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往事丨趙四小姐與張學良:被誤解的傾城之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2-5 06: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導讀——

  在小說《傾城之戀》的結尾里,有一段如是說:「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張愛玲筆下的白流蘇,因為香港的陷落而得到范柳原的婚姻;而與之相似的另一位民國女子,也終於在苦守心上人36年之後得到了夢寐以求的一紙婚書。

  沒談戀愛之前,若是有人提醒我要防備愛情的種種誘惑,我一定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然而戀愛之後,終於領悟到所謂愛情中甜蜜的陷阱。一旦對愛著魔,再理性的人也會丟盔卸甲,欣欣然投進愛情的幻境里,心甘情願為愛獻身。當二八年華的趙四小姐在舞池夢幻的光影里看到迎面走來俊朗瀟灑的張學良,這個身處青春期的初次心動的少女,就這麼一頭扎進了她的命運,扎進了這個男人鶯鶯燕燕的一生。

  壞男人張學良,好女人的收割機

  無可否認,身為「民國四大美男」的張學良確實是英俊迷人的:五官剛毅,眉目清明,一身硬朗的軍人氣質很容易讓女人產生好感。放到現在,張學良就是眾多小白文的粉絲們心心念念日思夜想的「高富帥」和「鑽石王老五」,何況他長得這樣英俊瀟灑,就算風流一些又有什麼關係呢?一個男人都完美成這樣了能跟他約上一約打上一炮都要開心得飛起來你們幹嘛還指望他專一又長情啊?!好,收,以上言論僅代表張學良承認過的十一個女朋友,或者說情婦的立場。

  

  

  您或許會疑問,張學良怎麼可能承認自己有過這麼多女人啊?你是不是在瞎說?好啦,那就把張學良口述的原話摘錄給你們看:「我告訴你這個,中外都算上,白人、中國人,那個嫖的不算,花錢買的、賣淫的不算,我有十一個女朋友,情婦!我的情婦算一算有十一個。」「還有我就不說了,我再說這個你就明白,女人要沾上我,她就不離開了。我要是年青人,我就開課了,講怎麼管女人的事情啊。」

  多風流啊,多開放啊,多欲仙欲死放浪形骸啊,可是這麼個壞男人怎麼就有這麼多好女人前赴後繼愛上他呢?趨利避害不是人的本能嗎?怎麼還有這麼多女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劉瑜在《這個,那個以及其他的》里講說:「女人總是混淆肉體的親密和精神的親密」,「對很多男人來說,上床不是序曲,而恰恰是尾聲,是他漫長的征服旅程的終點。」對張學良來說,女人是新奇好玩又千篇一律的寵物,而對那些真正愛著他的好女人而言,他卻是她們靈與肉的聖地。

  壞男人的長情好女人——趙四小姐

  這些好女人里,至今仍被引為傳奇的就是趙四小姐。

  趙四小姐,原名趙一荻,又名綺霞,出生於香港。趙一荻名字的來歷是由於她的英文名是EDITH,而綺霞名字的來歷據說是因為她出生當日天空懸掛了一抹絢麗的霞光;因上有哥哥和姐姐,她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家人親昵地稱她為趙四小姐。

  趙四小姐出身於一個頗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其父趙慶華是浙江蘭溪人,在北洋政府時代,歷任津浦、滬寧、廣九等鐵路局局長,曾任東三省外交顧問,官至交通次長,為人耿介不阿,為官清廉。趙慶華與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熟識交好,兩家算是世交。

  在民國的美女佳人中,趙四小姐的樣貌算得中上,她身姿曼妙,體態婀娜,別有一番風情,十四五歲就成為了《北洋畫報》的封面女郎。

  

  

  

  1927年的春天,在天津蔡公館的舞會上,十六歲的趙四小姐初識了張學良,相識后,他倆時常到香山飯店(趙四小姐的父親所開辦)的高爾夫球場打球;夏天,張學良到北戴河避暑,趙四小姐與大哥、二哥一起,從天津過來陪伴張學良。

  1929年3月,張學良時任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后,給趙四小姐長途電話,問她能否到奉天(瀋陽)來旅遊,幾天後,她電話回復,已徵得父母同意,準備應邀前往。於是,張學良就派陳副官趕至天津迎接,上路時,趙家全家人都曾趕到火車站送行,到瀋陽后便安頓在北陵別墅。

  ——這也就是說,趙四小姐的父母已經同意了她與張學良的這場「私奔」。

  而後,趙慶華在報上發表聲明。聲明原文很短,介紹完家世后,便稱:「四女綺霞,近日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規條第十九條及第二十二條,應行削除其名,本堂為祠任之一,自應依遵家法,呈報祠長執行。嗣後,因此發生任何情事,概不負責,此啟。」趙慶華隨即聲言自身慚愧,從此辭離仕途,退隱而居。

  為了既滿足女兒的情感需求又顧及家族的體面,趙家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明面上拒絕承認這種有辱門楣的事情並趁機離開動蕩不安的政治環境,暗地裡早已遂了女兒和張學良的意願,成全兩個意中人的同時做一個順水人情。里裡外外都考慮得清清楚楚。

  這之後,趙四小姐便開始了對張學良長達72年的陪伴。

  一座城傾,一雙人成

  如若不是香港的淪陷,白流蘇恐怕永遠等不到范柳原的求婚;如果不是長達半個世紀的囚禁,趙四小姐也可能只是被張學良算進那十一個情婦里,成為讓他津津樂道的十二個情婦中的一員。

  趙四小姐「私奔」到張學良身邊之後,因為張學良已經擁有了秀外慧中的正室于鳳至,她只能對外宣稱自己是張學良的貼身秘書,居住於少帥府東側的一幢小樓,後來為張學良生下了一個兒子。

  西安事變,張學良的命運自此改變。蔣介石滿腔怒火先是將他秘密關押在重慶松林坡公館,而後1946年11月1日,蔣介石將他囚禁到台灣,並幾乎切斷了他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而與他一同在西安事變里要挾蔣介石聯共抗日的楊虎城則在1949年10月,葬身在重慶松林坡公館。「楊將軍一踏進館內,身後就傳來兒子拯中的慘叫聲,等他急轉身去,特務的利刃便扎進他的腹腔……在掩埋時,特務還在楊將軍的臉上淋上鏹水。」

  兩個「背叛」了蔣介石的人,一個被暗殺,一個則被永久囚禁。

  在張學良遭受囚禁的歲月里,于鳳至和趙四小姐都不遺餘力地陪伴照顧著他。「起初趙四和于鳳至輪流陪伴,以于鳳至為主,趙四照顧孩子。兩年多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後,于鳳至乳癌轉移,張學良輾轉通過戴笠和宋美齡將于鳳至送到美國治病,分別時,他對她說:『為張家保留骨血和人脈。』」于鳳至被送去治病之後,當時身處香港的趙四小姐則把僅十歲大的孩子託付給美國好友撫養,獨自一人趕到張學良身邊,與他一同被由重慶輾轉囚禁到了台灣。

  這一去,就是大半輩子。

  

  

  

  趙四為張學良幾乎傾其所有。

  當初得到于鳳至病重張學良需要她照顧的消息時,她立刻果斷地將僅十歲大的孩子交給外國友人照顧,自己放棄了香港的豪宅房產和巨款,以最快速度趕去照顧張學良;張學良被囚禁與世隔絕,而趙四每年是有機會去往美國照看兒子的。趙四每次出去,最多三天,三天之後立刻乘飛機飛回張學良的身邊。從流傳出的趙四與張學良在台灣時拍的照片可以看出,這時候的趙四放下了小姐的做派和習慣,她逐漸洗盡鉛華,時常身著樸素的衣裝,穿一雙普通的平底鞋,在菜圃里辛勤勞作,看上去親切大方。世界再繁華,生活再熱鬧,也抵不過和心愛的人廝守終生。從見到張學良與他共舞的那一刻起,趙四的愛就已經不顧一切。

  她真的是不顧一切。

  當初私奔到張學良的身邊,是早已做好了無名無份的打算的。她可以不要名分上的承認,她要的,只是這個男人。一個女人,愛的如此卑微低下,也無怪乎當初不喜歡她的宋美齡和于鳳至最後都對她心軟,給了她一個遲到了36年的實實在在的名分。

  1964年,作為基督教的信徒,張學良在這場愛情的博弈中,選擇了能夠長期陪伴自己的趙四小姐,他給於鳳至寫信,希望于鳳至能夠同他離婚,好使他與趙四共結連理。于鳳至給張學良寫了回信:「你們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無瑕的,堪稱風塵知己。尤其是綺霞妹妹,無私地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勞任怨,陪侍漢卿,真是高風亮節,世人皆碑。其實,你倆早就應該結成絲夢,我謹在異國他鄉對你們的婚禮表示祝賀!」1964年3月,結髮妻子的離婚手續,從美國寄到張學良手中。1964年7月4日,張學良與趙一荻正式結婚。

  至此,這場歷時36年的苦戀終於有了個結果。

  人們總是對痴男怨女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興趣盎然樂此不疲,倘若這段感情的雙方還是家喻戶曉的大名人,那麼這段故事一定躲不過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在歷史的口口相傳中變得越發神乎其神。張學良和趙四小姐,這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相守相戀,足以讓許多為愛痴狂的男男女女得到鼓勵、安慰和繼續下去的勇氣。

  「只要是為了愛情,一切奉獻都可以甘之如飴。」這是愛情至上者的觀點。

  所以,趙四小姐的愛情終於在口口相傳中成了讓人艷羨的「傳奇」。

  被誤解的「傾城之戀」

  可是,這段「傳奇」真得如表面看起來那麼光鮮靚麗甜美可口嗎?

  恐怕未必。

  張學良曾對友人說過這樣一段話:「于鳳至是最好的夫人,趙一荻是最患難的妻子,貝太太是最可愛的女友,我的最愛在紐約。」正因為如此,當張第一次離開台灣到美國時,就迫不及待的專程赴紐約探望他的最愛——貝太太蔣士雲女士,並一起度過了晚年中最愉快的30天……趙四小姐知道后醋意大發,親赴美國把張學良「押」了回來,從此不再讓張學良出去亂竄。

  張學良還曾拿這位貝太太和趙四相比,得出「趙夫人可敬,貝夫人可愛」的評語。

  他拿陪伴他72年的女人與曾經的情人相比,結論居然是,他並不愛她。

  男人這種生物,在感情上吃了一次虧上過一次當便再也不會摔跟頭。在他們心裡,對於女人的感受永遠清清楚楚毫不含糊——我愛這個即便她不愛我,我不愛那個即便她可以為我去死。

  所以劉瑜在《但是不要只是因為你是女人》里總結:「對於男人來說,愛情這個東西有點像出麻疹,出個把次基本就有免疫力了,以後不大會得,就是再得也是一點小傷風小感冒。」對張學良來說,愛情的滋味已經從貝太太那裡得到了,其他的女人,只能是可樂可敬可玩,不會「可愛」。

  多可悲,可是卻也再真實不過。

  沒有那個風雲變幻的大時代,沒有那場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囚禁,趙四小姐還能譜寫出這麼一出「傾城之戀」嗎?

  答案似乎都指向:「不」。

  張學良在回憶里是這樣說的:「我跟你說,我這個生活呀,就到了三十六歲,假如沒有西安事變,我不知道我還會有什麼經驗呢。」在他眼裡,生活是到了三十六歲就沒有了,這之後的故事不論是和誰,都已經不重要,他的生活萎謝了,身邊陪伴的人是誰又有什麼重要呢?所以,無論陪著他的人是誰,這場「傾城之戀」的故事框架已經寫好了擺在那裡,女主人公是誰又有什麼所謂?

  只是剛剛好,她是趙四。

  趙四愛上張學良的時候只有十六歲。少女情懷總是詩,十幾歲時未經世事的女孩兒最容易把青春期的悸動當成是真愛來臨前的預兆,然後飄飄然,傻乎乎,興緻勃勃地「追愛」去了。

  當趙四日日夜夜守在不愛她的男人身邊耗盡一生時,她有沒有過一絲絲的悔意?

  我不知道,也無法評說妄斷。

  只是張學良後來評價趙四的時候如是說:「所以,我現在的太太(指趙四小姐),有一天,她跟我說句話,她說如果不是西安事變,咱倆也早完了,我早不跟你在一塊了,你這亂七八糟的事情我也受不了。」

  似乎是她終於有了後悔的心,但又遂了命運的安排。

  看吧,痴男怨女的愛情楷模終究只是命運安排的一場意外。

  

  2000年6月22日上午11時11分,趙四小姐在夏威夷檀香山的史特勞伯醫院逝世,享年88周歲。

  百歲高齡的張學良對趙一荻的去世,顯出難以言喻的哀痛。他沉默不語地坐在輪椅上,淚水緩緩地流下來。

  我相信這個男人此刻的真情,也相信他對這個被自己辜負太多的女人有過深深的懺悔。只是一切都已來不及。

  他曾說過,他這一生欠趙四小姐太多。

  可是啊,人還在的時候,沒有好好珍惜和愛護,人死了,懺悔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人活一生,不可能完全不辜負人或者不被人辜負,三角戀甚至多角戀的故事我們看了一遍又一遍,你選了這個人共度餘生則註定要辜負另一些也深愛你的人,而你深深愛著的人也可能到頭來選了別人攜手到白頭。

  寫到這裡真是太難過了,當你發現生活不過是命運的隨機搭配,那種感受簡直萬箭攢心活不下去了都。

  但是於無限的可能中抓住有限的機會去掌握自己的人生,依然是在面對生活交付給我們的巨大難題前的唯一解決途徑。不願意死,就只能選擇活。既然活著,就和生命里每一個陪在身邊的人說早安、晚安和我愛你。

  還是那句,笑著說「我愛你」總比哭著說「我想你」,要幸福太多。

  轉自丨白夜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