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寒節氣三個要「點」——多點水、出點汗、早點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7 0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了,這也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個節氣因為天氣是一年中最為酷寒的一天,比小寒時節還要冷,所以才叫做大寒。當然,現在的情況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從大寒看明年

  

  「大寒」當天的天氣是以前農業社會的重要指標。只要這一天吹起北風,並且讓天氣變得寒冷,就表示來年會豐收;相反的,如果這一天是吹南風而且天氣暖和,則代表來年作物會歉收;諺語有「大寒日怕南風起,當天最忌下雨時」一說。

  今年的春節仍處於大寒節氣,所以,想要健康過個好年,就要多注意一下大寒養生的特點。

  針對冬季天氣寒冷,空氣乾燥以及立春將至等特點,在冬天養生應該堅持多點水、出點汗、早點睡的「三點式」法則。

  多點水

  

  首先,多點水。入冬以來,咽干口燥、皮膚瘙癢、鼻出血病人明顯增多。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來暖氣后,室內乾燥,丟失的水分就更多,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中,身體自然容易出現上述問題。

  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因此秋冬季節養生應注意多喝點水,通常每日補水應保持在2000~3000毫升。

  出點汗

  其次,出點汗。冬季天氣寒冷,人們容易縮手縮腳,減少運動量,但冬季養生適量運動仍不可少。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

  「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練習瑜伽以發熱或微汗為本,也可以堅持用溫熱水泡腳,到微微出汗。但也不能出汗太多,一方面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另一方面,容易受涼感冒。」

  

  早點睡

  第三,早點睡。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后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此外,由於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

  

  吃升散性食物,為春天做準備

  首先,冬三月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其次,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最後,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

  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常常會用生薑加紅糖水來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來點苦的東西,平衡心腎

  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因此冬天的飲食原則是減咸增苦,抵禦腎水,滋養心氣,以保心腎相交,陰陽平衡。

  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

  

  大寒時節,天氣嚴寒,人體的新陳代謝相應減慢,皮膚的血管收縮,散熱少了。在飲食調配上,切忌黏硬、生冷食物,防止損害脾胃陽氣。

  在調味品上,可選用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蔥、蒜等,但不可過量。此外,

  古人云:大寒,慎體寒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於寒熱的觀念也逐漸淡薄了,這也導致許多因寒引起的疾病,在治療上因沒有重視「寒」的問題,而越來越嚴重。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

  天氣寒冷,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淤血阻滯,從而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幾率。

  

  古人云:「慎風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大家若希望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否有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辨證參考:

  「

  1. 舌質淡白,舌胖有齒痕,舌有潤白苔;

  2. 鼻子過敏,早晚癥狀較嚴重者,受風寒癥狀即加重;

  3. 不喜歡喝水,飲冷癥狀即惡化,吃熱補則舒服且不口渴;

  4. 脈搏跳得比較慢或特別快而無力;

  5. 怕冷,四肢冰冷;

  6. 肌肉僵硬。

  以上幾條,只需具備其中之一者,就可以證明身體屬寒,敬請大家仔細對照,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

  寒症患者飲食禁忌:勿食冰品、茶葉及生冷蔬果。在日常生活保健中,可以使用各種熱源來令身體暖和,並堅持不懈鍛煉身體,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大寒最適宜喝海帶湯

  研究發現,人體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血液中缺鐵,就會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

  而海帶正是人類攝取鐵的寶庫,每100克海帶中含鐵高達150毫克,所以多吃海帶對兒童、婦女和老年人以及體弱畏寒者均有重要的保健作用。海帶的烹調方法很多,如 海帶燉排骨、海帶燒肉、肉絲海帶、海帶湯、涼拌海帶絲等。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一種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露露說:

  值得一提的是,大寒時節正處於元旦后、春節前,對於上班族來說,正是一年之中工作最繁重的時候,人體極易疲勞,耗精傷神。因此,在這一段日子,尤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平靜。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氣血和順,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降低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病風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3: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