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1月30日宣布,其一艘軍艦當天闖入了中國西沙中建島的12海裏海域,挑戰由於該地區爭議為「美國及其他國家航行權益和自由」帶來的限制。中國方面立即做出反應,批評美軍此舉是「非常嚴重的政治和軍事挑釁」,中國軍方表示對美艦採取了「警告驅離」措施。 前一段時間的中美摩擦主要針對了南沙島礁,這是美軍近年來首次高調將挑釁範圍擴大到西沙島嶼。西沙海域作為非爭議區,完全屬於中國主權管轄區域,中方已經公布了西沙群島的領海基線,美軍此次明知故犯,因而挑釁的性質的確更為惡劣。 目前中美在南海的鬥爭態勢大體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國依法擴建島礁,美「強烈抗議」,卻無力阻止。美自稱「依國際法」派軍艦前來騷擾挑釁,中方也是「強烈抗議」,但缺少有效措施反制。 恐怕很難評估中美在南海相持的戰略性質,中美都各有主動和優勢,又都有無可奈何之處。中國似乎進退的迴旋空間較大,美國對全局的控制力更強。 由於這是在中國家門口發生的事情,南海危機鬧大對中國社會衝擊也將更大。現在的感覺是美國在圍著中國「約束」我們,它對中國的防範是攻擊性的,讓中國人有「受欺負」的強烈感受。 這種感受將伴隨中國很長時間,構建中美的「平等」必將「路漫漫」。雖然中國的策略運用將起一定作用,但這種平等將更多取決於戰略實力的構建。 中國的軍力與美相比總體上還是低了一截,中美在南海的力量平衡很大程度上在於中國用地理的靠近和數量優勢對抗了美國因遠距離和不能集中投入而被打了折扣的軍事威懾。但是如果美國有決心在南海攤牌,它補充力量的能力很強。 不光在南海方向上,東海也面臨類似深層次問題。我們在周邊承受著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中國軍力的相對落後是我們對美博弈的最大短板。對這一現實的戰略牽動面之廣,中國人必須有清醒認識。 美軍的挑釁在中國新的兩會之前到來,這有一個好處,它再次提醒我們,一定要保持較高的軍費增長率,不能因為經濟下行壓力就放鬆國防建設,以調低國防預算增長率來緩解財政緊張。 保持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增強國防實力也至關重要。雖然很多關係不是直接的,但中國保持軍力的強勁增長對世界評估中國綜合國力的規模和質量至關重要,這對增加中國經濟競爭力、包括維護人民幣的地位等都決非「風馬牛不相及」。 大國的國防建設必須占國家全面建設的一定比例,它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中國的國防預算佔GDP不到2%,遠低於美國的4%。在達到美國的相同比例之前,中國恐怕需對調低軍費增長率持保留態度。 中國尤其需要加快戰略打擊能力建設,包括第二次核打擊力量建設。可以肯定,在中國擁有大體接近美俄級的核威懾力量之前,美國對我們軍事上的尊重將會是三心二意的。 美在南海的挑釁和施壓不會因為中國的抗議而停止,中國人也應當清楚,短期內我們反制美國的手段將很有限。恐怕至少還要埋頭髮展軍力十幾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局面才會根本改觀。 會有那麼一天,美軍都不好意思派軍艦來中國島礁周圍宣示「航行自由」。南海的航行仍將自由,但它的保障力量將主要來自中國和周邊國家,美國的發言權應降到正常的域外國家水平。 中國不能總靠「不惜一切代價」的戰略決心嚇走美國的挑釁,如果未來美國相信它挑釁中國的代價將高於中國的代價,實現中美相互尊重就輕鬆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