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教育真的對底層公平?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2-15 00:45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新浪



《中產子女已贏在起跑線上,瘋狂虎媽卻把他們輸光了》一文中,我發了一個投票調查,雖然投票樣本還太小,不足以作為社會學意義上的調研。但家長們關注的問題,卻讓我大為吃驚,我以為選項中,投票最多的會是經濟負擔問題,其次是是否參加高考的糾結,而目前的投票數來看,第一、二位的是「讓孩子講誠信,將來會吃虧嗎」、「家長的教育理念分歧」。

為什麼會這樣?我得到的信息仍不夠多,只能粗略分析。可以說,成年人世界的不講誠信即可獲利的現實生態已經使得他們足夠焦慮了。而家長之間的分歧會成為困擾的問題,也使我非常意外,和一些朋友聊了聊,發現很多人認為,結婚之後,為了孩子就不可能輕易離婚了,一旦夫妻之間教育理念有分歧,將會引發家庭大戰,而這種衝突恐怕難以化解。它不像經濟壓力的問題,經濟問題可以在家庭收入穩步增加以後得以緩解,而家庭成員的分歧,卻難以緩和。

這次先談談誠信問題。「阿瑪尼少年」提出不要一考定終身的觀點,遭到了鋪天蓋地的反對,從網友反對的理由來看,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這個考卷,那未來的世界就沒有底層孩子的空間了,都搞素質教育,沒錢的家庭怎麼拼得過花大錢培養孩子各種素養的城市中產及富豪家庭啊!

其實,很多人誤解了素質教育的核心。素質教育之所以與應試教育相對,指的是人的能力不能被應試完全限定,如果僅僅發展應試刷題的能力,這不是真正的能力,它所產生的弊端,將在大學的專業學習中以非常極端的狀態報復這些只會考試的應試機器。

論素質,農村孩子真的比不過城市孩子嗎?那要看我們如何定義素質。如果我們把探索能力視為素質,親近大自然、被放養的農村孩子,其探索的能力並不比城市孩子差。如果我們把戶外生存能力視為素質,滿山遍野奔跑的農村孩子,也不會比城市那些關在高樓大廈里的孩子差。素質,並不僅僅是彈彈鋼琴、打打高爾夫,素質是可以全面定義的。就算是知識學習,為應試而學,和為求知而學,也是不同的。如果我們的教育不是一考定終身,而是長期的學習能力的評估,那麼,這種學習能力才是大學真正期待的素養。

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呢?不是應試教育比素質教育優越,更能考察一個人才的實際能力,而是因為在誠信全面喪失的社會背景之下,國家力量根本沒有條件組織多次考試。為了防作弊,每次考試都興師動眾,舉國動員,高度戒備,這成本很高。於是,一考定終身!這是一個非常投機的節約成本的偷懶辦法,卻不是為國民素質提高而長遠規劃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制度的設計,第一步就在防防防,防作弊,防偷奸耍滑,第二步呢,就是最大限度節約成本。

如此一個短視的偷懶辦法,卻被大量自視為底層的網民高聲喝彩和擁戴,只能說,他們是被表面的結果公平給蒙蔽了,卻看不到更為長遠的隱性的不公平。

為什麼說這套應試機制長遠而言,對底層是不公平的呢?那要看我們如何定義人才,如何定義一個人漫長的職業生涯和人生規劃。如果人生到高考即劃上休止符,就宣告結束,那麼,這樣看起來,一考定終身的應試體制似乎是讓貧困家庭、農村孩子有機會通過考試進入大學,從這個結果而言,似乎是挺公平的,還挺能體現教育促進階層流動的目標。

但是,一旦我們把視角拉長一點,看看這些大學生長久的發展,便可發現,應試教育禍害最深的,恰恰是底層的孩子!

為什麼這樣說?這是我在職場上多年觀察以及其他社會接觸的觀感。我也招聘過大學生,一個明顯的感觸是,同樣是應試教育體制下出來的大學生,城市中產階層的家庭早就非常精明地「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了,他們才不會真的相信人才培育就是通過高考萬事大吉。這些家庭都在對付應試的基礎上,從綜合素質各個方面著力打造孩子的職場能力。於是,到了就業市場上,死讀書的農村生源大學生,往往非常不適應都市職場,即便他們當年的高考分數遠遠高於這些城市孩子,但由於他們是拼盡全力無暇旁顧地擠過高考獨木橋的,他們根本來不及為職業發展作任何準備和規劃。

有人會說,難道改革為素質教育,農村孩子就能擺脫處於劣勢的處境嗎?不敢說農村孩子能夠在就業市場上反敗為勝,但起碼,通過全面的素質培養,農村孩子的優勢能夠被部分地激發出來,尤其是在那些城市孩子有著天然缺陷的領域。

也許你不信。那麼,我們看看今天的一些成功人士或者傑出人才。他們當中,很多就是從當年的鄉村、山溝溝里走出來的。不說企業家,說說作家,莫言、畢飛宇都是農村孩子,試想,如果他們只能用盡所有的精力去刷題的話,他們不會成為今天的優秀作家。他們的自述裡面,一次又一次地描述了鄉村生活給予他們的思想和寫作資源滋養,那些生活閱歷,是什麼北大中文系、中大中文系城裡孩子也無法獲得的。

上中文系的第一天,我就明白自己無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小說家,我深知貧瘠又平順的城市生活無法支撐小說創作所需要的想象力和豐富的寫作素材根基。當然,如果你非要說現在的某些80后城市作家也冒出來了,那我只能說,那只是營銷出來的作家,甚至是造假、不誠信和利用潛規則弄出來的「作家」,他們不會成為真正的作家。事實也證明,他們已經被大眾讀者拋棄了,他們搔首弄姿而又淺薄的作品,是不會成為經典的。

再說大學里的知青一代教授們。他們沒有被應試教育的刷題所禍害,他們今天迸發出來的學術洞察力,恰恰和當年豐富的生活閱歷相關。在很多問題上,他們比那些從來沒有離開過校園的應試教育一代青椒要富有創造力,要更具備學術研究所需要的問題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被應試教育戕害的一代人,恰恰是你我這一代,今天的70后、80后。70后、80后已經和正在成為00后的家長,但遺憾的是,應試教育的既得利益者們很多已忘記自己是如何被應試教育傷害的了。他們只看到自己似乎「成功」的一面,卻看不見自己的短板。

審視我們的成長經歷,似乎又比90后、00后幸運,因為,我們那個時候的應試教育,密集的刷題和無聊的機械記憶訓練,主要集中在高中階段,應試壓力並不像今天這樣全面提前到小學甚至幼兒園階段。於是,我們的童年生活仍然是輕鬆快活的,我們的童年時代仍然是可以大街小巷到處奔跑的。

今天,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孩子,已經被他們無知又殘忍的父母推向了全面的應試訓練當中。此外,加上城市的迅猛發展,都市的生活空間密度越來越大,石屎森林裡居住,麻雀學校里就讀,孩子們甚至連課間玩耍、課後戶外自由奔走的空間也被剝奪殆盡了。這些被關在籠子里的城市孩子,未來的生存能力、社會適應性、創造力、想象力、洞察力,甚至未必比他們的父母強。

而恰恰就是他們的父母,還在死死維護和捍衛應試教育。他們往往是農村考上大學到城市工作的都市新移民,他們相信,自己也是通過應試才能上大學改變命運,才成為城市白領的,孩子的未來就是熬過應試教育這條路才最公平。他們或許沒有仔細考察過,那些早已意識到應試教育弊端又有經濟實力的家庭,已經在放棄中國應試教育和高考獨木橋這條路了,他們早早就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甚至是國外的私立中學,鋪就的是一條對中國應試教育用腳投票的道路。

那些家境殷實又有遠見的中產階層,可未必個個像「阿瑪尼少年」的母親那樣,如此虔誠地信奉當下的教育體系和成功路徑。那些有錢又有見識的富裕家庭,也未必都像「阿瑪尼少年」的母親那樣短視功利,以拙劣的謊言為孩子的「出人頭地」辯護。

不說富豪王健林的兒子早早被送去國外讀書,就是知識階層,也有不少人不僅把孩子送去國外讀書,而且追求價值觀與國際接軌。清華海龜教授魯白講述為自己的孩子尋找華盛頓地區私立中學的經歷時就談到,這些私立學校可不僅僅重視知識和技能教育,還非常重視道德教育。在今天的有識之士看來,孩子僅僅通過考試是遠遠不能成為精英的,社會精英還需要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將來才可能過上有意義的精神生活和智識生活。

行文至此,你大概知道我要說什麼了。是的,未來清晰可見的前景是,階層固化將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正義問題。在美國,這個問題也常常成為爭論的議題。而中國呢,如果這些接受了世界頂尖學校教育的華裔精英回到中國,那些通過高考躋身各行各業的農村生源大學生,將難以和有知識還有道德有情懷的海龜精英競爭。今天關於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爭論,將在大量海龜精英佔領各行業核心崗位的現實面前,顯得極為蒼白無力。

等待國內貧困家庭甚或普通工薪階層的社會景象是什麼呢?恰如我在《中產子女已贏在起跑線上,瘋狂虎媽卻把他們輸光了》中所言的,「對於鄉村孩子而言,最致命的競爭來自中產階層家庭如果不僅僅注重知識和技能教育,還注重道德養育時」。留給農村生源、城鎮普通工薪階層的社會空間將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說,底層孩子將不是和頂尖精英直接碰撞,而是和留在國內參加高考的「權貴」階層的孩子競爭,他們能打敗的,僅僅是那些「偽精英」——尤其是那些依靠不誠信手段出位的土豪、官僚家庭孩子。在這有限的空間當中,底層孩子唯一的資源恰恰不是應試能力,而是他們的道德資源。

為什麼作出這樣的判斷?基於這樣的認識:中國不可能永遠保持腐敗、不誠信的社會生態而取得長足發展。今天通過不正當手段得到的財富、地位,在未來將極易失去。因信息的日益透明和公眾理性的覺醒,不誠信手段和腐敗行為將越來越容易被識別,以謊言遮蔽的「內幕」也將快速傳播而置當事人於不堪境地。

實際上,我們已經看到,「阿瑪尼少年」事件僅僅暴露了母親沒有誠實應對質疑的問題,以及關於少年參政程序的大爭論而已,還沒有任何確鑿證據表明這位少年的父母財產來源不正當或參政程序涉及腐敗。信息僅曝光到目前這個程度,「阿瑪尼少年」的成長就蒙上了陰影,贏在起跑線上的大好前程就陷入黯淡之中。

而高考,所謂的一考定終身,不過是基於社會不誠信的權益之計,人們生怕多考和素質評估、推薦信機製成為腐敗、濫權的溫床。如果意識不到這是不誠信社會的產物,而認為高考體制有必要長期不改革維持下去,其實是裹挾社會全體為不誠信付出犧牲國民素質的代價。這種裹挾,在「洋高考」領域也已經發生。被稱為美國高考的SAT水平測試,就經常發生取消全體中國考生成績的事件,考試組織機構表示,這是因為發現試題泄露或有人作弊。

回到我上一期文章設置的投票問題——教孩子誠信會讓他們將來吃虧嗎?按照上文的推演,我們似乎應當得出這樣的回答:慫恿孩子不誠信,將來才會吃虧。

不止是將來,今天,已經有一大波社會成員包括那些堅守誠實底線的,在為「中國人不誠信」的群體病付出代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9: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