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方600億美元支持中非十大合作

[複製鏈接]

295

主題

295

帖子

18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we12 發表於 2016-2-11 04: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地時間4日上午,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在南非開幕。本次峰會由中國和南非共同主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南非總統祖馬,非盟輪值主席、辛巴威總統穆加貝等共50位非洲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代表團團長以及非盟委員會主席祖馬出席開幕式。習近平發表致辭,全面闡述中國發展對非關係的政策理念,宣布未來一段時期中非合作重要舉措,提出把中非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攜手邁向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
  習近平強調,中非歷來是命運共同體。長期以來,中非始終風雨同舟、相互支持。中非友好歷久彌堅,永葆活力,根本原因就在於雙方始終堅持平等相待、真誠友好、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習近平指出,當前中非都肩負發展國家、改善民生的使命,中非合作發展迎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我們要把中非傳統友好優勢轉化為促進團結、合作、發展的動力,為中非人民創造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為推動世界更加均衡、公平、包容發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強調,中方將秉持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同非洲朋友攜手邁向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我提議,將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為此做強和夯實「五大支柱」。
  習近平表示,為推進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建設,中方願在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即中非工業化合作計劃、農業現代化合作計劃、基礎設施合作計劃、金融合作計劃、綠色發展合作計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合作計劃、減貧惠民合作計劃、公共衛生合作計劃、人文合作計劃、和平與安全合作計劃,著力支持非洲加快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
  為確保「十大合作計劃」順利實施,中方決定提供總額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包括:提供50億美元的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提供350億美元的優惠性質貸款及出口信貸額度,;為中非發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各增資50億美元;設立首批資金100億美元的「中非產能合作基金」。
  習近平指出,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5年來,中非各領域務實合作成果豐碩,中非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我們應該登高望遠、闊步前行。讓我們攜手努力,匯聚起中非24億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開啟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
  祖馬總統、穆加貝總統、非盟委員會主席祖馬盛讚中非傳統友誼和合作成果,高度評價習近平關於深化中非合作的重要舉措,熱烈歡迎中方宣布的促進中非合作措施,支持把中非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600億美元
  支持資金包括:
  50億美元 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
  350億美元 優惠性質貸款及出口信貸額度
  50億美元 增資中非發展基金
  50億美元 增資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
  100億美元 設立「中非產能合作基金」首批資金
  提升中非關係的「五大支柱」
  堅持政治上平等互信
  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發展道路,在事關雙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堅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中方始終主張,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的事情應該由非洲人說了算。
  堅持經濟上合作共贏
  要充分發揮中非政治互信和經濟互補優勢,以產能合作、三網一化為抓手,全面深化中非各領域合作,讓中非人民共享雙方合作發展成果。
  堅持文明上交流互鑒
  要加強青年、婦女、智庫、媒體、高校等各界人員往來,促進文化融通、政策貫通、人心相通,讓中非人民世代友好。
  堅持安全上守望相助
  中方支持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決非洲問題,願積極參與非洲加強維護和平安全能力建設,支持非洲加快發展,消除貧困,實現持久和平。
  堅持國際事務中團結協作
  要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維護共同利益。中方支持非洲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綜合新華社
  講述
  派駐非洲是一種怎樣的工作?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2014年人類發展報告》,獅子山的人類發展指數在187個國家中居第183位,53.4%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我們在首都工作,電力比較穩定,但每周會有一兩天停電,需要自己發電,如果公司的項目完成,就可以基本解決主要城市的供電問題。」這是劉亞飛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派駐西非的獅子山進行能源項目的開發和建設。
  目前,在非洲有超過2000家中資企業,涉及行業既有傳統的農業、採礦、建築,也有新興的資源產品深加工、工業製造、金融、商貿物流、地產等。外派非洲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呢?三位曾有過外派非洲經歷的中方員工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工作
  收入豐厚卻也辛苦
  今年43歲的師偉(化名)可以說是一位典型的「非洲客」。他在中興通訊工作17年,負責公司質量體系和質量培訓。由於工作的需要,2005年到2013年,多次外派到非洲國家。
  在師偉記憶中,中企真正意義上走進非洲是從2000年左右開始的。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是個裡程碑意義的會議,那次會議后,中企在非洲的數量也有了質的變化。中興在非洲廣泛涉及通訊相關的業務,比如其中之一是幫助建設網路,「客戶要求一攬子解決,所以凡是跟通訊有關的業務,我們在當地都會涉及,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規避採購同行設備,降低整體項目的成本。」師偉說。
  師偉告訴北青報記者,員工補助會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危險程度高的地區會高些,大約每天幾十到一百多美元,但也要看當地的治安情況和辛苦程度。如西非馬里就要高一些。
  「馬里事件很讓人揪心。」劉亞飛說,他常被人羨慕外派的收入豐厚,但大家都沒有切身實地地體會過外派工作的艱辛和潛在的安全隱患。
  師偉在採訪中數次提到:「企業走出去不容易,大家賺得也是辛苦錢。如果說最真切的看法就是,身邊很多同事出國后都改變了在國內的看法,也很少抱怨了。出去以後其實是在受教育,很多問題大家豁然開朗,大家都更愛國了。」
  環境
  時常穿梭原始森林
  第一次派駐獅子山3個月回家后,劉亞飛被家人笑稱「像難民逃難回來一樣」。原本130斤的他最瘦的時候只有113斤。
  他參與援建的電力項目需要時常在野外勘查,要穿梭原始森林,「可能會遭遇蟲蛇襲擊。」「黑人兄弟」在前面開路,見到蛇就把它們打死,然後烤成食物。有時他要乘獨木舟過河,據說水裡可能會有鱷魚。
  當地瘧疾肆虐,是他最擔心的問題。「如果在野外工作感染瘧疾,需要送往首都進行治療。一旦在途中病情沒有得到遏制,輕則留下後遺症,重則身亡。」
  在中興工作的師偉表示,在中非的一些國家,「同事沒有得過瘧疾是很少見的,一般去時都會從國內帶很多風油精。」如果到首都以外的城市,有些村鎮衛生條件根本談不上,都沒有下水道、衛生間。
  當然,非洲也有一些環境和衛生狀況不錯的地方。在赤道附近的蒲隆地常年氣溫在20攝氏度左右,氣候宜人,當地受瘧疾困擾較少,吃東西也不必太擔心。
  王伊琳曾在那裡從事了3年的研究工作。當地的美食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坦噶尼喀湖裡的魚非常美味,烤羊膝蓋、羊排配上蛋黃醬讓她和同事每周必吃。
  不過她坦言,駐外生活「也就只有野趣了」。蒲隆地沒有商場、遊樂園,在那裡戀愛的人們一般都去湖邊坐坐,喝喝咖啡。
  安全
  在外用餐選擇中餐館
  蒲隆地至今仍屬於戰亂地區,與剛果金交接的地區有叛軍,偶爾晚上會聽到槍聲。有一次,反對派襲擊情報部長,那是王伊琳第一次真切地聽到槍聲、手榴彈的聲音就在附近,她趕緊關燈趴在床上。「生死是小概率事件,我還是覺得想家和寂寞的心理影響更重些。」
  在第一次飛往蒲隆地的飛機上,她又是害怕,又是想家,一直哭到印度,後來每次與家人視頻,總是以淚洗面。單位規定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她認為這多少有些「不人道」,有的企業允許員工每個季度回家兩周,多少可以緩解思鄉之情。
  劉亞飛當時的公司就規定每兩個月可以回家一次。在安全方面,公司在外派前會進行安全教育,不過他也坦言,出國任務通常比較緊急,外事部門人手有限,本該集體上課的行前教育常以「自習」的方式進行。
  在獅子山,公司的辦事處選在有保安巡查的社區,平時他們隨身攜帶當地政府官員的信件,「我們堅決不單獨行動,出門時盡量乘坐汽車,就算沒有同事陪同,也會有當地司機陪同。在外用餐地點一般都選在中國人開的餐館。」
  中興則允許家屬隨行,且工作四年後家屬也能獲得補助。師偉還是對安全的問題感觸更深。中興在非洲建辦事處一般選擇在和平國家的中上等商務區。他說,南非、西非和中非治安比較差,當地黨派紛爭、部落仇殺導致安全係數較低。
  交往
  老總打個電話能約見總統
  中非經貿關係緊密。按官方發布的數據,中國已連續六年穩居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2014年中非貿易額達2220億美元;非洲則是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場和新興投資目的地。
  在11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吹風會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答記者問時說,不少中國企業在非洲已經有投資,有合作項目,而且做得非常成功。「可以這麼說,我想見總統很費勁,企業老總打一個電話就可以見了,他們在那裡很受歡迎,我是親身感受到的。」 錢克明說。
  「比起規則,他們更看重人情。」劉亞飛坦言,在非洲開展工作前和當地人建立良好關係很重要。
  「我們在當地打開局面,會重視和當地政要的關係。」師偉告訴北青報記者,「非洲的許多國家比較小,比如尚比亞只有75萬平方公里,外資企業通過大使館,見到總統首相不是一件困難事兒。」
  在師偉和劉亞飛看來,非洲的僱員與中國人「想法很不一樣」。
  師偉說,在非洲常被問到工資能吃幾頓飯,「工作都是以幾頓飯作為衡量的,他們對自己的收入和未來的生活缺少規劃。這並不是說他們不好,只是當地人的習慣。」劉亞飛的當地僱員則是在每月發工資后,總有人會消失一段時間,「他們去享受生活了,直到錢花完了才回來工作。」
  雖然在觀念上和非洲人有衝突,但是在非洲工作,他們也感受到了當地人的熱情。
  至今讓王伊琳難忘的是,一次,她和同事的車在上坡時車輪突然脫落,路過的兩個蒲隆地人就主動上前幫忙找工具,「擰螺絲擰得渾身是汗啊,但是完全沒提錢的事兒。」後來,王伊琳給了兩人一人相當於人民幣20多元,他們特別高興。「蒲隆地人不會吃拿卡要,這點在海關上表現得更明顯,有些非洲國家過海關就要錢。」
  劉亞飛告訴北青報記者,每次去野外時,只要說明來意,當地人會主動帶路、提供船和食物,「因為我們的項目可以提供電力資源和就業機會,尤其在偏遠地區能解決很多人的就業,他們還是很樂意的」。文/本報記者 趙萌 趙婧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18: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