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媒:小行星採礦引發各國太空「淘金熱」

[複製鏈接]

517

主題

532

帖子

5025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莫色詩薇 發表於 2016-1-26 1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參考消息網1月26日報道 從小行星上開採礦產資源已經不是科幻小說情節,而是隨時可能實現的現實,它正在全世界各國和企業引發太空「淘金熱」,這個想法從原則上來說很簡單。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月24日報道,在木星和火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數百萬大小不同的岩石(直徑1000千米到幾米不等)形成環繞太陽的一個環。它們是在遙遠的太陽系形成時代留下的殘餘,已經成為實際上取之不盡的礦產和元素儲備,而這些礦產和元素在地球上已經稀缺或者被過度開發。黃金、鉑、鐵和水僅是其中少數代表。此外行星帶中的很多岩石因為相互碰撞離開了行星帶,穿過行星系統沿著軌道全速前進,其中不少岩石飛向或者飛近地球。從原則上來說,這些行星對於人類來說最容易登陸。

  報道稱,它們的通用名是近地小行星,這些小行星在自身軌道的某個點上,與人們相距不到0.3個天文單位,或者說不到4千萬公里。自從天文學家有了更好的工具發現這些小行星后,它們的數量就不斷在增加。至2015年6月,我們已經發現了12745顆直徑為1米到32千米不等的近地小行星,其中不超過981顆直徑大於1千米的小行星曾經靠近過地球,人們已經認識了它們當中的逾90%。但是同樣的推算告訴我們,或許有超過100萬顆直徑小於50米的小行星靠近過地球,而人們或許僅了解其中的1%。每年有100顆近地小行星靠近地球,但是人們仍不認識這些太空岩石的絕大部分。

  因此美國航天局在2013年4月宣布,打算研發開採太空礦產的必要技術,並且實行了一項測試任務,即捕捉一顆小行星,把它帶到月球軌道上,然後派遣航天員登陸小行星。毫無疑問,這個活動將是下半個世紀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美國政府的下一步是在去年11月25日,奧巴馬總統簽署了《美國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案》,其目的就是鼓勵私人太空開發,其中一條規定便是允許具備必要技術登陸小行星的個人或企業佔有行星以及其他太空資源。美國政府不會幹涉這些太空開發活動,並保證那些有能力在行星上採礦的人有權「擁有、運輸、使用和出售」他們發現的資源,但他們不對小行星擁有主權。

  報道稱,因此,「行星資源」、「深空工業」等私企正在躍躍欲試,發布它們雄心勃勃的太空採礦計劃。這些計劃的核心內容不僅包括直接開採資源,還包括為未來的月球和火星殖民地提供後勤支持(水、燃料等)的豐厚合同。「行星資源」公司表示,僅僅是供應行星上含量充沛的水,就有可能創造一個盈利萬億的業務。

  至於礦產開採,僅一個直徑500米的行星蘊含的鉑金數量就有可能相當於地球上至今開採的全部鉑金。私有部門估計,開採一個直徑只有50米的小行星或可獲利5000億美元。

  報道稱,為了確保這個外星新產業的成功,不少企業和機構幾年前就開始尋找最佳目標。這並不是說要捕捉靠近地球的第一顆小行星,而是仔細篩選,並事先了解其中蘊含的礦產。根據它們的組成成分,小行星被分為三大類:

  C類:數量最多,占我們認識的小行星的約75%。它們的成分與太陽差不多。

  S類:占我們認識的小行星的17%,含有大量的鎳、鐵、鎂礦。

  M類:它們是最稀少的,但是含有大量的鐵礦和鎳礦。

  此外這三種小行星還蘊含不同數量的其他元素,例如鉑或水等,總之,礦產非常豐富。美國航天局的一項報告指出,僅一個直徑1千米、重量20億噸的小行星,就可開採3000萬噸鎳,150萬噸鈷和7500噸鉑。

  報道稱,「行星資源」公司正在太空檢查一系列的觀測衛星,以便找到最適合開發的小行星。當然找到合適的小行星並不足夠。接下來必須要登陸它們,建立必要的設施,然後進行礦產開發。這些活動需要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比在月球或者火星上採礦便宜得多。原因在於,小行星上幾乎沒有重力,因此不必使用太重的機器。雖然還沒有人確切知道如何在這些岩石上採礦,但對總體要求大家都見解一致。

  例如機器必須使用太陽能供電,這就大大減少了需要從地球運往小行星的燃料。同樣道理,所有工作人員包括機器人的體重必須夠輕,因此有可能會限制搭載人員數量。所有飛船和設備必須緊緊固定在小行星上,以防因為失重而飄走並迷失在太空。失重帶來的一個優勢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運走大塊材料。

  「行星資源」公司總裁克里斯·萊維基表示,「我們想要創造的是一個以太空為基礎的產業,它將成為為未來經濟打開太空大門的經濟引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0: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