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宋戰功不亞於岳飛的太監 卻背了千年亡國罵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2-5 06: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硨磲大爺 於 2016-2-5 06:28 編輯

  楊帆遠航/文

  歷史是誰寫的呢?是後人寫的,準確的說是後世的文人寫的。文人自古就高傲,看不起不讀書的百姓,甚至是征伐四方的將士,而太監們更是被他們所看不起,所以似乎在他們的筆下,就沒有一個太監是好人。

  這也不能怪文人的筆墨,事實上大多數的太監都是善於媚上逢迎,溜須拍馬,愛錢如命的一類人。可是不管怎麼說,太監里有是有能人的。甚至我們印象中的臭名昭著大太監,同樣有其好的一面。

  今天要說的這位太監就是——童貫。

  

  大家印象中的童貫是什麼樣子的呢?是不是那個只懂得用各種手段取宋徽宗歡心的誤國奸臣?是《水滸傳》中寫的那個統領80萬大軍去梁山泊鎮壓宋江起義軍,中了十面埋伏,被殺得隻身逃回汴京的樞密使?還是那個率領宋軍和金兵聯合攻遼,金兵節節勝利,宋軍卻損兵折將的無能之徒?

  那大家就錯了,這個童貫真沒那麼簡單,甚至可以說他還算得上是一代良將。

  有看兩個版本《水滸傳》的朋友都很奇怪,為什麼老版的童貫沒鬍子,新版的卻有,而且新版的童貫相貌堂堂,英武過人,哪有看得出他是一個太監,於是一些人就開罵了,說新版在亂改歷史,犯如此低級的錯誤,竟然讓太監長鬍子。

  這讓真正懂歷史的人知道了,就只能笑話那些質疑新版童貫的網友無知了。

  歷史上的童貫是如何呢?

  童貫,開封人,字道夫,讀過四年私塾,凈身進宮當太監時已老大不小,近二十歲了。《宋史》記載他「頤下生須十數」(也就是說童公公的下巴不同於其他太監,他的下巴有若干稀稀拉拉的鬍鬚);「狀魁梧,偉觀視」(不但英俊,而且很魁梧,看上去還很偉岸);「皮骨勁如鐵,不類閹人。」(陽剛之氣十足,力量感很強,看上去一點也不像太監)。

  童貫凈身入宮時,拜在同鄉、前輩宦官李憲門下。李憲頗多戰功的宦官中,曾在西北邊境上擔任監軍多年。童貫跟隨李憲出入前線,曾十次深入西北,對軍事頗為熟悉,但在神宗皇帝一朝,命運之神並未垂青童貫,進宮二十餘年,他始終沒有出人頭地。這一局面,終於在趙佶做了皇帝后得以改變了。

  宋徽宗趙佶繼位時,童貫已經四十八歲。宋徽宗以內廷供奉官的名義,派童貫到杭州設明金局收羅文玩字畫。一般說來,內廷供奉官大體相當於皇宮的採購供應處長,並不是一個多高的職位,卻是一個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貫沒有滿足於撈取好處,而是盡心盡職地區辦好了這趟差事,甚獲宋徽宗的歡心。

  之後童貫更是慢慢的掌握了軍權,甚至掌大宋兵權20年,還被封王,成為了史上最成功的太監。

  

  童貫一生最巔峰的其實並不是他被封王,而是他在大宋西部邊境的一次次戰鬥,而他在大宋西部邊境掌兵時有兩件事,堪稱是一員合格的良將:

  童貫擔任監軍后,隨大軍進發到湟川。他們在此地殺牲祭旗,召開誓師大會,然後,正在行將開戰之際,突然接到皇帝手詔。原來皇宮失火,皇帝認為是不宜征戰之兆,急令止兵。童貫看過手詔后,若無其事的折起來塞進靴筒。軍中主將問他,皇帝寫了些什麼?

  童貫回答說:皇帝希望我們早日成功。在這次戰爭中,童貫表現低調,他支持、配合領軍將領,打了一連串漂亮仗,平息了西北部族的叛亂。在收復四個州的慶功大會上,將領們興高采烈地領功受賞,童貫則做了兩件極為露臉的事兒。

  在慶功宴會上,他慢悠悠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詔,傳示軍中將領觀看。大家一看之下,無不大吃一驚。領軍主將惶恐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童貫回答說:「那時士氣正盛,這樣子止了兵,今後還怎麼打?」主將問:「那要是打敗了可怎麼辦?」童貫說:「這正是我當時不給你們看的原因。打敗了,當然由我一人去領罪。」據說,當時眾將領「呼啦」一下子跪了一地,大家無不感激佩服。

  與此同時,童貫還做了另外一件相當打動人心的事情。開戰後,陣亡了一位奮不顧身的將領。當時,這位將領的妻子已經去世,他戰死後,他的獨生兒子流落街頭,成了乞兒。童貫下令將他找回來,當眾認這孩子為義子。令在生死場上搏殺的將領們十分感動,認定童貫是一位值得為之賣命的上司。

  

  在童貫掌兵的二十年裡,北宋的疆域達到了宋朝兩百多年最廣,幾乎滅掉了西夏,降服了大唐也沒能奈何的吐蕃,收復了甘肅,控制了橫山,基本上已經把西夏打得快要亡國了。

  《水滸傳》里撲滅方臘起義的是宋江的水滸梁山軍團,給人的感覺是滅掉方臘是宋江為首的水泊梁山的功勞。其實不是,歷史上宋江接受詔安時,童貫已經將方臘繳得差不多了,宋江的梁山義軍也是打不過童貫的。

  童貫的戰績彪炳,開疆拓土和鎮壓起義功勞不亞於岳飛范仲淹。而他控制的宋朝西軍(當時按地域命名各地軍隊名稱)也是一支實力強悍的軍隊,如果宋徽宗讓西軍去打遼國,勝敗還真未可知。

  可惜童貫攻遼帶的是河北軍,自從澶淵之盟后的百多年裡宋朝和遼國基本上都是相安無事,沒什麼打戰,所以河北軍已經不能一戰。

  而當金人滅了遼國后,童貫此時也被殺了,河北軍不能戰,失去了童貫的西軍又群龍無首,可以這麼說童貫死了,北宋還真沒一個威望能達到控制各方軍隊的將領,所以金人其實不多,也不可能說金人滿萬不可戰,宋人依然不敵,只能敗走南方另立都城。

  最後再說一句,我寫此文不是為這個臭名昭著的太監翻案,他確確實實做了很多禍國殃民之事。不過我們看歷史就得客觀,實事求是,不能只看一面!

低調小編吐槽:攢足勁看了半響。。。。尼瑪這碼字的主,是不是沒搞懂監軍是什麼玩意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