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因何受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6 0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埃坎諾皇家學院高級分析師 米格爾•奧特羅-伊格萊西亞斯

  

  對於中國央行來說,前不久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是一場重大勝利。數年來,中國央行一直聲稱人民幣應當被納入這個頂級儲備貨幣俱樂部。

  對歐洲人來說也是一場勝利。在全球金融危機后,他們離開了美國所倡導的強硬路線,認為人民幣應該被納入SDR,儘管中國對其資本賬戶施加管控、並且大舉干預匯率。德國、法國和英國認為,近年來中國實施了諸多自由化改革,應該予以獎勵並進一步鼓勵其推行改革。

  儘管自2009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迅速發展,但是一些制度因素——2016年初的市場動蕩就是表現癥狀——卻阻礙著人民幣地位的進一步上升。這反映在,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相比,人民幣的使用有限。

  儘管全球約有70家央行已經開始在資產負債表中持有人民幣,但是人民幣佔全球儲備資產的比重僅為1%。這使得人民幣成為第七大儲備貨幣,位於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亞元之後。此外,人民幣在全球債券發行量和外匯交易量中分別排第八和第九位。這意味著人民幣在金融領域的使用仍然非常有限。

  在貿易領域的數據較令人振奮。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人民幣已取代日元成為全球第四大國際支付貨幣。這使得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認為中國約25%的貿易是以人民幣結算的。但即使對這一數據也應謹慎看待。中國內地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近80%是與香港進行的,或許更重要的是,人民幣在絕大多數國際貿易合約中都是交換媒介而非記賬單位。換句話說,人民幣是支付手段,而美元仍然是計價貨幣。後者更重要,因為這正是匯率風險所在。

  如何解釋人民幣使用有限的現狀?一種貨幣成功實現國際化有三個決定因素:1)外界對其經濟和政治體系的信心;2)成熟且開放的金融市場;3)廣闊的貿易網。

  毫無疑問,中國在第三點上具有優勢。它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的巨大引力在東亞地區格外明顯。因此,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該地區多家央行的主要儲備貨幣。

  然而,在另外兩個因素上,中國表現欠佳。由於中國是基於金融壓制的政府主導型資本主義,國有銀行主要為國企提供信貸,因此其金融市場仍然不夠發達。銀行向私營部門提供的信貸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8%。在美國,該數字僅為48%。相比之下,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僅相當於GDP的41%,而美國為243%。同樣的情況也體現在股市上,美國股市規模相當於GDP的118%,而中國僅為44%。

  從中國股市的波動性可以看出它的不成熟。在2016年開年的多個交易日中,這種波動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國股市平均年換手率達到293%,相比之下美國為188%。如果剔除很多國企的非流通股份,換手率達到341%。普遍看法是,中國股市是大賭場,內幕交易猖獗。

  這影響了第一個、或許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信心。為了實現貨幣的高度國際化,發行國不僅要有信譽良好的央行,以及深度、全面、流動性好的金融市場,在其中證券可以以很低的交易成本買賣(這必然意味著開放的資本賬戶和貨幣的完全可兌換);還必須擁有穩定、透明的政治和法律框架。

  中國目前沒有達到這些要求(法制不意味著法治),只要這種情況依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使用就是有限的。過去200年,主要儲備貨幣一直是由自由化的經濟體發行。英國、美國和歐元區均是如此。歐元目前是全球使用第二廣的貨幣。

  儘管全球金融危機削弱了人們對不受約束的金融市場的信心,絕大多數國際投資者仍然具有自由化思維。這意味著,如果中共希望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它必須從制度上轉變政府的角色,從金融體系的主角轉變為主要監管者。

  正如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曾說的那樣,「強大的國家擁有強大的貨幣」。中國當然配得上強大的貨幣。但是,這需要代價。中共需要放棄對信貸系統的控制。不過,儘管西方對此寄予希望,迄今還沒有跡象表明這會很快發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