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邱會作終生堅持:自己無辜 林彪清白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30 05: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邱會作是解放軍後勤部門的元老,他從紅軍時代起便從事軍隊後勤工作。從1960年到1971年,他是解放軍首任總後勤部部長。林彪「九·一三」事件發生后,他和時任總參謀長的黃永勝、空軍司令員吳法憲、海軍黨委第一書記李作鵬一起被捕,此四人被稱為林彪的「四大金剛」。

  落馬、審判、關押、出獄、地方安置,四人的後半生命運皆如此。除了黃永勝由兒子黃正寫了一本紀實文學著作《軍人永勝》,其餘三人皆留下了回憶錄,全在香港出版。這四位曾經的軍隊高幹早早脫離了體制,所以他們的回憶錄跟從體制內離退休的老將軍們的回憶錄相比,別有一番風味。尤其是邱會作的回憶錄,雖然真實性需要考證,但寫得尤為詳細。

  生命中的兩個重要時刻

  在邱會作大起大落的一生里,有兩個時刻讓他終生難忘,或者說這是改變他的命運的轉機。

  1934年的金秋十月,紅軍長征即將開始。邱會作做了許多後勤籌備工作,他不僅了解中央機關將退出中央蘇區的秘密,還更清楚紅軍的真正實力。國家政治保衛局擔心,邱會作開小差會給全軍帶來無法挽救的損失,便決定把邱會作「徹底保密」掉(即秘密處決)。

  某個黃昏,邱會作被突如其來的人綁了起來,來人給他出示了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鄧發籤署的處決手令。不管邱會作百般辯解和喊冤,他還是被綁赴刑場。就在半路上,迎面走來了周恩來、鄧發和邱會作的上司、軍委供給部部長葉季壯。據邱會作回憶,他死死盯著面帶驚愕表情的周恩來,周恩來扭頭對鄧發說:「他還是個孩子,交給葉季壯帶回去吧。」這句話救了20歲的邱會作。死生一瞬間,邱會作念念不忘這次脫險,他把罪責歸到王明的左傾路線上。

  他得以倖存,但許多後勤部門的戰友死於政治保衛局的清洗。政治保衛局的大清洗,帶給邱會作以及同仁們深深的恐懼,這些恐懼遠甚於戰場上的槍林彈雨,他們只能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工作,謹慎得不敢多說話。

  另一幕場景,是1971年9月24日上午,人民大會堂福建廳。來開會的「四大金剛」在這裡被捕,在被帶走前,邱會作噙淚對周恩來說:「我相信毛主席,相信中央,也相信我自己。」多年以後,邱會作一直堅信,雖然從來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變成了反革命,但是當黨不相信你的時候,更是要相信黨,唯有如此,活著才有信念。

  邱會作被中央警衛團戰士帶到地下室,直接上汽車,兩邊各有一名警衛人員將他的雙手緊壓住。當汽車進入位於順義的衛戍區警衛3師營房時,邱會作意識到自己的政治生命從此宣告完結。

  紅軍時期的驚悸雖然來勢洶洶,但很短暫,只是瞬間決定了他的生死。而作為林彪集團主要成員被捕,使邱會作就此從高位上跌落,且相比較「文革」期間被打倒的眾多黨政軍幹部,邱會作沒有獲得平反的機會。他認為這是最大的不公正。

  戎馬歲月

  在這兩個命運攸關的時刻外,邱會作的一生相比其他高級軍官的回憶錄,要顯得平淡、枯燥些。這是由邱會作的工作性質決定的,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忙碌於後勤工作。征糧、徵集物資、籌辦軍餉、辦副業生產、記賬、建設兵站……後勤崗位上缺乏一線指揮員親臨矢雨指揮戰鬥的種種精彩故事,因此在寫回憶錄時不容易出彩。但不驚心動魄並不意味他的工作不重要;相反,後勤工作是戰爭中最重要的一環,戰爭說到底還是比拼資源消耗的過程。

  邱會作是江西興國縣人,此地因「盛產」解放軍將軍,而被冠名為「將軍縣」。邱會作的一家三代都參加了蘇維埃工作,祖父是檢查站站長,父親是村土地委員會委員,母親是婦女挑擔連的排長,哥哥早他加入紅軍並在長征中陣亡。邱會作從參加兒童團查路條做起,15歲加入紅軍,最初是當「超編的傳令兵」。

  邱會作還算讀過幾本書,這在紅軍中比較難得,所以他馬上轉任連部的文書。在執行完一次新兵護送任務后,他被調到團部宣傳隊任宣傳員。邱會作見證了清洗AB團運動,年幼的他一度以為自己所加入的共青團就是AB團,惶惶終日。他平安度過了反AB團時光,但親眼所見刀砍腦袋、石頭砸頭的處決情形讓他記憶猶新。

  中共定都瑞金后,邱會作進紅軍學校學習馬列理論、戰鬥條例、天文地理、數學和財務原理。他認為接觸這些全新的文化,是一次啟蒙教育。畢業后,他被分配到總供給部,從此走上漫長的後勤工作之路。他最初擔任機要統計員,統計全軍人員、槍支、馬匹、軍械、彈藥、糧秣,除了部長楊至誠和政委葉季壯外,只有他一個工作人員知道這些機密。

  長征前夕,除了差點丟命的那幕驚險外,他奉周恩來命令完成了一項機密任務——炸毀兵工廠、藥品材料廠、倉庫,埋掉浮財。一切工作由他指揮政治保衛局的一個班來完成。

  長征開始,邱會作主管供給部隊的行軍,雖不需要衝鋒陷陣,但負重翻山越嶺不是容易的差事。沉重的負擔讓運輸部隊苦不堪言,最終中央同意輕裝行軍。邱會作因工作表現突出,被任命為軍委四局三科科長。四局主管軍務、行政和軍委直屬隊的行政、供給、衛生等工作。有一件事讓邱會作津津樂道,到陝西哈達鋪時,邱會作給毛澤東送上了一堆過期報紙。毛澤東正是從這裡發現陝北有劉志丹紅軍活動的信息,這可視為改變歷史方向的偶然事件。

  紅軍到達陝北后,邱會作任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糧食部供應局長,為東征做準備。抗戰爆發后,他先後擔任中央軍委供給部副部長、部長。這是一段艱苦的歲月,大軍雲集在土地貧瘠的陝北,吃飯和穿衣成為迫在眉睫的兩大難題。邱會作及後勤同事們想方設法多方經營,也只能讓大家吃個半飽,最後靠兩種解決方法并行:軍隊開展生產,從延安分流更多人去各根據地。邱會作本人也被派往膠東,后改為豫皖蘇新四軍根據地。他於1943年受令回延安培訓,在安徽到延安的路上跋涉了13個月,導致錯過了延安整風。

  抗戰結束后,邱會作被派往熱河,隨後轉戰東北,任八縱政委,軍隊改番號後任第四野戰軍45軍政委。之後的履歷便是遼西會戰、平津會戰、衡寶戰役。

  從高處跌落

  邱會作沒有參加朝鮮戰爭,而朝鮮戰爭對於中共軍隊的現代化水平提升是一次重要學習機會。尤其是後勤工作,這是解放軍首次走出國門作戰,無法有效依仗就地徵收和民工運輸的兩大法寶。邱會作在1954年重返後勤戰線,從廣州調往北京。

  在全軍現代化建設的草創階段,邱會作面臨的困難很多。國家經濟實力的虛弱,使得主管物資分配的總後因為手頭匱乏而很難處理好各部隊提出的要求,挨罵成為常事。同時,很多功勛卓著的戰將們以內戰時期的經驗,認定後勤不過是管柴米油鹽的,只有看病需要點技術。因此,很多退居下來的人被塞入總後任閑職。邱會作一方面要在一片空領域裡規劃建設框架,一方面要處理好複雜的人際關係,憑這點來看,他是一個非常精細能幹的人,因為任何改革都是觸動特定群體利益的事。

  醫療衛生、財務制度、軍服、物資供應、總後機構……邱會作做了一系列的修改調整,還有完成選擇後方基地、戰馬生產等任務。三年飢荒時期,邱會作配合國務院的工作,調撥軍隊儲備糧救濟各省。他還秘密造訪地方視察災情,留下了生動的記錄。在廣西橫縣,縣委書記已經躺在床上起不來,只會流淚示意,直到吃了邱會作一行帶來的糧食后,方才能坐起來交談。

  困難形勢下,全軍只好開展生產救荒,並取得了效果,但邱會作也受到不少指責,如與民爭利、破壞資源、生活改善會影響訓練、出生產事故等等。熬過困難期后,又開始大力建設國防,到了1962年,則是全面備戰。邱會作的最大任務是要準備300萬軍隊作戰一年所需的物資,他耗時6年完成。

  此後,波及黨政軍高層的政治運動一波波捲來。先是羅瑞卿被打倒了,緊接著是「文革」爆發,邱會作被總後的造反派「紅縱」揪斗一番,后得到林彪和周恩來的保護而脫險。隨著林彪地位的升高,邱會作作為親信自然步步高升,他在1967年成為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直至林彪事件。

  林彪集團和「四人幫」一起公審時,邱會作的罪名是跟隨林彪從事反革命活動並迫害他人。邱會作不承認這些,他始終認為自己是無辜的,林彪是清白的。這樣的理念一直伴隨他度完餘生。當他下葬到故鄉興國縣后,一塊石牌上刻著周恩來在1967年3月30日《在總後幹部大會上的講話》,周恩來稱讚他是「稱職的後勤部長和堅定的老紅軍」。

  2002年8月5日,邱會作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低調舉行,官方沒有以「同志」稱呼。歷盡榮辱盛衰,一代風雲人物就此化作歷史。

來源:世紀歷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5: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