉛毒逐漸擴散,終至藥石罔效。日本作家上阪冬子訪問汪氏子女后寫的書支持病死之說。一說是其妻陳璧君相信中醫,貼了中藥膏藥,卻促使鉛毒擴散全身,才造成汪精衛病死。另一說則是汪精衛遭日本軍下毒謀殺,但被汪精衛長女汪文惺、女婿何文傑斷然否認。何文傑表示汪精衛患的是「多發性脊骨瘤腫」。

汪精衛早年「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何其悲壯,晚年卻成國家頭號漢奸,遭萬人唾罵,遺臭萬年,為什麼會有如此悲劇人生?有學者也進行了多方探討,有各種觀點。筆者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夫人不明智督促的因素,也有狐朋狗友反覆勸說導致的因素,但自身原因應是關鍵,而自身原因的主導,則是文化因素。

中國文化本質是缺乏超越界的。由於缺乏超越界,人對本質的追求必然更多趨向自我,我就是世界的圓點。另外,由於缺乏超越界的有效制衡,人們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必然就沒有正義的邏輯,我的利益就是最大的邏輯,正義都是我實現個人利益的工具。

但社會又不是單個人的遊戲,人與人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在這種情況下,面子文化必然大行其道。在面子文化下,別人既是地獄,又是天堂。說別人是地獄,是因為缺乏超越界,人格缺乏有效制衡的手段,這時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和對付許多具有機會主義人格的人,人活在「人」的叢林中。說別人是天堂,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別人評價的基礎上,別人說好,我就好,別人說壞,我就壞,別人對我評價的世界構成了我人生意義的天堂。

面子文化導致人格雙面化。一方面,在面子世界,富麗堂皇,高大威武;另一方面,在裡子世界,破敗醜陋,矮小猥瑣。在面子文化下,人格呈現多方面的雙重特徵。一是柔弱與殘暴同為一體。一個人在內心世界可能很柔弱,但外在世界可能會表現出很殘暴的一面。二是迷信與自信同為一體。可能既迷信權威,又對權威不斷提出挑戰。三是節儉與奢靡同為一體。本來很節儉,一分錢也算得很細,但為了面子,又極力追求奢靡,不惜一擲萬金。

另外,由於缺乏超越界的制衡,面子文化最終導致自身對自身的背叛,自身取得了一種異化的形式。人們在追求面子的過程中,往往丟掉了真正的面子。本質是為了追求自我利益,但最終卻沒有了自我利益。文化的異化,同時讓整個社會陷入一種囚徒困境中。個人越追求自我利益,最終導致個人越沒有個人利益。

另外,由於缺乏超越界的制衡,面子對人的約束本質是不穩固的,更多具有手段意義,而非目的意義。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撐門面,在不需要的時候,就可有可無,甚至有時候一錢不值。

另外,人一生追求的利益主要包括兩方面: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人的一生,是追求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總收益的最大化。當然,由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偏好,有些人偏好精神收益,有些人偏好物質收益,但總目標是明確的,就是實現總收益的最大化。另外,一般人在追求物質利益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有些人會選擇通過追求精神利益的最大化來實現人生總收益的最大化(當然,現實情況比較複雜,各種情況都有)。在面子文化下,面子構成了一個人主要的精神利益的來源。

汪精衛人格就是缺乏超越界背景下面子文化的一個典型。由於缺乏超越界,汪精衛人格是高度自我的,我是真正的人生意義的原點,但其人格表現又具有雙面的特點。在內心深處,汪精衛本質是真正缺乏對正義的追求的。汪精衛追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同時為了實現自我利益最大化,會不擇手段。

汪精衛通過謀刺清攝政王載灃,本質是為了實現面子文化背景下的精神收益的最大化。而汪精衛最後又成了最大的漢奸,則是汪精衛內心世界的醜惡靈魂最終戰勝了面子的約束所致。

文化是汪精衛命運真正的殺手。

汪精衛的人生悲劇,也昭示了中國文化如何進一步建設的問題。

文化是支撐一個國家發展的長久之力。文化決定人格,而人是發展的主體。

文化有陰有陽。中國文化有陽剛的一面,具體也有很多表現。如提倡天行健,君子當厚德載物,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些文人表現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情懷等,這都是陽的一面。但中國文化也有陰的一面,如潛規則,具體如過度好面子等。文化建設,需要不斷充實陽氣,這樣社會有機體才能健康和諧,個人的成長才能有更好的環境,培育出的人格才能更加和諧健康。如何讓中國文化充滿陽氣,需要更多向天空看,需要更多仰望太陽,需要更多追求精神的超越,而不是過多向下看,過度追求世俗的東西。需要讓一個人的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有機統一起來,需要構建真正的愛面子世界,而不是為了一個虛假的面子荒廢人一生。同時,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一個整體建構過程,需要真正的解放思想,也離不開啟蒙的推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2: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