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民黨路線之爭是兩岸政策對決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1-31 23:59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星島環球網

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訂3月26日進行黨代表投票,新任主席任期至2017年8月第20次全黨代表大會,這段期間將率全黨進行改革重整。黨內研判,這次選舉表面上是5個人領表,實際競選可能只有3人或者更少,由於藍營內部瀰漫對立氛圍,黨內憂心選后可能才是分裂的開始。

國民黨主席4年一任,前主席朱立倫1月16日因大選慘敗扛負辭職,必需補選主席接續未完的任期,2017年8月第20次全黨代表大會再正式改選 主席。

黨主席補選有6人完成領表,其中前新北市議員陳明義29日透過臉書宣布退選,參選人數剩下5人,分別是台北市議員李新、桃園市「立委」陳學聖、「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代理黨主席職務的黨副主席黃敏惠、中常委暨冠軍建材集團董事長林榮德;只要在2月21日前完成有效黨員連署9600餘份,也就是有投票權黨員人數32萬餘人的3%,就可以正式登記參選。

黨內指出,外界似乎比較看好洪秀柱與黃敏惠順利登記參選,形容為「兩個女人的戰爭」,不管2月22日幾個人登記競選,勝選條件是絕對勝選制,也就是候選人以得投票數過半數之票數者當選。如果無人得投票數之過半數票數時,就得票比較多之首二名重行投票,即外界所謂的第二輪投票,這種情形下容易造成最後對立分裂的局面。

黨內分析,陳明義退選時在臉書上發文稱這場選舉變成只有本土與非本土兩種聲音,確實點出問題,而且選后不管誰當選都有可能引發分裂;這次選后黨內有人質疑是定位、路線出問題,改黨名、本土或非本土之爭、或者說要加台灣主體論述等說法都只是廉價形容詞,實際上就是兩岸政策如何改變的問題。

黨內質疑,目前5位人選之中,多數人不願談攸關黨內未來發展方向的兩岸政策路線,包括「九二共識」、「不統、不獨、不武」等原則都不願提,也不願說明自己的主張是什麼,被問到就說要等政見會再說,相信到了政見會也只能粗略的提些口號而少有深入論述,大家彷佛在打一場模糊仗。

黨內認為,如果有意在「標籤化」、區隔某人往「統」的方向,其他4人也同樣會有被「標籤化」往「獨」的疑慮,一旦這種氛圍形成,不管誰當選新任黨主席,都要面臨另一派理念不合的僵局,即使不出走,也可能留在黨內扯後腿、唱反調,削弱黨內團結的士氣,這也是為何過去黨中央都習慣先進行內部協調再產生人選的原因,2005年馬王黨主席之爭,選后馬王很長一段時間難合作;2006年吳伯雄與洪秀柱之爭,選后靠吳伯雄弭平部分人士的不滿;如今為了黨內民主化必需作改變,選后可能出現的問題,得考驗新任主席的功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1: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